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9
以前不同了?!狈酵鋈婚e下來有些不太適應的舒曠說,“今后無論是廣告代言還是上節目,原則都是量少但高端,不能再隨隨便便露臉。你的工作就是好好考慮怎么演戲?!?/br>舒曠聽了大樂:這不就是他最理想的工作方式嗎!“但是,能這么做的唯一前提就是:要演得好,讓外行人一看就覺得好的那種好。否則你的下場會比以前還不如?!?/br>鞭子甩過之后,方桐很滿意地看到舒曠換上了充滿斗志的表情。是穿越題材。作為一個跟風太多以致于既被廣電總局限制又被主流群眾嫌惡的題材,它卻還是有不少受眾,究其原因,大部分觀眾在影視劇和通俗中首先尋找的是娛樂,其次才是升華;而穿越題材的主角大多自帶金手指,能確保讓觀眾得到大殺四方的優越感;要是主角的對手們的智商再高一些,那就更要點贊了;能在令人敬重的對手面前獲得勝利,那是比虐菜要爽快百倍的。不過,沖著穿越去看的人,可能會很失望;因為主角是從現代穿越到未來的;這意味著他優勢全無,還可能處于劣勢。雖然在中,主角不是沒有發揮過自身的獨特作用,不過商業化的電影為了“討好”觀眾,勢必還要強化他的表現,除了是救世主之一外,還必須是救世主中最光輝的一個;這與“讓主角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觀察體驗未來世界”的本意有根本性區別??梢灶A見到,電影黨和原著黨之間,是注定有一場大戰的——這種爭議,也是聚焦和神州希望看到的。另外,穿越未來的題材還有一個重大挑戰,那就是對未來社會的刻畫。這也是通俗中的時空旅行發生在古代和現代之間比較多的原因;古代生活總是可以借用現成的概念,未來卻要靠作者自己去構架。原著所描寫的未來世界相當有意思,既出人意料又頗有合理之處,這也是這部的看點之一。不過,對一部電影來說,這些繁復細致的描寫只會在背景中驚鴻一瞥;劇情才是最主要的:主角崔聞莫名其妙地穿越未來,得到了未來人客氣友好地招待。原來未來的時代雖然科技發達,但人類因為一場劫難而死傷慘重,最后只剩下28人。為了人類的健康繁衍,他們制定了“基因補充計劃”,那就是從“過去”捕捉人類。就在崔聞逐漸接受和融入他們的時候,他無意間碰到了另外一些人——數量相當龐大!這些人聲稱,他們才是正統的人類后裔,而這28人,并非人類,而是被稱為“創造者”的外星族群;他們把“過去的人”弄來,是為了開發針對人類的基因武器。28人則針鋒相對:這些偽裝成人類的“擬人”不只不是真正的人類,更是造成人類大規模滅絕的真正元兇!各執一詞的雙方,一直以來,都在為生存進行激烈地戰斗。“中間看得我都糊涂了,根本分辨不出到底那邊在說謊?!笔鏁绺驍y交流的時候說。沈攜的關注點在別的方面:“這可是我成年以后第一次演符合我年齡的角色?!?/br>因為實力和氣勢都超出一般同齡人,加上他自己刻意往滄桑里整,近幾年,沈攜塑造的角色總會讓人驚嘆:“本人竟然這么年輕!”所以,這次飾演一個顯得不那么沉穩的人,反而是一種另類挑戰。有人說,這個角色跟他的影帝頭銜相比,顯得淺了一些;不過他自己不這么認為。自從被粟谷老前輩當頭一棒之后,沈攜一直在考慮今后的演技之路。大音希聲,大巧若拙;進入表演的第三境界,講究的就是一個由厚到薄的過程。所以,拿到這個看起來相對“淺”的角色,他腦中立刻反應出四個字:返璞歸真。他準備拿這個角色做試驗。這聽起來有些不負責任,因為只要是試驗就有可能失敗,不過沈攜還是打算大膽去做。這部影片的看點已經被劇情和特效分薄,即便主角不夠出彩,相信也不至于撲街。至于失敗之后可能遭致的嘲諷和詬病,他也已經做好承受的心理準備。人的每一次成長過程中,痛的代價總是無法避免。至于舒曠的角色,與以前相比,則是連外行人也能看得出來,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第203章第203章舒曠飾演的角色叫做裴吉,開始曾與主角崔聞發生沖突,隨后在相處中產生了默契,成為崔聞的引導者、保護者。不過,在電影的結尾,他又會成為主角的敵人。兩人可以說關系復雜。裴吉比舒曠以往演過的任何一個角色都要深沉難測。他外表年輕,實際上已經“活”了超過百年,崔聞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對他來說都只是個小毛頭。他情緒內斂,演員必須善用眼神和表情的微小變化體現他的內心,絕不能放開了演。他對其他人來說,是可以放心依靠的對象,心中卻隱藏著會讓自己信念崩塌的激烈矛盾。這個秘密對誰都不能說,否則可能是滅頂之災。他一度產生過對裴吉坦白的想法,但因緣際會被打斷;這或許注定了兩人要走上對立的路。這是個不小的挑戰;舒曠自看到劇本起,就躍躍欲試了;公司對他的“禁足令”一解除,他就飛往M市去,和沈攜會和。方桐恨鐵不成鋼地罵:“剛出了事也不知道避嫌!”舒曠理直氣壯:“我這是要跟他對戲?!?/br>趙捷嘖一聲,聳聳肩:“天要下雨女兒要嫁人,隨他去吧?!?/br>舒曠在沈攜的臺詞本上看到了熟悉的一段:“好了,晚安?!?/br>“等等!你是不是少了一句話?”……“真想不起來了。到底是什么話?”“‘我愛你’??!”“嗯,我也愛你?!?/br>“緋聞事件”的時候,舒曠聽到錄音靈機一動:“就說我是在幫沈攜對戲,不就解釋過去了嗎?”主意確實不錯,不過在當時注定起不到什么作用,一是沒有旁證,而人對自己不想接受的說法,是一定會求全責備的;二是那個神秘爆料人手上未必沒有其它竊聽音頻來證明他們不是對臺詞,如果當時加以辯解,爆料人很可能會拋出新的證據,再撈一筆。但沈攜還是從里邊得到了靈感,提議在電影劇本里加上這段臺詞。等電影上映的時候,大眾情緒已經平靜下來,對于反面意見,就會更加寬容;官方不直接說明,由網民自己得出結論,讓他們更加確信;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必為了否認同性關系而否認錄音的真實性。要知道,錄音是真還是假,是確認事件性質的關鍵。如果錄音是假的,那么爆料人就進行了誹謗;但如果是真的,爆料人的行為就是非法使用竊聽器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兩者相比,自然后者性質更惡劣。自然,這段臺詞改用在了男主角和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