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2
們手底下的人,也有不少牽涉其中的。 就算現在都沒有證據像太子一樣被盯上,可手下有人不清白,他們免不得要收牽連。 這一次貪墨案,可真是捅了個天大的窟窿出來。 夏元帝,大夏王朝的開國之君,頭戴金冠,一身明黃,面容肅穆,不怒而威,身上,自有一股子開國之君的威嚴氣象,近五十的年紀,正當年。 “你還記得自己是一國之儲君,記得自己是臣子之份便好?!?/br> 一句話,讓所有人都不自覺低下頭去,皇上這一句話,輕飄飄的,卻飽含質問之聲,質問太子,何曾對得起他的儲君之位,和對得起身為臣子之責。 不管是哪一個身份,也不管此案是否就是他主使,他所管轄的吏部出了這樣的事,他便難辭其咎。 的確,宋暉對易九兮來說,就是個意外,自己確有失察之責,父皇問罪的沒錯。 “兒臣失職,吏部主管朝中官員升遷調任,卻沒想,成了一些人利欲熏心的工具,去年秋,西北蝗災,宋暉等人欺上瞞下,利用職權之便,貪墨賑災款項,至使賑災不利,百姓受苦,罪該萬死,兒臣分管吏部,有失察之責,甘愿受罰,請父皇責罰?!?/br> 一席話,不但將這案子自己挑明了,還主動請罪,到是不怕后面的屎盆子。 “只是失察之責?送暉一案,貪墨數量巨大,他一個吏部侍郎,何來如此大的膽子,如今死無對證,卻留下了賬本和人證,你是如何進到這三司的,你可明白?” 夏元帝加重了語氣,龍目微動,便透出一股蕭殺之氣。 大堂之上,氣氛立變,臣子們大氣不敢出,紛紛地頭看向地面。 “兒臣被帶到三司,是因宋暉之弟宋康所告?!?/br> 平靜而答,眼神沒有絲毫閃避,一副陳述之態,到是讓人覺得,好像這事,還真與其無關一樣。 “告你如何?”明知反問,這是要太子自己當著眾人之面說出來。 “告兒臣主使宋暉貪墨賑災款項!” “你可認罪?” 一來一往,簡單的言辭,卻讓聽者忍不住倒抽涼氣,一句話,幾個字,頃刻之間,那可都是生死攸關,社稷攸關啊。 場面一時靜的讓人害怕,所有人低著頭,目光卻不約而同的掃落在堂前的太子身上。 “兒臣不認!” 四個字,擲地有聲,卻讓人更加劇了大堂緊張的氣氛,一句不認,便了事?怎么可能? “好一個不認,那這案子,看來真的好好審審,你乃大夏國之儲君,是當朝太子,若是誣陷,宋家真該滿門抄斬,我大夏太子,素來有賢德之名,你入三司,吏部尚書潘禮贊,攜諸多官員聯名書入宮為你保舉,盡訴太子在朝之功績” 夏元帝神色不明,喃喃而道,此刻,神色平靜,收斂怒氣,聽不出任何情緒,卻讓人感覺是山雨欲來前的平靜。 天子之威,難測! 潘禮贊!易九兮跪在大堂之上,默默聽著,心里默默念出這個名字,幽幽暗嘆,這一紙功績,才是父皇今日眼中天子之威的根源所在了。 潘禮贊此人,他還是有幾分了解的,能到尚書之職,絕非平庸之輩,此人唯一的缺點,便是過于剛直。 這一點,此刻卻被人利用成了致命利器。 用他的人對他的忠心,反害于他,讓他有苦難言,哎! “父皇,此次賑災之案,牽涉甚廣,兒臣失職之處,兒臣甘受責罰,但請父皇,將此案徹查,既有人告兒臣貪墨,也請父皇還兒臣一個清白?!?/br> 他已預料,開弓沒有回頭箭,他這番話,就是逼的父皇徹查賑災一案,不能以一個宋暉貪墨就了解了,現在,他作為被告,也要一個公道清白。 現在,狀告太子的人都死了,案子就成了公案,太子還糾察什么,就算他貪墨了,憑著那幾個賬本,沒有更多的證據,難道就要治一國太子之罪? 他何須如此咬著不放,這不是為難自己? 但是有的人卻看出些門道來了,太子這是以進為退? 大家,包括皇上都知道,這里頭牽涉的,可不是太子一個皇子,最開始查這案子的時候,其他各部,像工部、戶部,都有人手腳不干凈,雖然查出的數字,沒有宋暉貪墨的銀兩嚇人,可真要查起來,那些個官員上頭,可是諸位皇子。 這一徹查,不就是查整個皇室了? 太子這是要將所有人都拖下水?皇上就是為了皇室顏面,怕也不能讓這案子太過透明,太子這是 懂得帝王之心啊,他這般說,皇上只會讓這案子快些了解。 “好一個清白,你說你清白,那那些賬本是怎么回事?有人污蔑一朝太子?你如何能自證清白,那賬本上,樁樁件件,都寫的清楚明白?!?/br> 夏元帝臉上,來時的怒氣好像消散了不少,讓人越發捉摸不透。 “父皇,那些賬本難道就不能造假?宋暉死了,如今宋康也死了,不正好死無對證?”易九兮依舊跪的挺直,一副據理力爭的模樣。 全場靜悄悄的,這構陷太子,可又是天大的案了。 比太子貪墨還嚴重,太子當眾這么說,皇上騎虎難下,不查都不行了。 “好!太子乃一國儲君,朕也想看看,是否有人膽大包天,三司,徹查,三日之內,朕要此案真相大白?!?/br> 說完,起身拂袖而去。 皇上一聲徹查,在場所有人臉都變了。 尤其是三司和刑部的人,三天!這么大個案子,牽涉這么廣,三天真相大白,這比登天還難啊。 可是再難,也的查!這是皇命,有道是皇命難為。 這三天,對京都來說,又是三個不眠不休之夜了。 在外頭聽的消息的童老,默默消失在人群之中,三日后,一切都將塵埃落定,會是一個什么結果? ------題外話------ 據說要情人節了 第92章 一落千丈 誰的謀(1更) 三日后,一道圣旨,天下驚。 太子易九兮被廢黜太子之位,收了職權,貶為閑王,無有賜珠。大夏皇子封王,以腰帶鑲嵌皇賜東珠為等級劃分,最低,一珠王,最高,八珠親王,基本上,皇子都到不了八珠親王,那等于與太子品階相近了,大夏王朝唯一的八珠親王,便是端親王。無賜珠,便無封地,留居京都,一座有名無實的王爺府,一落千丈。 也成了大夏開國以來第一個無珠王。 罪名是失察。 有人說,失察之罪,何至于此,的確,古往今來,還真沒有哪位太子爺是因為失察之罪丟了太子之位的,這一罰,不可謂不重。 也有人說,這么大一樁案子,太子最后還能保全性命,已是萬幸了。 眾說紛紜。 因為連同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