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5
了一層,呼延錦飛身上了王府的墻。 呼延錦在屋頂上用飛石解決了月亮門邊的兩個護衛,再到書房門口的兩個。明顯,漢王覺得樂安比北京城里更安全,護衛也少了很多。 “漢王殿下……您現在才看兵書,是不是太晚了?” 呼延錦順手將門關上,靠在門上,不緊不慢的說。漢王正閑著沒事,別的也看不進,隨手拿了本兵書翻翻。 聽到呼延錦的聲音,猛的抬起頭,只見一位面具的高大男人,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他書房里。 他正要喊“來人”,突然看清,那男人舉起對著他的左手臂上豁然出現了一支小箭。 “聰明。箭那么小,肯定喂了毒??晌也皇莵須⒛愕?,我是來……救你?!焙粞渝\的聲音里,有一種讓人難以拒絕的堅定。 “你……是什么人?本王好好在自己的藩地,為何要你救?” 呼延錦右手一揚,將那封謄抄的密信,飛到了漢王的桌上。漢王打開一看,是有人密告自己吞掉了鹽運贓款的七成。 他“哼”了一聲:“這又不是什么新鮮事,皇上也不敢拿本王怎樣?!?/br> “殿下,您是不是忘了,當年永樂帝用李慶做了什么,讓譚青、朱崇那些功勛將領倒下吧?您是要借永樂帝的未盡承諾,登上寶座的人,怎能做與祖訓相悖之事?” “你到底是什么人?!竟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漢王尚武,且性格暴躁,但他并非一無是處。他跟在永樂帝身邊多年,永樂帝對他耳濡目染,他也是個心高氣傲,自視甚高之人。 呼延錦的面具在燭光下一閃,他便來到了漢王的面前。 “您敢做,我為何不敢說。本月十九日起,您的護衛軍陸續從周邊州府,搜刮搶奪回多少兵器甲胄,存放在哪個倉庫,您需不需要我報個數?” 漢王目瞪口呆。 “您的護衛軍,用換人的方法,將老弱兵士變更軍籍,招入青壯年平民以填補之。這……不是您的手下背著您做的吧?” 漢王深吸了一口氣,反倒鎮定了許多,他平靜問道:“請問閣下有何要求?” 此銀面客既然知道自己所作所為,不去朝廷告自己謀反,卻到漢王府里找他聊天,必有圖謀。 “我剛才說過了,我是來幫你的。至于我自己,就是看著皇位上那一位不順眼,他差點一箭射死我內人,這個仇,我一定要報?!?/br> 漢王腦子里快速轉起來:沒聽說朱瞻基要射死哪個女人啊,難道是情仇?那小子年輕氣盛,倒是有這種可能。 他口氣緩和了許多,又問道:“那閣下到訪,就是為了這一封告密信?” “這還不夠嗎?您尚未準備充分,卻給皇上一個抄您王府的借口,您是嫌自己私藏的兵器甲胄,皇上不知道嗎?” 漢王現在已經完全冷靜下來,他也覺得呼延錦的話在理,可鹽運贓款不貪也貪幾年了,自己豢養馬匹、招募軍士,這都是要花錢的。 “這……不知閣下有何建議?” “皇上此時還在兩難之中,大殿之上,日日都在打嘴仗,這封告密信,就有可能促使皇上下決心。我能為你攔一次,卻不可能為你攔每一次?!?/br> 呼延錦似笑非笑的唇,讓漢王覺得有些似曾相識。 “所以,您應該趁早退回部分鹽款,給皇上一個臺階,也不要去管那些陷入此案的官員,他們的命,不值得用您的前途來換?!?/br> “如此……便可?萬一皇上嫌少,不肯罷休呢?” 呼延錦顯得有些不耐煩,說到:“您就不會大度點,拿出一個讓他不嫌少的數?照不照做您自己看著辦,若是您倒下了,我還可以去找趙王,您……卻沒有機會重來一次?!?/br> 他看漢王默不作聲,知他已經動了心,又乘勝追擊道: “你在退回鹽款的同時,可以提幾條利國利民的國家民生建議,和您的要求,若是皇上盡數同意,說明皇上對您打消了疑慮。您也就贏得了更充裕的準備時間?!?/br> 這一次,漢王終于點點頭,說到: “不錯,這是個好主意。本王會斟酌處理。閣下既然有心幫本王,何不如本王賬下,助本王一臂之力?” 呼延錦哈哈笑道:“都從您內部發力,又如何抵得上里應外合,來得更精準?漢王殿下您放心,您需要的時候,我自會出現。您看,那是什么?” 漢王順著呼延錦的手,往右邊的書架望去,還什么也沒看見,只聽門一聲輕響,那位銀面人已經離開了。 朱高煦深深的舒了口氣,再次拿起桌上那封告密信,確信剛才發生的是真事。 不禁嘆到:真是高手在民間! 第440章 姑息養jian以退為進 朱瞻基正迫于百姓輿論、大臣催促,而自己又覺得時機不成熟的窘迫中,漢王竟然退回了整整一車贓款! 吃到嘴里的rou還要吐出來,這比沒進口袋就搶走,難多了。 雖然這和他所貪數額相比,還不到十之一,但對于國庫空虛、捉襟見肘的朱瞻基來說,還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再說,這是個此消彼長的博弈,朝廷多這一車贓款發不了財,可朱高煦少這一車財寶,就像剪掉了翅膀上的長羽。 關鍵是,漢王退這一步,皇上便可以毫無顧忌的砍了那些互相勾結、抱團貪污的官員的頭。整頓吏治,殺一儆百。 徐之錦欣喜的領命去了:呼延這次可讓大理寺立了一大功。 朱瞻基也深深的舒了口氣。低頭一看,怎么?“告罪書”下面還壓著一本折子? 打開看,還是漢王寫來的,上面陳述了經山東一帶漕河堵塞,申請朝廷撥銀子疏浚,還有細細碎碎幾項,也都是關于民生問題的提案。 朱瞻基大筆一揮,準! 再看最后附加一條,又冒了火:漢王竟要求朝廷同意,允許永樂二年,從樂安遷往平原的樂安人,重新返回樂安居住。 當年永樂帝詔命樂安人,遷往同屬濟南府的平原縣,是為了幫助,因戰事人口凋零的平原縣,恢復戰后經濟,這是朝廷做的一些補償措施。 當時因是強行遷移,永樂帝還撥了不少耕牛和農用物資,給這些搬遷的樂安人,這才平息了民怨。 如今時隔多年,在漢王需要招兵買馬、擴充軍力的時候,卻提出要讓樂安人回歸,這不是司馬昭之心嗎? “真是無恥!你看看,他是不是以為退了一點銀錢,就有了跟朕條件的籌碼?” 旁邊的張樾撿起皇上扔在地上的折子,看了一眼,他都有些佩服呼延錦,漢王寫的奏請事件,和他猜測幾條中的一條,如出一轍。 “恭喜皇上!您離您的目標又近一步了?!?/br> 張樾將折子放回龍案上,鎮定的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