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2
們除了叫醒每家每戶之外,還多了一項職責,送報紙。首先是那些自家訂了報的人家先反應過來,“咦,今日怎么登了這樣多畫?”男主人習慣每天在吃早餐的時候看一看,這一天,他先被報紙最后一版的圖畫吸引了注意力,仔細一看,標題是,再一看,畫的也正是三國故事。畫工自然不必說,翰林水準,那戰甲、衣服,畫得無一不精美,生動極了,下面還有簡單的文字說明,有的人物旁邊寫了對白。通篇看下來,只覺得將自己腦海中的三國故事明明白白呈現了出來。以往在聽說書時,只聽說呂布戰甲是如何如何,劉備形容是如何如何,戰場怎樣廝殺,但是還真想象不了那么細,只是一個模糊的形容。偶爾看書本插畫,也只是單一的場景,哪里像這么多圖的爽快,完全是用圖來講故事了,不知多么費神!畫家的費神,對讀者來說卻是大為爽快。男主人迅速看完了一版連環畫,意猶未盡,翻回去仔仔細細逐格欣賞了人物,又有一番品鑒。哪個人物與他想的一般無二,哪個人物覺得稍微不同了一點…………在那些提供讀報的店家呢,又是一番場景。讀完前面的新聞后,讀報博士看著最后一版,有些呆愣:這要怎么讀???顧客們紛紛嚷道:“還有什么內容,快快讀來啊?!?/br>博士把報紙一張開,哭笑不得,“這,這怎么讀??!”眾人一看,竟是一些圖畫小人,紛紛湊上去細看,才發現畫得竟然是三國故事。“我好像看懂了!這畫得不是董卓討黃巾么?”“是啊,雖然不認得下面的字,但是這個應該畫的就是董卓吧?和我想的一樣呢!畫得可真好??!”“哎,這句話寫的是什么?是不是在叱罵?”“我覺得不用字也能大概看懂……”“給我看看,我看不清楚??!”因為店里人比較多,最后竟然爭了起來,一些人干脆出去,自己花幾個銅板買一份報紙來看。這才發現,還有很多人也遭遇了和自己一樣的事情。“嘿,以前買了也不認識字,現在倒好了,后面有那么好看的小人畫兒!我雖然聽了那么多遍三國,但是還是第一次看呢!”“就是,那讀報的博士說,后邊寫了,以后每日都有得看!”“什么?那我可得去訂一份,就沖這,訂了也值!”……大人如此,小孩更是如此,鬧著要的連環畫版,但凡有條件的人家,即便不認字,也磨不過孩子,滿足這個要求了。何況,很多家里的大人也想收藏呢。可以說,一日之間,連環畫就在東京爆紅了。帶動得也狂銷,原本穩定了的訂購量猛然上漲一大截。不知道多少官員,要么自己需求,要么家人需求,紛紛去找責編或者作者,求要存稿…當然,毫無疑問被拒絕了。而此時此刻,仁宗正在宮里,存稿在手,笑看loser。第188章厲害了,我的廣告!連環畫,迅速從東京向外擴散了,雖然因為開封府的嚴打,沒有人敢私自盜印,但是也僅限開封府了。那些民間商人,迅速嗅到商機,開始往外傳輸連環畫,他們只印有的那一版報紙,然后賣到外地去。其傳播速度之快,連云雁回都沒有預料到。大約在兩個月后,遼國的榷場就專門要求要訂購了。遼國向來很推崇宋朝文化,本來也是從民間走私渠道進入遼國,然后傳播開的。只是傳到了他們的上層,便要求官方進口這連環畫。榷場的人去和宋朝談,宋朝官員也很無語。連環畫?不好意思,我們不單賣那個,我們只賣啊。榷場的人迅速回稟,咳咳,這個是人家的首都地方報,咱們不屬于宋國,訂那個會不會有點不好呢?這遼國領導層們想了半天,最后美其名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在了解他國國情。遂,訂購,國際快遞,直送遼國。這看了,順便又看看,一看之下,就有點擔心了。人家的宣傳策略這么先進,咱們好像顯得太落后了,看看這,每一版可讀性都很強,甚至專門有放詩詞歌賦的版面,就這水平,他們整個大遼也找不出啊。更別提,還是日報,每日都有!比不上,但是,還是要認真學習滴。于是,在遼帝的親自授意下,遼國也辦起了報紙。但是,由于技術限制,他們辦不成,只能辦了。大宋這邊聽說后,也意思意思訂了幾份。后來報紙到了編輯部,就成了被群嘲的存在。大宋不缺才子,的編輯部更不缺才子,懂遼語的人不在少數,而且那上面還有漢語作品呢,遼人最愛宋國詩詞,也自己創作一些登上去。那水平,隨便一個編輯都能吊打了。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出來,作為連環畫的主創,鄭凌是真紅到國外去了。那些遼人特別喜歡,還有人專門賦詩,稱贊連環畫和創作者們,甚至有示愛的。因為連環畫的收效甚好,所以編輯部對鄭凌他們也很是看重。開辦報紙以來,可以說很多翰林、御史的思想都有改變。以前他們是比較清高的,但是后來他們發現,不一定他們覺得好的,就會受到百姓歡迎。要怎么用讓百姓能夠接受的方式,更好地去傳達一種信息,這絕對是一門技術活兒,絕對值得他們好好研究。本來很多人只是想在這里刷一刷經驗值,在官家面前露臉,然后好晉升——事實上目前為止的確也有人受到了賞識。但是后來,有很多人的思想已經發生的轉變,更希望留在宣傳口了。所以,鄭凌他們的量,對于這些編輯來說,就很值得尊重。以前,可都是覺得他們這種翰林,與圖畫院那種翰林大不一樣的。鄭凌他們這些人的待遇,不止在編輯部,可以說在整個社會上都有了提高。鄭凌特意來找云雁回說過,還表達了同事們的感謝,“雁哥,現如今我走出去,上到三司使,下到賣油條的,對我都和顏悅色,而且絕對是發自內心的?!?/br>鄭家曾經為鄭凌的社會地位擔憂過,所以給他弄到了翰林待詔,這也只是讓鄭凌不至于被群嘲罷了。后來水景記,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