分卷閱讀58
奶的慈愛,只感受了明顯的輕視,怎么可能不介意? 唐昭拍拍meimei的頭:“沒關系,奶疼他們幾個,我疼你跟虎子?!?/br> 三花噗嗤一聲笑了:“我知道沒關系,你疼我和虎子,沈知青疼你?!?/br> 唐昭伸手呵她癢癢,兩個人在炕上鬧成一團。 劉媛媛在育紅班看了兩天孩子,實在受不了了。送來的小孩都在四到六歲,年紀小聽不懂話,生活上需要照顧,甚至有幾個上廁所都不會說,她還得給他們換褲子。 好不容易挨到下班,劉媛媛連知青點都沒回,直接跑去找岳昊。一見面就做出泫然欲泣的模樣,看上去特別柔弱特別無辜。 “開學前一天,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具體崗位,備了一晚上課,把一到五年級的第一節課都備了??墒俏艺娴臎]想到,大隊長在開學典禮上讓我去帶育紅班?!?/br> 岳昊皺起眉,“育紅班?你沒去教課?” “沒去,我都看了兩天孩子了?!眲㈡骆麻_始掉眼淚,“是我不好,不夠優秀,沒能讓大隊長信任我?!?/br> 她表面上說得是“沒得到唐耀祖的信任”,但這里還有一層潛在意思:你大伯面子也不夠啊,公社書記跟下面的大隊長開口,人家完全沒當回事兒。 如果岳昊是個容易被煽動的,恐怕此時早就做出一串承諾了,什么我去找大伯跟唐耀祖算賬,一定讓你當上正經老師之類的。 很顯然,岳昊并不是幾滴眼淚就能迷惑的,他心里最清楚一點——他自己跟岳書記才是利益共同體。 岳昊是公社的農技推廣員,他能看上劉媛媛媛,一是因為這女知青確實長得不錯,另外也是覺得她有點文化,挺拿得出手。他能看出這女的有些小心思,但他覺得可控。跟她處對象,他也覺得挺喜歡,只是對方啥都沒付出,他不可能多放砝碼。 開玩笑,誰還沒點兒心眼兒咋滴! 岳昊道:“這么安排挺好,大旺村的老師是當眾講課選出來的,我大伯跟人家提要求,就等于破壞規矩,其實很不妥?,F在你進了小學校,大旺村選出來的老師也教課了,我大伯也不至于被嚼舌根?!?/br> 劉媛媛有點傻眼,這跟想好的劇情不一樣啊。 岳昊面帶微笑拍了拍她的肩膀:“劉媛媛同志,相信你一定能克服困難,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br> 劉媛媛只能點點頭:“請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 送走劉媛媛,岳昊的臉沉了下來,唐耀祖這么辦事,還真是不給面子! 省城。 沈晏清從興安日報社出來,回招待所休整了一下,帶上照相機前往紡織廠。 這次出門,可謂不虛此行,報社的孟主編對他頗為賞識,給他辦了記者證。他沒有報社的編制,算是特約記者。 說白了,工資沒有的,但是稿件采用后給發稿費。 沈晏清覺得,省報的記者證就是最大收獲,他現在的檔案都在豐盛縣知青辦呢,編制什么的暫時不奢望。 孟主編帶他一起參加林區采風活動,這是個重要任務,省領導希望可以通過各種文學形式,對北方的林區進行歌頌和贊美于是,一行人踏上前往林區的火車,這些人里有記者,有作家,有詩人,他們帶著知識分子的熱情,一路高歌。沈晏清雖然不參與喝酒,也沒跟著唱歌,但他一直舉著相機為大家留影,順理成章地成為最受歡迎的小年輕。 來到林區,北方的壯闊山河、郁郁森林令人心馳神往,沈晏清留下不少筆記,還拍了不少珍貴照片,他邊整理素材邊寫隨筆,連詩詞都寫了好幾首。 采風結束后開了個總結會議,孟主編說,近些年環境已經不像之前那般嚴酷,在文學藝術上,希望可以百花齊放。隨后,作家們各自坐火車離開,沈晏清沒回春豐市,而是跟孟主編說,近幾年,的確良這種化纖面料大受歡迎,他想到省城的紡織廠做個相關采訪。 孟主編當然支持,回來后立馬給他開了介紹信,還往紡織廠打了電話,那邊的領導也很高興,安排專人接待記者同志。 于是,沈晏清在紡織廠亮出介紹信和記者證后,有個姓劉的干事出來迎接,帶他到各處參觀,介紹廠里的情況。 廠領導首先接受采訪,著重介紹了的確良這種面料,說得特別實在:“這種料子也就占個挺括,其實一點兒不舒服,一點兒不涼快,趕不上純棉布。但是沒辦法,咱們棉花產量不夠,不就得想辦法整點不太純的嗎?以后棉花增產,咱還得穿舒服透氣的!” 沈晏清琢磨著,您這也太實在了,這讓我咋寫?——同志們別穿的確良了,化纖不舒服,咱們老老實實等棉花增產吧! 真要這么寫,記者證非給收回去不可。 好在這位領導很快找準了節奏,“的確良沒有純棉的舒適,可是它好看不出褶啊,大家不就是沖著這個買的?前些年,這料子主要用于出口創匯,想穿還穿不上呢,近幾年優化了生產鏈,才慢慢普及了。小沈同志,你別光聽我說,你也跟我講講,你喜歡啥樣的料子?” 沈晏清心道,咱倆究竟誰采訪誰? 既然他問了,沈晏清便如實作答:“馬上到秋天了,秋冬面料希望有亮眼的顏色?!?/br> “嗨,”領導挺感慨,“市面上不就黑白藍綠?我們也不敢生產別的,怕賣不出去?!?/br> 沈晏清又向他了解建廠的故事,還有先進人物事跡,這位領導打開了話匣子,整整聊了倆小時不帶喝水的!沈晏清認真做了記錄,拍了些車間和工人的照片,腦子里已經有了清晰脈絡。手上的這些素材,應該可以寫一篇不錯的報道了。 他放好采訪筆記,問道:“設計面料的花紋也是一門學問,我能不能采訪一下技術人員?” 廠領導一口答應:“當然可以,你想找個年紀大的,還想找個年輕的?” “有經驗的就行,干得年頭多,說得都是干貨?!?/br> “小劉,你帶沈記者去找董平,他說話比較有水平?!?/br> 沈晏清聽了這名字有些失望,不過也沒多說什么,跟著劉干事去找董平。這邊辦公室一共五個人,其中將近五十、腦袋上已經開始地方支援中央的就是老董,聽說記者同志想要了解面料印染,聊起來一點兒都不含糊,還能講得通俗易懂。 沈晏清做好記錄,對老董表示欽佩,然后說道:“咱們廠的素材收集得差不多了,我還有別的采訪任務,想要找一些民間的手藝人,整理北方民俗相關的內容,您認識這樣的人嗎?” 董平搖了搖頭:“你是不是說剪紙這一類的?那我可不認識?!?/br> “會描金畫彩的也行,我知道有些匠人能畫照壁,還能修補器皿上的花紋?!?/br> “啪”地一聲,辦公室里有人拍了下大腿,一位四十出頭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