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9
考,先生喜愛出題,原先一題兩題不足以考驗學生的掌握情況,于是時常出卷考試,最多時一天要考四場??荚囋u分按百分評,文科若是低于八十分、理科若是低于六十分則重考重修,寫文章則按照甲乙丙等,由四位先生分別批閱,取平均分……” 康熙意外道:“考試竟這樣頻繁?” 胤礽幫腔道:“上書房的課業可一點都不輕松,阿哥們的學習強度是很大的,每日至少有四個時辰在學習文課、武課,如今三弟弟與四弟弟能有半天跟著兒臣,兒臣既然與太傅們約好了不讓他們影響上書房課業,先生們的考試只會更嚴格?!?/br> “汗阿瑪,三弟與四弟還分別寫了文章,有關于實踐后的感想,您要看看嗎?” 話都給胤礽說完了,康熙考校兒子的興致頓時就被別的事引走。 “竟還寫了文章,拿來讓朕看看?!?/br> 這回都不用胤礽幫忙說話,胤祉與胤禛自覺就去將寫文章的冊子帶來。 是的,冊子,就跟胤礽的日記本似的,用線裝訂好,從二人跟著胤礽見世面開始,幾乎每一天都有見解寫下,從稚嫩到成熟,從幼稚的思想轉變為更加貼近現實的思想。 胤祉喜愛提出質疑,胤禛喜歡刨根問底,同樣是一件事,胤祉會問“為什么不那么做,要這么做?”,胤禛會問“為什么這么做,意義在哪里,原理在哪里……” 這二位在康熙擔心會跟著太子學淘氣的兒子們比帝王想象中更要優秀,而太子也將他們教的很好。 帝王放下兩本寫了有近半的冊子,轉問胤礽:“你哪兒來的精力,又是教弟弟們,又能搞出那么多事來?” 胤礽瞪圓眼眸,氣得鼻孔噴氣。 么么叫搞出那么多事?! “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兒臣教會弟弟們的是如何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交給他們學習科目本身,弟弟們會優秀如斯,雖有方法所致,卻也是勤懇努力,一點一滴自己積累出來的,他們肚中墨水會有多少,在于他們自己,兒臣可控住不了,所以兒臣也沒在這上面花多少時間?!?/br> 胤礽哼哼唧唧,嘀嘀咕咕:“哪里有搞么么事情了,兒臣矜矜業業干活,還不是為了您與大清?!?/br> 帝王冷冷道:“看完了嗎?” 胤礽:“……” “既然看完了,說說你的想法,別事事都指望朕給你兜著,你看看如今彈劾你之人,遍布朝堂之中,從一品大員到五品小官,皆有不滿于你的聲音,朕之太子,不過短短時日,在朝中已是千夫所指,當真是厲害的很?!?/br> 康熙氣狠了:“朕此前就與你說過,莫要急于求成,外學之興,已有威脅本國學風之勢,莫不是真以為朕不會下手去阻止外學發展?” 胤礽無辜道:“若如此做,陳大人恐怕會啟奏汗阿瑪收回成命?!?/br> 國庫正在賺大錢,大量的外洋交易,巨額關稅利潤,通商以后雖會有海盜、商品競爭等隱憂,卻利大于弊,隱憂可下手去解決,到手的好處可是大家明晃晃都看見的。 帝王拍案橫眉怒斥道:“朕要說的不是這個!” 胤祉打了個激靈,眼看汗阿瑪開始吼太子,急切地左顧右看。 胤禛按了按他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二人悄悄退后了些,坐在距離稍遠的位置,豎起耳朵聽太子與汗阿瑪的談話。 “兒臣知道汗阿瑪想說的是若是外學發展過盛,傳統儒學、漢學可怎么辦,”胤礽溫聲道,安撫般地擺擺手:“您別激動,兒臣當然是有主意的?!?/br> “大人們想要弘揚儒學,想要祖制,漢學興盛當然可以啊,那是咱們治國之本,怎么能忘記了,外學要推廣,儒學與漢學更要加大推廣力度呢!” 胤礽笑瞇瞇地晃晃腦袋:“儒學提倡文人具備美好的品德,多好呀!忠君愛國,正義廉潔,最難得的便是知行合一,古時候有孔子、孟子,漢時有董仲舒,宋時有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儒學百花齊放,各有所說卻也薪火相傳,一代一代繼承、改變。文人們愛聽,那就大力宣傳著。兒臣也覺儒學很重要,正是因為它,才會有像太師傅,陳大人、丁思孔、于成龍等又有責任心,又仁德的好官?!?/br> “咱們要弘揚這種美德,但是他不是一成不變的,儒學也在順應著時代的變化,在兒臣看來,儒學與新興外學、科學并不沖突,都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東西?!?/br> 弘揚外學是為了接觸世界,為了與世界各國交流。發展科學是為了改善百姓們的生活,讓人們能夠生產出更多糧食與衣裳,也是加強國力。 “眾位大人們與汗阿瑪說的都沒有錯,儒學是大清思想之根,兒臣也贊同?!必返i可一點沒打算將儒學給拋開,他從小就學這些,將“仁德”二字印在腦海中,是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心的好少年,又怎么會像大人們彈劾的那樣“忘了本”呢? “仁、義、禮、智、信,多么重要??!前朝繼承自宋時儒學,我朝則對前朝舊制生搬硬套,如今新學已然萌芽,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何不建設新儒學,繼承與發展大清自己的儒學呢?舊學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變得開放一些,可以吸收融匯、兼容并包,這才是符合大清向世界張開手的現實?!彪m然大清的這雙手,是胤礽硬抱著汗阿瑪去扯開的。 胤礽將諸位大人群起攻擊的點兒變著花樣來夸贊:“大人們有危機感,兒臣能理解,兒臣覺得得做一些讓大人們放心的事,不如明兒就開會讓宣傳部將我傳統儒學大力發揚起來,兒臣相信,在外洋人深入了解大清的現在,儒學不僅僅能夠影響到大清國內,更能將這種美好的品德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康熙給他吹得腦子嗡嗡響,滿腦子都是“明兒就開會”,“讓宣傳部宣傳”…… “這就是你想出來的辦法?”帝王深思起來:反其道而行之,文臣們擔心太子棄儒學于不顧,反而興盛外學科學,如今加強宣傳,表露態度,既可安人心,又可穩局勢。 “兒臣最喜愛儒學了,兒臣從小就在它們的影響下長大呀,怎么會忘記了刻入靈魂血液之中的國之精神呢?” 胤礽露出了心虛的神情,對了對手指,委屈道:“唯獨有一點兒臣做不到,那就是朱熹說的‘存天理,滅人欲’,兒臣還是有人欲的,也許是兒臣修煉不到家,若是哪一天真的成圣人,恐怕就知道么么樣的感情能滅了欲望了?!?/br> 康熙一口老血梗在喉嚨口。 “早先是平國庫,成立大清銀行,借著朕肅清吏治好歹將本金給要回來了,這回又將玉器之利送給國庫,朕看你已經是個沒人欲的大圣人了!” 帝王可不是在稱贊他,那沒好氣的語調,顯然是在責怪呢! 胤礽笑了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