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4
越近,成千上萬的大商船蜂擁而至,一眼都望不到邊。大清海軍派遣出體積稍小,船身細長,可自由穿梭于各國商船之間的快船維持秩序,從人們的眼中看來,那一排排一列列好不壯觀,井然有序地如同列隊而來,圍觀在港口兩岸的福州百姓發出陣陣驚呼聲。 也唯有實際進行迎接cao作的地方官員才知道,為了維持住秩序,避免各國商船擁堵,他們所做的一切緊趕慢趕,無異于打了一場大戰! 姚啟圣今年六十有五,也是康熙此次欽點的地方坐鎮官,他站立于港口,望著那些商船緩緩??坑诖?,竟感到眼眶濕潤,心中有無限豪情在醞釀。 原想祈休頤養天年,現在,他只覺得熱血沸騰,還能再干十年! 屬下官員們按照此前商定好的,一一上去迎接。 福州之客棧,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擠滿了人,整個城市如同煮沸的開水,翻滾了起來。 姚啟圣雙手背在身后,很是享受吹海風的感覺,他笑著對身后人道:“你看我,一把老骨頭了還不服老,硬是咬牙不與皇上祈休,這回大事,可差點沒忙掉我半條命?!?/br> “等你做到做不動了,就能像我一樣舒服,”杜立德撫摸胡須,哈哈大笑。 他這回是在兒子的陪伴下拄著拐杖來的,大清貿易之盛況有生之年豈容錯過? 他還以為自己這輩子都看不到這樣的場景了,沒想到,半只腳剛踏進棺材,轉頭就來了這樣的好機會。 杜立德只是來觀光的,身份上是帝王派遣來的督查官,住最舒適的驛站,看最全面的盛況。 貿易成交數額劇增,財政部的關稅利潤曲線步步攀升。 福州為各國皆圈定了貿易據點,允許他們派人常駐于此,也允許他們擁有部分自保軍隊,但不允許佩戴鳥槍與大炮。 針對外洋來商的律法也一律公告于眾。 街頭巷尾,皆有宣傳標語,贊美貿易盛況順利召開,歡迎各國使臣。 又有官府敲鑼打鼓宣傳:“外洋來使應遵循大清之規矩,遵紀守法,絕不侵擾我國百姓?!?/br> 這一次的路易十四派遣了巴普蒂斯特,那是法蘭西天才財政大臣柯爾貝爾的族人。 路易十四并不是一位懂得經營的國君,他的天分都點在了治理軍政,對外擴張戰爭之上。 戰爭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撐,而法蘭西地國庫,皆靠天才財政大臣柯爾貝爾一手謀劃充裕起來,那是一位重商主義的財政大臣,連帶著路易十四,也變成了一位重商主義的君主。 他們的國王正在對外發動戰爭的關鍵時刻,需要大量的錢財支撐,可惜的是柯爾貝爾卻去世了! 大清派遣去的使臣在法蘭西受到了國王的熱烈歡迎,有趣的是,這位國王喜愛跳芭蕾,還親自表演給臣子們與大清使臣看。 隨著第二位使臣送來大清帝王的貿易相邀,路易十四派出了柯爾貝爾的后人,小巴普前來參與這場盛會。 他對小巴普說:“我們需要與東方古國保持良好的關系,只要是與他們之間的交易,就沒有一筆不是暴富的,其他國家削尖了腦袋想要與他們結交,而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們的使臣改名為白晉,在大清國留下任職,另一位使臣又改名為張誠,來往于大清國與法蘭西做中間人。 “這次大清國的貿易盛會,一定要拿到比其他國家更多的訂單,你要想盡辦法與大清國官員處好關系。東方古國規矩許多,如果你遵紀守法,他們不會為難你,而如果其他國家有人知法犯法,那么他們一定會被趕出去?!?/br> 小巴普沒有他祖父的經商天分,卻比他的祖父更圓滑,懂得變通。 姚啟圣派遣來的隨行官員還在囑咐小巴普:“若有疑惑或需幫助,可來衙門鳴鼓,不可私底下因不和而傷人?!?/br> 隨行的翻譯官為小巴普翻譯語言,他扯出和睦的微笑,告訴隨行官員:“感謝大清國作為東道主有這樣維持秩序的魄力,有了您這一句話,我就不需要擔心會受到其他國家人的仇視與傷害了?!?/br> 大清官員崩住了面容,嚴肅地點了點頭,又將那些“下馬威的規矩”都闡述明白,這位小巴普顯然是個合格的傾聽者,他聽得仔細,還詳細地詢問其中細節,得來大清官員贊許的眼神。 法蘭西使臣果真如傳聞中一樣,帶著他們國王的友誼之心而來,這般誠懇認真,也難怪朝廷愿意給予他們最好的貿易位置。 在離去前,官員要求小巴普在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并以紅泥按下手印。 大清原本打算維持一個月的貿易盛會,給予國內各地商戶往來的充分時間。 在這一個月內,擁有了衙門頒發的臨時身份牌,小巴普可以在閑暇之余到處逛逛了。 穿著各式衣裳的外洋人走在街頭,初來時,百姓們好奇觀望,皆像是在看新奇事物一般,覺得新鮮有趣,又不敢貿然靠近。 慢慢的,這些遵守秩序的外洋人開始在街頭巷尾買東西,開始品嘗他們當地的美食,還有人用奇奇怪怪的大清官話詢問他們酒樓地址。 當地百姓漸漸接受了這種走在街上就會遇上外洋人的場景,膽大的商家面對時常光顧的外洋人已經能夠用手比劃與他們進行溝通。 小巴普是一家路邊攤的???,他每次來不干別的,他就是來吃這兒的餛飩與蒸餃。 鮮香的餛飩,撒上一些香料,那味道能夠飄遠千里。如葉子般形狀的蒸餃,看上去精致,吃起來那rou鮮味兒絕了,而它們的價格加起來,才十個銅板,十個銅板??! 又便宜又好吃,還有不同的口味,小巴普連續七天,每天早晨都會來這座路邊攤吃上一頓熱乎乎的早點。 做路邊攤的是一戶人家,老夫婦二人,合并兩個兒子,這會兒見小巴普又來了,這會兒不用他比劃,他們就已經知道要下什么口味的了。 小巴普的漢語并不好,溝通卻不難,他見周圍吃早點的人明顯多了起來,笑呵呵地問他們:“最近你們生意越來越好了?!?/br> 老頭兒笑道:“這要多虧了您的捧場,現在誰還不知道小老兒這兒的餛飩有個外洋人天天來光顧?大伙兒見了,都排隊來吃呢,生意可不就火熱起來了?!?/br> “老婆子,你說我們要不要給自家餛飩起個名兒?這樣才顯得有派頭,以后說出去,倍兒有名字?!?/br> 老太太問:“取名兒,取什么名兒?” 這邊小巴普夸他們:“你們這餛飩味道可真香,我吃完這一身回去,驛站的人都問我呢,說我帶回去,味道都不散?!?/br> 杜立德原是路過此地,遠遠就聞到幽幽飄來的餛飩香了,他拉開馬車車簾一瞧,竟有個外洋人坐在這兒,周圍還圍著一圈百姓,互相有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