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2
為一萬兩的銀票作為證據送到了康熙的御前,而余國柱所欠之財,已經累計到了四萬兩之多。 按照余國柱在加俸祿前的一百六十五兩從一品官的俸祿,大概要連續工作二百四十二年才能徹底還清。 太子與大阿哥在做些什么,鑾儀衛皆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康熙。 康熙竟無言以對! 兩個兒子的saocao作,令帝王都失去了言語,又想要生氣,又是哭笑不得。 帝王將兩個已經長大的兒子叫到身邊,一個個地訓斥過去。 “能耐了,會聯合起來坑害朝臣,要不是御史上奏,你們是不是還要變本加厲,做那無本買賣把朝臣逼得血本無歸?!” 康熙都氣笑了,面前兩個是他最優秀的兩個兒子??! “保成從小就闖禍,保清你向來成熟穩重,從未令朕為難過,這回倒是好!” 一個不注意,他們就互相影響著,把對方給帶壞了。 康熙縱觀全局,無奈搖了搖頭:“保清,哎,你這耿直的性子,幾時能改一改?還有保成,你這小聰明,幾時可以用對地方?!” 胤礽趁機,將自己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大清國有銀行計劃書給遞交給了康熙:“汗阿瑪,章程都在這兒了,錢也已經借出去了,就等著大伙兒還錢,來樹立銀行的公信力啦!” “民間有錢莊,可兌換銀兩,卻掌握在商戶手中,而戶部通過控制銀票與生產銀兩、銅錢來對民間錢莊進行松散的控制,這里面的調控力度還遠遠不夠,汗阿瑪開了海禁,民間商戶流通將更加快,與其下旨去遏制他們,不如以朝廷建立國有銀行,來進行調控?!?/br> “底下的百姓們做事兒,都是依附跟風的,京城里朝廷官員們都問大清銀行借錢還錢存錢,這名聲就打出去了。您不覺得,成立大清銀行,有利于對民間的錢莊與銀錢流通進行更好的引導嗎?” 越是數額巨大的生意,越需要銀票,沒有誰做生意還拉著馬車,托著銀錢到處奔波的,那不是明擺著告訴山賊們快來搶劫自己嗎? 胤禔微微一怔,不可思議地去瞅胤礽遞給康熙的上奏。 大清銀行,掌控民間錢莊?! 他仿佛第一次認識胤礽似的,重新打量起了這位傻弟弟。 原以為他是在胡鬧,為了坑害朝臣作為,而今竟是為了“殺雞儆猴”,去樹立大清銀行的信譽?! 這弟弟,可一點都不傻…… 胤禔對比自己在其中獲得的好處,再對比胤礽的動作,心中存了心事。 自己還在收攏權力,做“小事”,而太子已經放眼天下,摒棄眼前蠅頭小利做“大事”。 胤禷:輸了…… 他從根源上,從心胸上,早就已經落后太子一大截! 國之儲君,不愧是國之儲君,格局全然不同,眼中的世界,也更加宏偉廣大。 胤禔還沉浸在震驚中,心情跌宕起伏,而康熙,已經面不改色地接過了胤礽的大清銀行章程,細細看了起來。 “這也是仙獸教你的?嗯?‘宏觀調控’這個詞,用的妙??!” 大清立國以來對于財務的管理皆參照前朝,原本不動的照著抄,卻不知時代在改變,原有的制度,早就已經不適用于現有的發展。 帝王的火氣漸漸降了下來,饒有興致地說道:“成立了文部之后,看來需要再成立新的部門,商部了?!?/br> 文部成立的妙處,已經在實踐中讓康熙嘗到了甜頭,若是商部也如同胤礽形容的一樣“美味”,康熙樂于在實行海禁的現在,再額外成立一部,并且借此機會,將“大清銀行”給開起來。 殺雞儆猴去樹立大清銀行有借有還的信譽與威嚴,這事兒干得妙??! 犧牲的,也不過是個別朝臣。 雖然那時明珠黨羽,是大阿哥胤禔的人脈,可對于兩位兒子一起促成的這件事,康熙一改此前斥責的橫眉怒目,轉而贊賞起了他們。 “這事兒保清做的對,將國利放在私利之前,不愧是朕的兒子?!?/br> 康熙以為,胤禔甘愿吃虧而幫胤礽將“大清銀行”的計劃實施下去,為此而犧牲了自己的人脈。 兩位兒子不拘泥于蠅頭小利,黨羽爭斗,而是放眼國家大事,一起合起伙來做了一件大事,這樣的認識,令康熙心情頓時愉悅起來。 作為父親,他既寵愛太子,也喜愛皇長子,這兩位最喜愛的兒子們優秀,他怎么能不高興? 原先以為他們在胡鬧,現在峰回路轉,這樣的驚喜,從帝王的角度來看,是國家后繼有人。 胤礽知道這事兒算是成功了,笑嘻嘻地問康熙:“那汗阿瑪,大清銀行的前期資金,兒臣已經‘投入’進去了,追繳欠款一事……” “朕會派人去做?!?/br> 康熙知道,一旦確立“大清銀行”的地位,這就是資金獨立于國庫之外,又可以幫助國庫掌控天下銀錢,回饋給國庫,與戶部進行相互彌補的好錢莊。 到時候,國庫資金流轉將更為通暢,待“大清銀行”的信譽傳遍全國,在各地都設立的分點,則京城就可以實現對全國各地散落商戶的管理。 康熙在余國柱的彈劾上奏之上寫了一句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有借有還,方為君子之道?!?/br> 余國柱從小就是遠近聞名的神童,鄉里鄉親都說他過目不忘,從小身邊就時常有祥瑞出現,定有拜相的潛能! 余國柱自己也是這么覺得,他認為自己生而不平凡,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郎,轟動當時的湖廣,名聲也在士人之間越來越響。 他矜矜業業干活,做官做了整整三十二年了,卻還是在副左督御史的職位上停滯不前。 余國柱對自家夫人道:“今漢臣做官,難如登天,俸祿淺薄,難以度日,余已年六十,卻碌碌無為,權勢低微,方知要想青云直上,唯有依附滿臣權臣?!?/br> 做官是為了什么?別提什么為了百姓,為了天下,余國柱家境貧寒從小苦讀,他做官就是為了讓自己家人過上好日子,不然他為何死命讀書去拼一把那轟動湖廣的甲科魁首名聲? 心中哪里有什么家國大義,別把他想得太崇高,貧寒老百姓家庭出身,拼搏一切都是為了要過上好日子,為了過上好日子,他什么都能干。 接應下納蘭明珠的橄欖枝,上了大阿哥的船,余國柱立即就從副的左督御史升任為了正御史,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背靠大樹好乘涼一說??! 嘗到了甜頭的余國柱,就像是沾染賭博的狂徒,越陷越深。 余國柱原以為,自己為明相黨羽做了一件有大功勞的事兒,他甚至已經做好了繼續彈劾太子與索額圖作對的準備。 背靠明相好乘涼,未來他就可以升任高官,做大事了。 余國柱相信,以自己的辦事能力,一旦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