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1
” “至于誅除逆瑾,我們還要等待?!?/br> “jian宦已成氣候。我們還要忍辱負重?!?/br> “面對逆瑾的黨羽,我們只能伺機而動?!?/br> “無論如何,陛下更加信任的,始終是太監,而不是我們文臣?!?/br> 良久,留園里的眾人道:“下官知曉,今請尚書大人安?!?/br> 謝棠聞言,勾唇笑了一聲。執銀制酒盞一飲而盡。 他道:“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謝家的滿月宴結束的時候,朱厚照又一次帶著自己由太監組成的內政團出宮去了西苑,給出的理由非常正當,是因為內宮炎熱,要去西苑避暑。實則是要去在西苑的豹房玩樂。 大明帝王大多喜好豢養動物,在北京城內就建有虎城、象房、豹房、鵓鴿房、鹿場、鷹房等。 在正德二年時,今上下令在西苑建造了新的豹房玩樂,至今只是主要宮殿修建完畢,其他的宮殿群還沒有竣工。 皇帝玩樂地愈發過分且荒唐。禁城四四方方的天空讓年輕的帝王厭倦。朱厚照住進了新建的豹房,來追求感官的刺激。 除此之外,這也是對文官集團的反擊。 和楊廷和與謝棠的深厚感情并不能夠阻擋正德皇帝削弱文官權力的決心。 帝王多疑,皇帝喜愛玩樂,但是這并不代表他會放松自己手上的權柄。 他信任太監,也信任楊廷和、謝棠等與他感情不錯的官員。但這并不代表其他文武大臣是他的朋友。 豹房并非是朱厚照的創建。豹房是貴族豢養猛獸以供玩樂之地。 在孛兒只斤統治元大都時,北京城內就已經有此風氣。 除此之外,有明一朝,還有虎房、象房、鷹房等處。房又被人稱為坊,如象坊、虎坊等。 朱厚照在西苑處理朝政,讓豹房變相地成為了另一個政治中心和軍事總部。 現今內閣的幾位閣臣、保國公與英國公兩位國公,以及謝棠都在西苑留有值房。 而跟著朱厚照在豹房的太監團隊,也借此掌握了極大的權柄。 皇帝不關心太監掌權是否會給百姓帶來任何痛苦,也不管貪污受賄是否會導致民生艱難。 他關心的只有自己手上的權柄是否被人分薄,屁股底下的皇位是否穩定不移。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如今帝王已然全無仁德之心,又有何顏面讓天下百姓如同群星擁護?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從四品的國子監司業的離開,并不會引起眾人的注意。 正德二年九月,國子監司業宮斐然因病請辭。 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到這位國子監司業的辭官回鄉,竟與兩個月前謝家的滿月宴會有關。 也沒有人知道,早已致仕的謝遷曾經有一個入室弟子,曾經意圖背叛謝門。 而在未來,謝棠面對的荊棘與背叛不會減少,只會更多。 在官場這條青云通天路上,有數不清的陷阱等待著不夠細心的獵人,也有無數的暗礁窺伺著粗心大意的舵手。 黑暗齷齪的巨獸,對著這些光明純粹的年輕官員,擇人欲噬。 謝棠還太年輕,他經歷的黑暗還太少。他還需要,砥礪前行,不斷成長。 、第 章 因李東陽于正德二年時, 在文淵閣里有著較為和緩的態度的原因,劉瑾沒有把他當做死生仇敵,拼命構陷他?;实蹖λ膽B度也稱得上溫和。 而且因李東陽曾在翰林院蹉跎二十余年的早期經歷,讓他更加圓滑和沉穩。他的日常行事也讓正德皇帝對他有更加深厚的感情。 李東陽與劉健和謝遷不同, 李東陽年少有神童之名, 曾拜在黎淳名下。少年進士, 步入官場。怎么看上去都像是平步青云的貴子, 有著光明的遠大前程。 但后來他卻官場不順,位于七品青衫二十余年。但正是這二十余年的冷板凳,讓他更加清醒通透。 他與劉健和謝遷完全不同。劉健曾為先帝老師。弘治帝登基之后,就直接任命劉健入閣。劉健脾氣火爆, 性格直爽。比李東陽過得要肆意許多。 謝遷是晉太傅謝安之后, 詩書道德傳家。雖然表面儒雅隨和,而且心思玲瓏通透。但是實則有著一身錚錚傲骨,骨子里是有一股子抹不掉清高氣質的。 但是李東陽卻因為他的坎坷而讓自己變得更加清醒,也更圓滑, 更隱忍。 生活的沙礫把他磨成了圓潤瑩澤的珍珠。在歲月流轉之中更顯明珠煌煌。 因此劉健和謝遷能為人所不能為,敢言人所不敢言之事。卻不一定能夠忍旁人所不能忍。 但是李東陽不同, 他能夠屈辱地活著。忍辱負重,搏來他日的希望光輝。 因為李東陽能忍。所以劉健和謝遷離開了, 但是李東陽卻仍舊留在了這座北京城。 因為李東陽能忍。所以皇帝才迫不及待地允了劉健和謝遷的請辭,但是對李東陽卻苦苦相留請求他留下登上首輔之位主持朝政。 但是即使如此, 皇帝仍舊不信任李東陽。 在劉健、謝遷告老還鄉后,朝中再也沒有能夠制約劉瑾的人。內閣完全被宦官所壓制,幾近于形同虛設。 李東陽的首輔經歷并不順遂美好。劉瑾為了能夠和內閣打擂臺,自己手握大權。他力薦劉宇、曹元等閹黨黨羽也入閣。這些人在內閣中不斷與李東陽為敵。 吏部尚書焦芳也是劉瑾的同伙,更是jian險狡詐, 位高權重。 同時,皇帝還時常要去找那些已經致仕了的弘治老臣的麻煩。 今天要去除他們身上的封號尊榮,明天要去抄家砍頭。只要想到了,就一定要去尋些麻煩。 這些人的性命都是由李東陽保下來的。而朝中一些被劉瑾等太監陷害的年輕官員,也都是靠著李東陽,他們才能夠得到一個活命的機會。 沒有李東陽的隱忍,御史姚祥、主事張偉、御史方奎恐怕都早已經魂歸地府。 他用自己內心的煎熬換來一條條生命與大明的正常運轉。他心甘情愿,無悔無怨。 帝王之心,深如滄海。無人知曉他在想什么,也無人知曉他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立場背后到底有什么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