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5
兒,你不留給咱們家寧哥,居然胳膊肘往外拐,你是不是腦子壞掉了???” 說完用一種異樣的眼神看向趙氏,而趙氏整個人都凌亂了 她還不知道昌平侯府的千金好??? 可是在好有什么用?那是個悍婦 小小年紀就敢當街打死未婚夫的通房丫頭,這要是娶進了家門,那還有好??? 她可就這么一個兒子?這樣的兒媳婦進門,打打不得,罵罵不得,休休不得,到時候她怎么辦??? 待她回過神兒來,柳正源已經走遠,甚至已經吩咐好了下人去通知人了。 趙氏一刻都不敢停下,趕忙小跑過去道:“老爺,不是我向著別人,是人家昌平侯府相中了華哥,如今春闈在即,華哥的才學你也知道---” 然而柳正源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兒,直接道:“華哥才學再好又什么用?我寧哥天生就是伯府的世子,將來要繼承爵位成為伯爵爺的?!?/br> “他讀書再好,比得過我寧哥的出身和地位???” “那昌平侯府又不是傻子,身份地位高的女婿不要,會要一個窮書生?六房一分家,還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 趙氏聞言,趕忙又道:“可是,寧哥有婚約在身,對方馬上除服,就可成親了?!?/br> 柳正源想都沒想直接道:“退了就是---” “哼,自從定了這個親,光對方守孝都守了好幾年了,不是這個長輩去世,就是那個長輩去世,一看也是個沒福氣的,這樣的人誰家娶回來不倒霉???” “說不定我這次進了大理寺,都是她給方的,退親,必須退---” “?????” 大夫人趙氏整個人都傻了,她萬萬沒想到柳正源會說出這樣的話,這,這可怎么辦才好??? 相對于趙氏這邊急的滿頭是汗,柳云歌這邊可就好了太多。 東西很快就裝箱,放上了馬車,大哥柳元華也回了府上,待知道前因后果后,不但沒反對,反而非常積極的幫著處理瑣事。 有個得用的男子在外面忙乎,柳云歌顯然輕松了不少,她是閨閣女子,總不好拋頭露面,柳元梁到是可用,但是,他天生粗心,哪里有柳元華辦事周到。 很快六房的馬車,整整齊齊的從伯府側門行了出去,一路暢通沒有什么阻擋。 誰不知道當家夫人趙氏,領著一群下人去六房院子,驅趕六房出府的??? 這沒多久的功夫已經傳遍了整個伯府了,門房哪里還敢攔著,萬一當家夫人閑他們事兒多,豈不是閑的找罵? 于是,非常利落的放行,并且眼高于頂的驅趕道:“趕緊走,趕緊走---” 那聲音不要太洪亮,驚的路人們一個個的都睜大了眼睛,洗凈了耳朵。 天哪,建安伯府這又是鬧的哪出???怎么還驅趕人呢? 第101章 被攆? 這時候有眼睛尖的就看見了柳元華,指著他驚訝的道:“那不是建安伯府的七公子嗎?聽說他今年下場,春闈有望前三甲?!?/br> “為此我還壓了一兩銀子呢,可是,他這是在干什么?建安伯府出了什么大事兒了?” 這時候身邊出來一個頭上戴著頭巾中年男子道:“誒呦,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要說這出事兒?那也是喜事兒呀,聽說建安伯府的伯爵爺,今日從大理寺被釋放回府了?!?/br> 那人一聽,驚訝的道:“那,這是好事兒呀,怎么伯爵爺剛回府就驅趕人呢?” “恕在下眼拙,那從建安伯府大門出來的可不僅僅只有伯府七少爺一人,我觀之,還有女眷呀,而且,不少下人身上都背著布包,這---” 那帶著頭巾的中年男子,縷了縷沒有多長的胡須,一臉鄙夷的道:“這可就不知了?!?/br> 那人一聽,眼睛一亮道:“該不會這伯府過河拆橋吧???” “呵,當初建安伯下大獄的時候多少人繞道而行?就連他的親兄弟都勢要分家離他而去,而伯府六房的老爺都沒有在家,一群女眷并著還未及冠的少年誓死堅守,不曾離去?!?/br> “這份不離不棄的情誼,那可是咱們汴京城的佳話,真真是沒想到,這伯爵爺剛剛無罪歸來,不去收拾那些背信棄義之輩,居然,拿一群婦孺來開刀,真是夠絕情無意的?!?/br> 他這話一出,幾乎瞬間就有人附和道:“起止是絕情無意?” “我跟你們說,這簡直是趕盡殺絕---” 周圍人一驚,“這話怎講?????” 只見那人氣憤異常的道:“你們不知道嗎?那柳少卿的夫人到現在還病重呢?” “這人為什么生病你們也都知道,可是,誰成想,人家柳少卿一家子跟伯府一條心,為了安慰老夫人,跪到深夜以表孝心,可是他們到好,轉眼當家夫人,帶著一群婆子,把人家院子就給圍了?!?/br> “硬生生的把人給攆走的,這簡直是凈身出戶,你們說說,這是何道理???我真是為柳少卿一家子不值,這哪里是親兄弟,這簡直就是白眼狼啊?!?/br> 他這話一落下,又有人接話道:“這事兒我知道,我知道,別的房出府可是都給了安家銀子,偏這六房,還是嫡枝呢,做的可真夠絕的?!?/br> “可不是嘛---” .…. 柳云歌扶著賀氏坐在馬車里,就聽一路上不少人指指點點,都說六房仁孝,是再好不過的人,同時也氣六房不爭氣,明明是占著理,卻又被對方欺負的這么慘。 不少人為六房送來了同情的目光,同時,人群中不斷的有人扇風點火,很快,建安伯府被罵的狗血噴頭,首當其沖的就是建安伯。 而建安伯柳正源哪里受的了這個???這六房又不是他攆走的??? 于是發了一通脾氣,把老夫人也給賣了,隨后就裝孝子賢孫。 自己是奉母親的話行事的,母親不喜六房之人,他也沒有辦法啊,老百姓一聽,頓時,都開始罵老夫人不慈,這樣好的兒媳婦兒,這般有孝心的兒媳和兒孫居然都不喜,那她喜歡什么樣的??? 像伯府十二房那樣的??? 呸 這人真是老糊涂了,好好的孝順兒孫不要,偏偏寵著那不成器又不孝順的幼子,這是氣柳少卿一家子沒有像她小兒子這般狼心狗肺,讓他小兒子被全汴京城的百姓唾罵,遷怒嗎??? 天下怎么會有如此不明事理的婆婆??? 而大多婆婆都有寵愛幼子的習慣,為此惹了不少當家兒媳的怨懟之音,雖然她們不好說啥,可是,出了建安伯府的事兒,到是可以拿出來說道說道。 于是這件事一再成為汴京城茶余飯后的資談,豐富著上至官府家眷,下至平民百姓的業余生活。 很快就鬧的人盡皆知,更是沸沸揚揚。 而柳云歌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