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8
官路似乎需要繞好遠呢。 又原來那山的那一頭底下還有礦,挺有意思的。 江嘉染聽她說遠,好奇問這里是哪。 “我們這啊,是先生帶著人最先尋到的,也沒起名字,更是極少有外人進來的?!毙≥枵f道。 見她吃好了,便指了處方向說:“他應該和先生說完話了,你快找你夫君吧?!?/br> 江嘉染還有很多疑問,但最想見的還是應照樓。她點頭過去了,有什么事就問他吧。 小蓁見她走遠,想到江嘉染說的那些,還挺受觸動。 先生新留的課題,就是要他們說說何為愛。 小蓁心想,她夫君為了她能不要性命跳下,甘愿同生共死。她又和她夫君互相信任找尋出路。真感人啊,這就是愛吧。 她知道課業怎么寫了。 江嘉染出來后,發現此地一眼望出去很是寬廣,這邊并排的都是幾間這樣的小木屋,隔了一段距離的對面也有。 順著小蓁指的一路走過去,還看到了田和畜舍,有少年人在里面忙碌著。 這里的氣候比別處更怡人,也溫暖許多。江嘉染一直走到了一間最大的木屋那。 這處也就是瞧著大些,外頭圍出了院子,其余看著都是一樣的樸素簡單。 一過來,她就看到應照樓了。 他也換了身衣,粗布穿在身上也遮掩不下他的氣質。 應照樓更早看見她,神色一緩,疾步來到她身前。 他很自然地擁住人問:“你醒了,覺得如何?” “我沒事,你呢?”江嘉染推推他,拽著他轉了一圈看。傷還是在的,但都處理過了。 手上傷口密密麻麻的,江嘉染看了好像自己也會覺得疼。 有人會為你心疼,著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應照樓少有這般感受,只覺得心底的那些陰霾,都被他的夫人輕輕拂開了。 他不再讓她細看,拉起她的手往別處走。 二人走到一條小溪邊,江嘉染在邊上的木樁子坐下,應照樓在她身旁席地而坐。 她起來后未梳過發,烏發垂在肩頭,被風吹著輕輕飄動。 應照樓最喜歡便是她長發披肩的模樣,指尖挑起她發梢捻動,漆黑眸子中映著的全是她。 直到江嘉染問他:“他們說的先生是誰?” “是一鶴居士?!睉諛且娝龥]什么反應,想來是不知道,便解釋說,“是位極具威望的當世大儒?!?/br> 一鶴居士就是大郢朝所有學子心目中的圣人,著作等身,被世人視為真正的君子,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拜讀過他的文章受他點撥。 不僅寫文章時常會引他的經典作論,歷來的科舉也有以他的文章為題的。就是先皇,都曾虛心自稱學子請教過他。 這描述的每一個字說起來容易,可都落在一人的身上,這絕對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達成的。 世間有如此成就之人,得要多長久的年月才能出來一個。 江嘉染詫異,這樣厲害的人,竟然就居住在此處么? 有如此名望的話,恐怕是比做皇帝的還要厲害了。 應照樓點頭,確實如此。 世間讀書人不論長幼身份家世,都讀他的著作受他教導。他是大郢朝所有學子的先生。 哪家皇權,也不敢去得罪天下的讀書人。 一鶴居士自上了年紀后就隱居了。他隱居了太久,不往外說,世人通常也尋不到他的蹤跡。 算一算年紀,其實很多人都以為他早已經仙去了。 雖然也會有新的著作流傳出去,但世人說法不一。有人以為這樣的文章必然出自一鶴先生之手,有人則認為一鶴先生早作古了,那些是有人假借先生之名寫的。 真還活著,那可要一百多歲了。 翼門歷來會搜集眾多情報。關于一鶴先生這樣有名望的人,應照樓自然也是知道一些。 他剛去見過一鶴先生,原來他真的活到如此高齡。 而他們陰差陽錯的,竟來到了他所隱居的地方。 江嘉染覺得撇去其他,能在這個時代活上一百多,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她都有點想見見這位一鶴居士。 這兒也有小蓁她們這樣的女弟子。這樣的時代,他光是對男女學子不帶偏見這點,就已經很難得了。 “晚些吧,先生正在忙?!睉諛堑?。 應照樓身在翼門,以他曾經那樣的行事風格,其實很少與這樣的人打過交道。 他醒來后,下意識便想先摸清此地底細,所以去見了他們口中的先生。 結果發現他就是一鶴先生。 而且與他交談時,意外地沒有什么阻滯。言談神色宛若一個長輩。 雖然應照樓也不知道,有一個長輩究竟是何種感覺。 江嘉染聽他說先生這會不方便,也點了點頭。 “聽說芙蓉縣離這還挺遠的?!彼f著,忍不住把發梢從他手里抽了回來。 只能繞路可走,畢竟他們又不可能再挖回去。只是過去這么久了,翼門那一直找不到他們,必然很擔心。 應照樓道:“等離開時再說?!?/br> 一鶴先生言明,此處與外界隔絕少有人知道,他并不想被太多人打擾了清靜。 所以便打算等離開之后,再給翼門發訊。反正也不會待上很久。 應照樓自己并沒什么影響,只是想讓江嘉染好好休養兩日。 二人在小溪邊說了半天的話,沒過多久,便聽到有人招呼他們去用飯。 江嘉染醒來就不早了。 那弟子順道看見他們在這,就過來招呼了,兩手還沾著泥。 這里氣候適宜,田里已經在下新苗了。 之前那點稀粥只能緩和一下胃,江嘉染是該好好吃一頓飯了。 二人起身跟上了那個弟子。 到了用飯的地方,那些弟子們剛盛好了飯菜,看見二人后都很友好,客氣幫忙安排了坐處。 菜式雖簡單但又新鮮又香,看樣子大多是這里自給自足的食材。 江嘉染看到他們有七八人,年齡相差不大,性子也都很好。 原來一鶴先生決定隱居時,身邊就是帶著幾個弟子的。 先生挑人不看身份金錢,只看品德資質。 跟著先生的覺得有所學成了也隨時能離開,偶爾先生也會帶新的弟子來。 能跟著先生學習,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除此外平常還會務農或織造,先生說了人生是需要體驗的。 江嘉染看這里風景如畫,生活氛圍也很緩慢,好似一處隱居的桃源。 不過小蓁說做不了完全的自給自足,偶爾還是會出去采買東西的。 用過飯,離開了幾個弟子,其余人倒是都圍了過來。 他們有禮的詢問,表示能否聽聽他們二人的事。 一問才知原來是先生新留了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