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9
這個時候再說一些,祖宗家法、孔孟之道就都是虛的。海貿之暴利,胤禛親自體會過,上一世臺灣收復時汗阿瑪卻放棄了鄭氏與西洋之間的關系,只余下與東瀛進行通商,為的是防備,是帝王權力的統治地位。 “大清關起門來太久了,汗阿瑪既已說要解除開禁,你也說了我們的火炮、火器技術落后,既然英格蘭的火炮先進,那么就問他們買來,再拆了搞研究,既然荷蘭的鳥槍先進,那就如法炮制,鄭氏對抗大清一國之力的海上軍隊是如何的,我們為何不能學者也設立起來,他們在與大清打仗的同時,還能對抗荷蘭,對抗西班牙,你就不眼熱那樣的海軍實力嗎?” 胤禛想到了上一世汗阿瑪晚年時朝臣再次商議起來的海禁問題,如果……如果上一世的大清也能抓住收服臺灣的機會,建自己的海軍,率先躋身東亞海域的貿易,是不是就不會再為了回避東亞海域與西洋那兒的威脅而關起門來保護自己了? 胤禛:“我天朝上國要什么沒有,何須與外洋做生意?” 胤礽剛要開口反駁,胤禛又緊接著道:“令臺灣開放海洋貿易,則反清之人又將有機會無端生事?!?/br> “西洋人狼子野心盯著我大清,以貿易為名,實則行海盜之舉,為何要多此一舉,與虎謀皮?” 胤礽給胤禛的一陣搶白堵住了話“孤,孤,孤……”了半天沒機會說出口,氣得一把捂住了胤禛的嘴:“你這嘴皮子叭叭叭,竟說一些見識短淺之事來,天朝上國若是要什么都有,怎么連火炮都比鄭氏要弱,以一國打一島,打了整整二十三年!怕,是因為弱小,弱小,就更該變強!有了武器和海軍,還會害怕魑魅魍魎嗎?” 胤禛翻著白眼,拉扯下他的手:“哦,那你去對汗阿瑪說?!?/br> 他說的這些,可都是站在汗阿瑪的角度來說的,胤禛自己是支持開海禁的帝王,要怪就怪汗阿瑪晚年留下了巨大虧空的國庫,害他累死累活尋思賺錢的法子,大清的錢袋子,除了靠他抄家以外,最大的大頭就是靠著開海貿易的關稅迅速富裕起來的。 胤禛面無表情道:“和我說有用嗎?你有本事說服汗阿瑪去?!?/br> 對于汗阿瑪留給他一地爛攤子,胤禛就毫無怨氣嗎? 要不是汗阿瑪晚年總出昏招,他繼位以后會累死在御案上? 現在好了,有一個太子在前面做事,若是能夠提前將東亞海域的問題解決,將海禁的問題解決,那他長大以后該有多輕松? 胤禛慫恿胤礽:“太子二哥不如給汗阿瑪寫一份上奏?!?/br> 胤礽:“……” 【咦……這場景,怎么似曾相識?】 當然相識了,之前他是怎么慫恿大哥的,現在四弟弟就是來怎么慫恿他了。 胤礽瞬間警覺起來,瞪視胤禛的目光暗含警惕,聲音提高了一個度。 “你在教孤做事?” 作者有話要說: 康熙年間,英國斯圖亞特王朝被推翻,發生光榮革命,成了君主立憲制,從當時的大清統治者視角而言,其實是瞧不起英國的,什么君主立憲制,都讓君主權力旁落了! 也是在這一時代,所有一切會促進民主的萌芽,都被大清的統治者扼殺在了搖籃中。 第149章 孤是這樣隨隨便便就給人當小毛驢的嗎?! 要慫恿孤做事,就算是用的陽謀,那也是孤玩剩下的。 胤禛給胤礽突然拔高的聲音嚇得一震,小心臟漏跳了一拍。 胤礽捏住了胤禛的臉:“干活是不可能干活的,事事都要孤上,要兄弟們做什么,要朝堂大臣們做什么?” 胤秅:“……” 說白了,太子是不想事事親力親為,他就喜歡躲在幕后深藏功與名,做最高深莫測,別人難以找到的那一個“幕后黑手”。 對比上一世事必躬親的自己,這一世的太子胤礽雞賊地胤禛都看不過去了。 “你不去盯著看著,怎么知道屬下們會如你所愿地做出成果來?” 胤礽理直氣壯道:“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正如胤礽所說的那樣,他要是認定了誰是負責做這活兒的毛驢,那定是對那人的辦事能力極為信任,并且非常有把握成功的,對于這一次說服康熙的人選,胤礽心里早就有了底,那就是杜立德之子,杜恭俊。 這杜恭俊之前還在做廣信知府,經過數次升遷,已經升遷到了京城。 除去他自己的個人能力外,杜立德在天下士人間的名聲也是杜恭俊仕途一片坦蕩的助力。 現在,等候多時的小白菜終于入了京,還當了內閣學士,可以參政議政。 杜立德說過,若太子殿下未來有何需要,杜家子孫將全力以赴為他做事。 陳夢球也說過,杜恭俊家室清明,個人能力不錯,且善于變通,在官場上可比他混得開多了。 自幼時起,胤礽就深受杜立德的言傳身教,杜立德于海禁這一塊的態度是如何的,杜恭俊完全繼承自其父的衣缽。 有了杜恭俊動腦子去上奏,胤礽果真輕松了許多。 胤礽也很無奈,汗阿瑪已經被他刺激地猶如驚弓之鳥啦! 現在可不能再刺激汗阿瑪,有什么事兒讓別人頂上,而胤礽自己,則翻閱起了以往帝王閱兵的記錄,結合小美系統里的資料,整理起了閱兵需要的前期準備。 閱兵之事由胤禔上奏提議,又經由兵部尚書的附議,加之納蘭明珠遠在盛京,而其留下的黨羽唯大阿哥馬首是瞻,朝野之中幫胤禔說話的臣子還真有不少。 胤禔一直以來都表現的成熟穩重,給康熙的感覺就兩個字,“靠譜”! 比起性格跳脫,鬼點子多的太子,皇長子要穩扎穩打、腳踏實地許多。 盡管心里也知道,太子與大阿哥見了面,必定會影響到他,可第一次拿到長子用詞嚴謹、穩重的上奏,康熙果真十分重視。 閱兵可有助于帝王與朝臣了解到大清軍隊的現狀,亦可借此名目來cao練八旗,這事兒的效率比帝王帶領八旗及王公去圍獵似乎更高一些。 帝王思索再三,有些不放心這樣的大事交給兩個孩子來搞未免兒戲,于是責令兵部尚書及禮部尚書,共同擬定章程,實行訓練計劃,并選擇出適合參與閱兵的人馬。 步兵、騎兵、刀兵、弓箭兵、弩兵等等,常駐在京師的八旗分為上三旗與下五旗,并且還從低到高,地位均有不同,下五旗的接觸子弟們終生都在為了抬起而努力,所謂的“抬旗”,于他們而言是光宗耀祖。 八旗子弟之間這種階級關系,讓上三旗成了人們的向往,而上三旗出身的人,則天然就有優勢,并且自傲。 八旗之間并非是一直以來都和睦可親的,他們時常因為待遇不公而發生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