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絕對拿不到。楚昭游臉色一白,眸光閃爍了幾下,他確實真心希望小黑不要記得某些事,可看這勢頭,要么小黑忘恩負義,要么就是全忘了。他默默低下頭,隔絕太后憤怒的眼刀,攝政王沒有和他搭話的意思,除了這一句,早朝又沒皇帝的事了。錢世成的驚訝寫在臉上,剛才小皇帝舌戰群儒,又賣慘又煽情的,怎么攝政王一來就倒戈了?果真,人人都怕攝政王。蕭蘅摩梭了一下腰帶扣,三天前,蠱毒發作的比他預想的更快,他眼前一黑掉進一個胡同,之后的事情一無所知,直到在攝政王府醒來。他渾身臟亂,手下不敢擅自給他換衣服,蕭蘅冷著臉洗漱換衣,腦海中還留有余悸,他模模糊糊能想起他痛不欲生的感受,似乎還有一個人在照顧他……更多的,就沒有了。蕭蘅在自己后背發現了幾道傷口,他看不清后面,不知是抓痕,便以為是哪里蹭到的,畢竟他的衣服破了好幾個口子,后腦勺還腫了一個包。這些都在可忍受的范圍內,攝政王見過的大風大浪太多,一點小傷早已不值得他放在心上。再一摸就發現虎符丟了。蕭蘅盯著手上的牙印陷入沉思,有人咬了他一口,逼他交出虎符?不可能,若是如此,直接取他性命不是一勞永逸?蕭蘅不愿承認,但也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在那三天里,他可能是一個傻子。得知自己中蠱,已有七年,無典可尋,無藥可醫,只能走向慢慢變傻的結局。換作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接受從天之驕子淪為街頭癡兒,七年了,蕭蘅強硬逼迫自己去面對這個事實,然而……做不到。蕭蘅壓抑胸腔涌起的怒火,把這件事摁下去,不然怕是早朝還沒完,他先忍不住一手掐斷始作俑者的脖子。復雜的情緒盡數斂起,再抬眼看不出任何情緒,仿佛攝政王還是那天下朝的攝政王。虎符他只有一半,如今還不知所蹤,龍威軍對他而言只是雞肋,他所看重的是鎮西軍。思及此,蕭蘅臉色一沉,他才離開不到三天,這群人就安排著把謝朝云的meimei嫁給敵國當人質。謝朝云領鎮西軍五年,威名赫赫,名震天下,將敕鞣驅于射燕山之外,保衛大楚西面百年安穩。以大楚京師為中心,西北面是鎮西軍,南面也在攝政王掌握中。唯獨東面齊州,是魏太后親弟,魏史,任齊州刺史。若是魏萬虹掌握了龍威軍,就是在鐵桶似的大楚中原腹地,尋找到一個突破口,再和魏史、月斥國連成一線,便有和攝政王抗衡的實力。太后與月斥國勾結,里應外合,妄圖以此牽制鎮西軍,離間攝政王和謝朝云。太后引狼入室,皇帝言聽計從,大楚真不如就這樣亡了!蕭蘅眸色微冷,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早已注定癡傻的結局,直到今日他還守著這天下干什么,給他陪葬么!魏萬虹一步好棋,就這樣讓楚昭游一句話攪了,涂著蔻丹的指甲嵌入掌心,尖銳的痛意讓她維持臉色不至于太難看。毫無疑問,如果此刻不是早朝,魏太后攥著的一巴掌早就扇到皇帝臉上去了。她皮笑rou不笑道:“既然陛下拿了主意,這里就沒有哀家的事了?!?/br>侍女扶起太后,將要退出宣政殿。“慢著?!笔掁孔旖且粻?,“本王還有一事,先前太后賜婚謝家小女和章回吉,此事本王替謝將軍拒了?!?/br>太后冷笑:“月斥國主病重,希望太子盡早成親好繼承大統,兩國聯姻之事,豈非兒戲,無故反悔,攝政王難道想挑起兩國紛爭?哀家不答應?!?/br>魏太后本想龍威軍到手,讓陸淮善負責送親,神擋殺神,就是謝朝云親自帶軍阻攔也來不及,除非謝家想造反,那正中太后下懷。現在,龍威軍化成泡影。幸好聯姻已經定下,她不欲多說,免得朝堂一面倒向攝政王,她反倒沒臉,何況楚昭游從蕭蘅進殿以來,不知吃了什么迷魂藥,魏萬虹怕他不長眼又拆臺,一甩袖子怒不可遏地下朝了。太后退朝,這場精心準備的早朝,便失去意義了。蕭蘅匆匆上朝的目的就是當眾宣布取消聯姻。哪怕攝政王不在的時候,他的手下早已在將軍府外守著,謝朝月被保護得很好,章回吉想帶名義上的太子妃回國,卻無計可施。朝堂面臨尷尬的境地,太后和攝政王都撒手而去,這婚,到底還算不算數?蕭蘅失蹤三天,還有一堆要事處理,匆匆上朝宣布聯姻作廢的決定,他連自己失蹤期間發生的事都還沒理清。繼太后之后,楚昭游看著小黑毫不留戀地離開,心終于沉到谷底。“攝政王留步?!背延稳滩蛔〕雎?,“聽聞攝政王最近身體不適,不知現在是否安好?”蕭蘅轉身奇怪地看了楚昭游一眼,聽見他的后半句話,臉色倏地一沉,大步踏出宣政殿。“不勞陛下惦記?!?/br>語帶諷刺,而眼神是全然的陌生。楚昭游笑了笑,他想他知道小黑的決定了。老頭說,哪有那么容易忘,若是他真全部忘記,那就是不想記得。攝政王既然不想做兩肋插刀的兄弟,他便只能退回勢不兩立的君臣。你若無心我便休。楚昭游沉住氣坐在龍椅上,下面百官sao動,一副想各回各家,陛下卻沒說下朝的著急樣。普通朝臣和陛下真的無話可說,攝政王代任尚書令,尚書令本來只是個虛職,攝政王攬權之后,六部事宜全向攝政王匯報。朝臣能和陛下說什么呢?難不成要討論本月春戲樓又出了什么新的名角嗎?曾經也有中立派試圖向陛下匯報政事,但總是沒說兩句,陛下就開始打呵欠,問一些生旦凈丑的事兒。楚昭游將他們的反應盡收眼底,彎唇一笑:“哪位愛卿和朕說說,聯姻是怎么回事?”底下人愣了一瞬,推出一人詳敘。楚昭游判斷這是攝政王的人,說的話偏向退婚。他沒有聽一面之詞,看了一眼薛公公。薛公公客觀地概括了這兩天太后的決定,他不客觀不行,陛下無論站哪一邊,都會得罪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