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4
呢?”梁師成撲通一聲跪下,將路上編好的西夏細作如何借著和談,進入官家營帳,進行刺殺的過程說了一遍。高銘松了口氣,原來不會兵敗,那么父親和花榮應該都安全。但動作上,則以袖拭淚。趙楷眼圈通紅,想說話,卻十分艱澀,于是看向高銘。高銘會意,厲聲道:“現在不是叫你推卸責任的,你剛才所講,疑點頗多。你只管說實話,否則等其他人回來,真相也會大白?!?/br>他都聽出其中不對勁的地方,趙楷想必也聽出來了。梁師成想到高俅是高銘的爹,這事確實瞞不住,便哭著道:“那十個刺客都是女的,是西夏進貢的美女……官家晚上‘會見’這些女人的時候,一口氣吃了公孫道長的十顆丹藥……”趙楷不禁一怔,這的確是父皇能做出來的事情。悲傷的情緒被這種荒誕和蒙羞的感覺所沖淡,他可以開口說完整的話了,“你為何不阻止他?你明知道夜御數女的危險!”梁師成叫屈,“隨行沒女子,又贏得了秦王川的勝利,官家想要放松行樂,我一個奴才,如何勸得了,殿下明鑒,留奴才一條命罷?!?/br>其實趙楷也清楚,這件事父皇自己要負十成十的責任,但他仍舊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叫人將梁師成拖下去關起來。他悲痛欲絕,連續重復了幾遍,“怎么會這樣?!”他身為父皇最喜歡的兒子,從小都大,沒有一件事是不遂心意的。甚至,他的人生可以完美到問鼎文魁。但他現在,必須接受人生中的失去。他什么都懂,明白不該難過到不能自持,要振作起來處理國事,但仍舊控制不住自己處在崩潰邊緣的情緒?!?/br>高銘站在一旁,不知該怎么安慰趙楷,只能陪著“掉淚”。現在說什么都是慘白的。趙楷哽咽著吸氣,一抬頭,見高銘已經淚流滿面,肩膀一聳一聳的,悲傷一點不比他少,心道,父皇沒有白提拔他。他勉強道:“你去吧,叫本宮一個人待會……”高銘便朝趙楷一拜,退了出去,才一出殿門,就聽到趙楷在里面傳出的嗚咽聲。他不禁望天,唉,趙佶啊趙佶啊,你沒白疼你這個兒子。他忽然想起公孫勝來,丹藥是他給趙佶煉的,雖然是趙佶自己過量服用,但肯定也得找到他頭上。結果派人一探,才知道公孫勝在聽說趙佶駕崩的時候,就借口上天采藥不見了。不愧是入云龍,神龍見首不見尾。——皇帝駕崩,天下縞素。趙楷忙著治喪,給父親上了文宗的廟號。同時對童貫帶著大軍繼續攻打夏國這個決定,沒有過多指摘。功過,等班師回朝再論。高銘百忙之中,不忘派人去提醒在東京城內的完顏一行人,別在這個時候,跑出去閑逛游玩,到時候觸怒了太子,他想保都保不了。完顏宗強這一年來,已經將東京各處好玩的好吃的都摸熟了。突然間宋國皇帝駕崩,搞得他只能停止一切娛樂活動,甚為憋悶,閑得又搞來一條羅紅犬,給自己養的這只配種生崽。趙佶駕崩,趙楷自動繼位成為皇帝,只是這一年還沒過完,新的年號得第二年元月才能使用。高銘就像他說過的那樣,錯過了趙楷冊封太子,但沒錯過他登基為帝。看著坐在龍椅上的趙楷,高銘終于敢肯定歷史的確發生了改變。蔡京死了,城里有人放炮。但這會皇帝死了,可沒人敢放鞭炮了,都規規矩矩的。朝中大臣也都感受到了趙楷的傷心,一個個都哭得死去活來,能不能在下一個年號里立住足,這一哭至關重要。但同時,朝臣們心中也都犯嘀咕,官家究竟是怎么死的?西夏刺殺?李乾順傻了嗎?大宋皇帝死了,他肯定得償命。再說了,什么樣的高手能潛入敵軍大帳直取皇帝性命?古往今來,都沒這樣的例子。朝廷內部尚且如此,民間的猜測自然也不能缺席。不過,漸漸的,其中一條傳聞趙佶是二郎仙君降世,蔡京是哮天犬轉世的流言,逐漸成了主流。百姓的注意力也從探尋趙佶的死因,變成了探究趙佶跟蔡京的關系。難怪這一君一臣先后離世,原來暗藏著這樣的關系。再回頭看趙佶生平似乎也沒那么可惡,平了田虎方臘等叛亂,又收回了幽州,眼看要平西夏,可能是上天不許他太干預人間事務,便突然將他和他的狗召回去了。畢竟,蔡京和趙佶前后腳離世,前者臨死前還大叫了一聲官家。這樣的新奇的傳聞,很快就被百姓接受了。趙佶生前做神仙不得,死了,反倒沾了仙氣。這后面,自然有高銘的推動。并非他待見趙佶,實在因為他是未來皇帝的父親,他形象不好,后繼者臉上也無光。趙佶的形象得以修復,可以風光大葬了。在這段日子內,東京城沒有任何“喜事”,直到從西北前線傳來捷報。宋國攻破了西夏興慶府,李乾順自盡,太子仁愛被生擒,正由大軍押送回京。奏疏是童貫跟高俅聯合寫的,陳訴了他們沒殺李仁愛的原因,這人只有十一歲,留之大有用處,可安撫西夏的民心。西夏國土遼闊,如何消化掉這里可不是靠“殺”就能解決的。李仁愛才十一歲,正適合做傀儡皇帝。趙楷也覺得先留著此人幾年,利大于弊,便準了押送此人回京。高銘聽說征討西夏的大軍凱旋,放下心來,捷報中沒有通報父親或者花榮陣亡負傷的情況,即是說兩人都平安。在趙楷面前,他不敢露出喜色,面無表情,等一回到家,就高興的杵著下巴,數著日子盼花榮回來。結果花榮沒盼來,倒是把耶律大石等來了。高銘對此人的到來,十分吃驚,因為他竟然是經過申請,從幽州城進入的大宋。按照他的脾氣,斷不會輕易踏上“大遼”故土。高銘深知此人到來,必然有大事,便在趙楷的吩咐下,去遼國駐宋國使館見他。耶律大石雙眼中可見的疲憊。高銘發現他這幾年,幾乎每次見面都比上一次精氣神要差,就從他身上就能看出遼國每況愈下。耶律大石先客氣地道:“貴國陛下的駕崩,我們大遼皇帝深表哀悼?!?/br>高銘露出悲傷的樣子,圍繞趙佶的離世,雙方進行了一番寒暄,然后進入了正題,“不知大石兄,此番前來所謂何事?”“……”耶律大石沉默了片刻,道:“還得從你上次勸我的話說起,你估計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