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1
了書房,全然不顧旁人看他奇怪的眼神。這樣的人,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讓人很費解的。再說云雁回最近的工作重點呢,已經放到了拆遷與房地產營銷上。因為喻浩那邊的圖紙已經修改完,也被仁宗確認過,現在可以開始籌備建設蒲關澤了。那么,拆遷的工作也可以開始了。云雁回對拆遷這個工作,也有那么一點了解。作為一個曾經跑過時政的記者來說,拆遷什么的,真的是不少。而且由于其敏感性,很多相關會議是不對外報道,只留作資料的。包括在現場工作中的很多事情,也不足為外人道。而云雁回,則圍觀過全程的,親眼見識或是聽聞過很多內里的名堂。所以,他敢說自己對拆遷,還是有那么一點了解的,不然當初就直接死也不接這攤子了。而宋廷呢,對于拆遷這個工作,也絕不能說陌生。宋朝不像唐朝,由于坊市制,城市十分規整,反而因為經濟太發達,誰能開店鋪,導致到處都是商業區域,發生了嚴重的侵街現象。商鋪面積侵占街道,導致道路狹窄逼仄。再有,就是官府的城市規劃,也可能需要拆遷房屋。甚至是開封進行“文明城市創建”,也可能進行整頓拆遷,把規章建筑拆掉。這些事情,要么就是萬能的開封府來負責,要么就是京城所這個機構負責。是以,一應補償金額,都還有現成的標準可以參考。而云雁回他們這次拆遷,實際上有點非公非私的感覺,因為這是皇帝的事。很有意思,不能說是公器私用,但是一應費用也不是公中出。拆遷的事保密做得還算好,令那些曾負責過拆遷事宜的官吏們大開眼界的是,云雁回這個第一次負責的人,竟然比他們有條理多了!一副經驗滿滿的樣子呢,真叫人不得不服,難怪官家會叫他來負責。云雁回在確定了圖紙之后,首先要求進行拆遷凍結。——從即日起,拆遷區域的任何戶籍、建筑面積等變動,將不對日后的補償有所影響,以防有人借此牟利。不過,拆遷的計劃依然是尚未透露的。拆遷未發動,宣傳先行。首先,作為開封府報的主編,云雁回傾情邀請公孫策寫了一篇軟文,表面上,寫的是開封府重點項目蒲關澤的建設,為大家介紹這么一個未來的去處。實際上,則是在里面著重宣傳蒲關澤的住房,當然也包含了日后那里將會有的條件。自然,并不說明這里日后會成為拆遷安置地,只是一昧地吹捧一下蒲關澤的環境,和日后的重要性——這一點其實也沒錯,蒲關澤以后還真的會那么牛。總之,是先當做一個商業綜合體來宣傳的。作為一個在近郊的商業綜合體,人們住到那里,自然擔心配套設施是否齊全。這一點,是肯定都會解決的,否則難道叫住在那里或者去游玩的人,看個病還得飛快回城里?要是個急病還不路上就狗帶了啊,包括書院什么的,肯定也會有的。甚至,那里的書院,以后肯定有國子監的大儒去講課——咱有皇室背景,這點還是敢保證的。沒有學區房,咱們也能強行建一個。里面還特意提到了,建筑設計師是喻浩,之前因為開封斜塔,他是好好紅了一把,開封人民還沒忘了他呢。開封府報現在火熱得很呢,而且因為報道真實,信譽也很高。這一期的開封府報,尤其是蒲關澤那篇文章,包含了各種熱門元素,一經發抄,就在云雁回的有意推動之下,大火特火。東京人民本來就喜歡春游秋游各種游,愛園林更愛花草。如此一來,聽說了蒲關澤日后的規劃,各種出人意料的游樂、購物設施,天上有人間無的居住環境,心中自然癢癢。說實話,皇城旁的平民們縱然再安居樂業,在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也不由得心動了。不止是他們,全城的人民都心動了。這都是廣告的作用,這時候的廣告營銷,尚不如后世的更吸引人心。但是大伙兒心動完又感慨了,這樣一個好地方,平民還是不要想的,估計都會被那些達官貴人買做別院吧。雖說報道里寫了,有經濟適用的小房子,也有大別院,但是,前者肯定也只有家底殷實的富戶才能買得起吧。反正很多平民,都只是幻想一下罷了,并不以為自己會真的住到那兒。隨即,因為報道受到歡迎,所以又連著幾期推出了走近蒲關澤系列,采訪喻浩和各個施工人員,關于日后規劃和工程進度等。這時,喻浩又透露了一下,在城內已經準備開設一個銷售中心了。因為到時候這里的樓盤還有商鋪,都會對外發售,還把地址說了一下。這又是一個大家從未見過的,見了報紙了,紛紛跑到喻浩所說的銷售中心去圍觀,在銷售中心開門后,就在這兒看到了一個極大的沙盤模型。這個模型簡直是給東京市民心口的最后一擊——太完美了!比光看文字描述,要讓人向往百倍!國寶級建筑師設計的,怎么可能不美呢?還有宣傳廣告上所說的那些主體活動,更讓人心向往之,希望了解更多,只可惜現在的信息也有限,放出來最多的還是住房信息,真是太吊人胃口了。不過,這地方,乍一看,還覺得是要搶大相國寺廟會的生意了呢!又是玩的又是吃的又是買賣的……看來,這里非但是一個居住福地,還是一個做買賣的好地方啊。自然,明眼人看了就會知道,定位還是稍有不同的。那就是蒲關澤會稍微高端時尚一些,和蒲關澤比起來,大相國寺簡直就像個批發市場了。云雁回并不擔心這會對大相國寺有所影響,以東京人口之多,足以消化下多這么一個商業綜合體,甚至還有無窮潛力可以開發呢。市場那么大,大相國寺根本吃不下的,沒看美食節現在都準備在別的寺院、道觀開分會場了,在這樣一個時代,似乎更為容易獲得巨大的成功。在蒲關澤房地產營銷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關于拆遷的事情,也悄然發動了。拆遷辦的各位同事們,開始來到了皇城邊各個居民家中,說一說關于官府想征地的事情。然而,一樣的,遭到了一致反對。拆遷辦的人都被趕出去了,居民們表示,讓我們搬家?沒門兒!大家都非常同仇敵愾,堅決不答應。但是拆遷辦的人也非常耐心,連續上門,好聲好氣地挨家挨戶勸導,或是一個院子、半條街的一起做工作。大家于是發現,這些人隔段時間來,條件會有所不同,看來官府似乎是鐵了心要征地了。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