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6
力僅次于陳廷敬,誰讓三阿哥與四阿哥從小就跟太子好? 不過三日,彈劾太子之奏已經堆地像小山一樣高。 康熙將胤礽拎到御前,讓他一一那些反對之聲。 “好好看看有多少人反對你,他們又為什么反對你?!?/br> 若不將現實攤開在太子面前,他永遠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會帶來多么巨大的后果。 康熙指著這些奏折:“細細的看,好好品讀,現在朕能為你擋住那些,以后呢?都靠朕嗎?顧全大局是為君之道,你可不能再每一回都將煩心事交給朕來收拾,你得自己立起來!” 胤礽嘴里嘀咕著:“兒臣能靠阿瑪為啥要自己立起來?” 康熙聽他屢教不改,恨鐵不成鋼:“朕總有一天會老,還能像奶孩子似的將你奶到七老八十?!” “好嘛,好嘛,兒臣細品,細細品,”胤礽一邊哄著,不與他辯解這些,免得汗阿瑪又鬧著要他斷奶,以后沒人給他收拾攤子,那他可就真要哭哭了。 至于自己獨立起來? 胤礽想了想:算了吧,獨立了就沒了阿瑪,不劃算。 康熙見胤礽認真看奏折,又有些憂心太子的心態問題。 他年少時面對滿朝文武的反對與指責,那滋味別提多難受了,少帝羽翼未豐時的百般滋味他都嘗過,左右他年紀小,御史參奏時是怎么嚴厲怎么來,他又要維持帝王之體面,又要思索如何破局,到最終為了顧全大局,還得捏著鼻子認錯。 胤礽捧著奏折笑道:“汗阿瑪,他們說兒臣好吃懶做,沒有作為!” “這本說兒臣桀驁不馴,不尊師長?!?/br> “這本說兒臣總是鉆研歪門邪道,不敬儒學?!?/br> “這本還說兒臣貪財好色,他說兒臣去邊境時候帶兩個貌美如花的小宮女,哈哈哈哈哈!” 康熙讓他看這些奏折,為的是教育他以后三思而后行,多顧慮一些總沒錯。 胤礽看那些奏折,就像是在看攻略似的,他以為汗阿瑪給他看這些奏折,目地是為了找到別人的理由,然后將這些被指出來的漏洞都一一補上。 大人們都是好大人,他們自己把“攻略”送到了胤礽手中。 就是有些人的理由,扯得太古怪了,也讓胤礽忍不住發笑。 康熙:…… 朕這是白擔心了? 帝王目光深邃,見太子那小嘴咧開像太陽一樣燦爛,心里不是滋味。 他暗下決定:下回太子再做什么,朕不給他收拾了,下次一定不幫他,朕發誓,這是最后一次! 第260章 胤礽:害,孤不過是分化了戶部,這才哪兒到哪兒? 他現在能分化了戶部,長大以后也一樣能改革了兵部、吏部、刑部…… 要是沒人反對,他才要皮癢癢不舒服。 不過,所有的事情都一個人擔著,那是傻瓜才會做的事,有兄弟有阿瑪為什么要自己沖前邊? 不管怎么說,三部尚書都已經上任,圣旨下了,就萬沒有臨時更改的道理。 之后一段時間,胤禛待在農業部,胤祉待在民政部,財務部有陳廷敬,出不了大亂子。 胤禛上輩子有經驗,康熙晚年時的田稅改革便是出自他手,待在那農業部,看到比自己在位時落后許多的“人頭稅”,那是站在前人的目光,能挑出一堆毛病來。 農業土地改革的前提條件,是汗阿瑪在位期間百姓人口數目的持續增長,以至于原先的“人頭稅”不再適用國情,而汗阿瑪在位期間實行“太平盛世,永不加賦”(1),有了這些,才使得胤禛擁有了基礎,能夠大刀闊斧地在繼位后進行“攤丁入畝”改革。 從農業部“人頭稅”的來源可看出,大清如今的人口,已經比上一世同等時間多出了快四成,邊境戰事并未影響國內的安定,加之天然化肥、良種研究的普及,使得田地之中產量劇增,道路通達,南北互市往來密切,也隨之帶來商業興盛。 好在提前成立了商部,有了管理全國商貿的衙門。 胤禛整理著手頭資料,率先將近十年的變化宗卷都翻閱詳盡。 到了部院,什么都不做顯然不是他的作風,唯有知己知彼,方能將改革實行下去。 他需要更多田產資料,若是可以,還想要吏部的配合,而這些卻并非現在的他能夠做到,唯有去問太子。 胤禛寫了一篇文章,極符合他這個年齡的想法,最初的攤丁入畝也并不完善,不過只要想法傳達出去,那嫩芽會自己生根發芽。 “兒臣翻閱農業部記錄宗卷,今統計近十年來農稅如下……” 而今之農稅,以農人家中人口為依,或有百姓交不起人頭之稅而少生兒女之打算。田地之中,有人家中田多,有人田少,而稅收相同,此為不公,致使富的更富,貧的更貧。長此以往,田少之農心生不平,不愿繼續耕種,田多之人心生皮懶,懶得繼續耕種,此為隱患。 前朝時,曾有‘一條鞭法’以更改部分農稅,丁稅與田稅共同之。其尋擁有田地之人,以田地征稅,又允之‘以銀代役’(2)卻又引起新的隱患,如逃稅避稅之事屢禁不絕。更有甚者,強勢者轉嫁稅目,致使貧者稅賦承擔更甚。 今兒臣有一想法,若以田產多寡為征稅依憑,可以田產多寡來平衡農戶,所收支稅多寡,以丁入畝,計算田地,設新規以禁逃稅,如此做來,或許能令田少之小民擁有生計,促百姓為耕田地生兒育女。 胤禛看自己寫的奏折有些別扭,沒有寫到十全十美這讓心里知道該怎么改動的胤禛有點強迫癥般的難受,他索性閉上眼睛不看,去找太子,與他商議這事。 既然是老四拿出來的“先進”方法,在他心中自有其成熟體系,以胤礽的眼光,當然也是以田入稅更利于平衡百姓之間的富戶及貧者,于大清未來發展有莫大好處。 胤礽問個究竟,將胤禛“攤丁入畝”的改革前后都問了個遍,又問他:“為什么汗阿瑪沒有實行這一項改革,反而到了你頭上?” 胤禛抬了抬眼皮,淡淡道:“汗阿瑪晚年時,兄弟們為爭奪帝位已是斗得你死我活,雖有心改革田稅,卻力不從心?!?/br> 胤礽腦袋空空,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記憶,想要撬開老四這張嘴可不容易,這會兒他主動提及了“兄弟們爭奪帝位”,可見那時候兇險。 他也沒去問自己那時候怎么樣了,兄弟們能斗起來,太子肯定不穩。 胤礽唏噓地想著:所以孤上輩子許愿不要做皇帝,一定是因為做太子太心累。有朝臣反對那很正常,可若是兄弟們也反對,汗阿瑪還不奶著,這得多糟心,跟眾叛親離差不多。 三姥爺他以前那作風,賬本寫錯,屬下貪污,性格守舊,看到明珠就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