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9
她“嗷”一嗓子跳起來,驚散了屋子里的曖昧。 陸晏連忙將她抱起來察看,還好,只是燒掉了幾根毛發。 他耳尖仍然有些紅,低垂著眉眼斂去了眼里的春光,替她輕輕揉著那一小截尾巴,聲音里像是藏了熾熱的火焰。 “我今晚很高興?!?/br> 姜阮蹭了蹭他的手心。 生辰快樂,我的夫君。 她羞羞答答的拉著他到食案旁,將食盒還熱著的面推到他面前。 陸晏瞧著自家雖未能夠開口同他說一句生辰快樂的小貓,心想,她雖什么也沒有說自己的情意,卻處處都透著自己的情意。 “你做的?”他拿著筷子看著那碗金黃的面,食指大動。 姜阮有些心虛的點頭。 應該算是吧。 畢竟是我挑的面,我挑的雞蛋,我掀開的蓋子…… 嗯,就是我做的,誰讓采薇是我的人呢。 陸晏眼里的笑意溢出來,是不是她做的,又有什么要緊呢? 他正要動筷子,小貓突然摁住了他的手,然后雙手握在一起放在胸前,閉著眼睛念念有詞,然后,示意他這么做。 許愿啊。 二十歲的大人陸晏抬眸望了一眼漫天星光的夜空,又看了一眼正睜大了眼睛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小貓。 他無比誠心的在心里祈禱:愿吾與吾妻,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 李洵的黨羽在自家的主子成功上位之后,原本以為接下來他是要走上最上面那個位置的,誰知他們左等右等,也沒沒能等來李洵想要上位的意圖,只是以攝政王的名義,協理朝政。 擁護李洵的大臣們認為如今陛下還昏迷不醒,這樣的決定是最好的,倒是顯出李洵這個人耐得住,性子沉穩,他們沒有看錯人。 此時此刻,他們對于如今被圈禁起來,怕是再也不能東山再起的寧王一黨充滿了優越感,在朝堂之上,多番擠兌,以報從前被他們多次打壓的仇。 只是旁人倒也罷了,他們對陸晏反倒是不敢做出什么來了,只因他背后還站著站著長公主殿下與靖國公府。 只要他們不倒,陸晏也就不會倒,誰也不敢保準,從前能夠扶持幼弟即位的李瑤還藏著什么后手,且陸俞雖早已經將兵權交了上去,可當初,大唐有大半的軍隊,都是以被人稱作陸家軍為榮,可見他在軍中地位,遠遠勝過了當時的帝王。 這個節骨眼,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要等到李洵即位,一切塵埃落定,再回來收拾他也不遲。 更何況,誰人不知他與寧王一向交好,若是這個時候,他站出來為寧王說情,出了什么岔子,就理所應當了。 眾人等著他為被圈禁起來的寧王說情,好到時候再將他拉下馬,畢竟,誰不知道他二人于公于私,一向交好。 可陸晏變得前所未有的平靜,對于李洵做攝政王這一事,竟然沒有半點異議 眾人打量著他每日平靜的上朝下朝,與從前無任何區別,絲毫不見任何的慌亂,十分沉得住氣。 可誰知等著等著,倒是他們自己先慌了。 次年一月,元宵節剛過,李洵竟然提出:陛下久病未愈,國不可一日無君,要讓自己的兒子做東宮。 大家一時傻眼了,這是什么意思,楚王年紀輕輕的,為何要將一個一歲左右的奶娃娃放到那個位置上去,意義何在。 一日早朝,李洵再次提出了這件事。 從前與他一個陣營的王司徒站了出來,道:“如今世子年紀尚輕,恐不能夠勝任,還請攝政王從長計議?!?/br> 他話說完,上首總是面帶微笑的李洵淡淡掃了一眼底下站著的人,目光停留在陸晏的身上。 “卿以為如何?” 陸晏站出來道:“臣附議?!?/br> 李洵眼神玩味的看著其他人,然后低頭摩挲著手上的扳指,又問:“其他人可有不同意見?” 殿下大臣這時皆呼:“臣等附議司徒大人?!?/br> 李洵這時抬起頭,斂起了臉上的笑意,慢條斯理道:“王司徒蠱惑朝臣,結黨營私,致使朝中風氣烏煙瘴氣,如今竟然聽不到任何異言,來人,立刻將王司徒杖殺與殿前,以儆效尤?!?/br> 眾人一聽,皆是嘩然。 一直在儲位之爭中保持中立的瑞老爺微微顫顫站出來,還未開口,只聽李洵冷笑一聲:“怎么,瑞王叔是想與王司徒一樣嗎?” 他說著,揮了揮手,外面守衛的羽林郎立刻進來將一臉難以置信的王司徒拖了出去,沒一會兒傳來了年邁的王司徒凄厲的慘叫聲。 大堂之上,陸晏冷冷看著嘴角含笑的李洵,廣袖下的手捏的咯吱作響。 李洵這時也瞧見了,眼神玩味的看著他,一副你能耐我何的模樣。 一旁的瑞王爺見他面色不對,連忙拉了他一把,陸晏這才回過神來,將滿腔的怒意隱了回去。 于是,次日,朝中一些逐漸看清楚形勢,慣會趨炎附勢的官員遞上了折子,請求立楚王世子為東宮。 不出兩個月,那個只有歲余,尚不能坐穩的小娃娃坐在他的懷里,與他一起聽政,而朝堂之上給,單反有人朝中有人提出異議,從前那個出了名的溫潤如玉的君子,竟如同瘋了一樣,隨意的將人拖出去杖斃。 他像是露出了爪牙的毒蛇,吐著信子,審視著朝堂上的官員,只要他們稍微對他有異心,他便將對方拆骨剝皮,吞入腹中。 朝中人心惶惶,各個口不敢言。 宣德殿門口的階梯上不知沾了多少大臣的血,散發著濃郁的血腥味。 而陸晏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卻無能為力。 姜阮見他每回放衙回來,便將自己關在書房之內,死死盯著案上那塊虎符,心中像是著了魔一樣。 61. 第 61 章 修文 同年九月, 邊塞玉門關鹿城有戎狄軍隊來犯,沈將軍請求朝廷派兵支援,李洵竟然隨手一指,將從未有過行軍打仗的中郎將陸攸封了大將軍派去了鹿城。 這也就算了, 關鍵是朝廷只給陸攸五萬兵馬, 而對方這次足足帶了二十萬兵馬。 同年十一月, 李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