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8
后熟悉門路了,你們就自己來吧。高銘累了一天,單獨要了個房間,叫隨從站崗,自己安穩地睡了一夜。第二天起來,除了他之外都哈欠連天,但心情看起來都很好,足見昨夜春風銷魂。高銘笑道:“咱們回去吧,該見禮部的官員們了?!?/br>眾人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勾欄瓦舍,回到了宅院內。在高銘的提醒下,都換了新的衣裳,并在他的帶領下出門去禮部衙門,會見大宋官員們。趙佶對金國人還是很重視的,知道人員中有兩個金國皇子,叫鄆王趙楷跟丞相蔡京一并接見他們。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舉行了會面,就遼金宋三國面臨的國際局勢交換了意見。以趙楷為代表的宋國人員再次重申了自己立場,絕對不會與遼結盟攻打金國,請金國皇子們安心在大宋學習生活,對所需之處,將盡可能的提供方便。而金國對大宋的真誠友好的合作態度表示滿意,并希望雙方將友好的方針政策貫徹到底。并給與宋方接待代表高銘給予了高度評價。在融洽的氣氛中,雙方結束了會晤。會晤結束后,宋方準備了國宴款待。完顏家自打進入汴梁城,享受是全方位的,尤其以一日三三餐為最,吃的喝的無不精致美味。國宴上更是美味佳肴不曾重樣。席間,完顏希尹問趙楷,“我們想學習一些你們大宋的典籍,不知該如何入手?”趙楷笑道:“這個不難,你們可以進入國子監跟我們的太學生一塊學習,如果嫌麻煩,也可以派官員到你們住的地方授課?!?/br>金國人都同意后一種方案,畢竟連漢話還不太會說,直接去國子監,自己也清楚跟不上。高銘見金國人選擇入府授課,不禁心里想在國子監讀書,大家學習一樣的東西,不能夾帶私貨,入府授課可就不一樣了。趙楷笑道:“這個不難,我們盡量安排?!?/br>女真人的要求都得到了滿足,吃罷國宴,回住處去了。高銘則跟趙楷回了鄆王府商談要事。需要談的內容很多,先一件件來。第一件就是高銘找到的蔗糖貿易。“殿下,我之前與金國人吃飯的時候,意外發現他們當地是沒有糖的?!?/br>趙楷表情平靜地點點頭,這不意外,事實上金國沒什么他都不意外。高銘道:“由此聯想,我發現好像真的只有咱們大宋可以富足的隨意吃糖。所以,不如海外貿易增加糖類販賣這一項?一本萬利,如果順利的話,別說修北方的城墻了,連整個國家盈余都能產生很大改善?!?/br>趙楷對這個提議很有興趣,他有點不敢相信,“糖?就咱們平日吃的糖嗎?”隨處可見,誰都能吃的糖,會有這么大的利潤?“這就是燈下黑,因為咱們中原從幾百上千年前就可以制糖,加上唐太宗派人去身毒學習熬砂糖,更是讓制糖技術大為發展,幾乎人人都可以吃到砂糖。但是除大宋外,其他地方氣候并不適合種甘蔗,也沒掌握相關的制糖法,除了蜂蜜外,沒有其他吃糖的途徑,甚至許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甜味?!?/br>有點超出趙楷的認知,中原不產馬,好歹見過馬,怎么會有人連基本的酸甜苦辣咸都不知道呢。“真的嗎?”高銘重重點頭,“與咱們隔海相望的日本就是如此。他們的氣候根本不能栽種甘蔗,絕對不會有蔗糖。而且他們人口不少,還盛產白銀,所以……”日本有白銀,這個趙楷似乎有耳聞,但是大宋和日本其實并無直接的貿易往來,都是私商販運一些絲綢瓷器,規模并不大,眼下大宋海外貿易來錢的主要地方并不是日本。但那是販賣絲綢瓷器,這兩樣貴族奢侈的消費品,需求量并不大。可糖就不一樣了,貴族能吃,平民也能吃,而且是消耗品,這頓吃完,下頓要吃還得買。趙楷也嗅到了其中的利潤,“如果他們真的缺糖,能賺到的白銀,將超乎想象?!?/br>像東南亞那些產甘蔗的地方,此時也陷入了燈下黑,都不知道自己以外的地方會缺糖吃。再者因為他們國力和航海技術限制,就算知道有這筆生意也做不了。而大宋什么都不缺,就缺行動。以后商路打通了,用絲綢瓷器在南亞換甘蔗和蔗糖,然后再賣去日本和西方,怎么想都是穩賺不賠。高銘提議,“事不宜遲,不如先找點人出去走一趟,探探路?!?/br>趙楷十分同意,賺錢的是哪能拖,“對,先不要聲張,等真的能賺到錢,本王再上疏父皇?!?/br>他還是比較謹慎的,販賣蔗糖一事,目前還只是高銘通過常識的判斷,不可能一下子就叫國家牽頭大批量往那邊賣糖,先叫人趟趟水,試試深淺。“殿下心思縝密,深謀遠慮。事不宜遲,臣便尋人去趟東瀛罷?!?/br>趙楷道:“你有合適的人選嗎?得找懂生意的?!?/br>許多書香門第出來的官員,對金錢是如何流動的,那是一竅不通。其實趙楷也不太懂,但他知道自己不懂,所以要找個會做生意的。“說到做生意,我還真有合適的人選。此人叫做李應,是我在梁山時的一個屬下,他本是山東李家莊的大財主,后來被人陷害,不得已上了梁山。外號撲天雕,使得好槍棒,我認為此人出海做這趟生意正合適?!?/br>之所以不選盧俊義而選李應,有兩個原因。第一,要是出海,需要從浙江走,而燕青此時是東南應奉局的提舉,說一句位高權重不為過。而盧俊義是燕青曾經的主人,誰也不想在發達的時候遇到舊主,想到自己給人為奴的過去。盧俊義打東南走,燕青知道了必然要接待,但他心里會不會不舒服呢?盧俊義見到曾經的小廝飛黃騰達,兩人該以何種尊卑方式相處,想想就不免尷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二點,則是很重要的一點,盧俊義世居大名府,乃是大名府首富,但他做生意的才能幾何,這個很難說。似乎他醉心武學,常常閉關打熬筋骨,連老婆都不怎么顧及,何況是生意了。全靠家大業大,錢生錢。但是李應不一樣,按照原著里的記載,李應可是上了梁山走一遭后,家資都被梁山充公了。結果他下了梁山,棄官不做,繼續做生意,沒多久又風生水起,重新當了富豪。可見其致富的手段。給他去日本的機會,他一定會抓住的。他如今是官身加生意人加習武之人的三重屬性,堪稱完美。趙楷聽了高銘的分析,也覺得李應是個不錯人選,“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