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1
“真是好可憐哦,你們先生為什么那么兇啊,我們林先生方先生可溫柔了……”一群不嫌事兒大的澤珛學生裝模作樣扮好心,完全忘記添油加醋的罪魁禍首壓根就是他們自己。眾交換生委屈金豆子直包在眼眶里就差掉下來了,很想回家。幾個貧寒的交換生默契的縮到一邊,喝著上午補充營養的甜豆漿裝聾作啞,回味著食堂rou包子的早餐,有種想在澤珛私塾呆一輩子的想法……-接下來的幾天,交換生中的富家小少爺們陷入了水深火熱的改造生活。而貧寒的村孩子則覺得自己來到了天堂,除了跟不上課程進度外,澤珛私塾的一切都令他們無比向往和留戀。他們上的只是私塾的古文課,比如拼音、現代數學、速記課這些他們聽不懂,也是私塾最大底牌的課程林澤沒讓交換生聽,畢竟涉及到私塾的核心嘛,其他先生也能理解,獨門的東西自然不能輕易分享。而每天早上對起不來床小少爺們深惡痛絕的晨跑,對習慣了從小干活的鄉下學生來說完全就是小事情。在適應幾天之后,貧寒交換生就非常喜歡晨跑了,因為那種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背書的感覺特別有帶動力,短短幾天時間他們竟然就神奇的把以前死活背不下來的書給背完了,還不覺得累。不過雖然跟不上課程進度,但私塾圖文并茂的講課方式卻讓人思路十分清晰,一些新穎的想法和概念也令他們容易接受理解。而私塾的‘實踐活動課’‘游戲課’這些也令大家喜歡不已,小孩子們只覺得這些課是放松玩樂,可在陪同的先生們眼中卻發現這些看似胡鬧和誤人子弟的玩耍,卻神奇的讓孩子們的思維方式得到了開闊。這種思想的開闊目前或許看不出來有什么好處,但絕對是奠定孩子們未來的基礎,在關鍵時刻思維的寬闊和狹窄優劣就能體現。其實這不是最讓陪同來先生們最吃驚的地方,他們最吃驚的是澤珛私塾的飯菜。原本第一天他們以為只是澤珛為迎接他們食堂做點好飯菜,可是后來每天不同花樣,卻皆是葷素搭配的伙食,以及從澤珛同學口中得知他們一直飯菜都是這種水平,大家就被震撼到了。是的,真的震撼,在這個大多數鎮上家庭都不敢天天吃rou的世道,林澤竟然給孩子們一天三頓都吃,天天早上都有rou包子。并且每天雞蛋是必須吃的,牛奶和豆漿換著來,但也是每天都有的。除此之外下午還有一頓加餐,水果蛋糕面包糕點花卷之類的也是換著花樣來,在伙食上,澤珛私塾簡直不把銀子當銀子花啊,這待遇比普通殷實人家都過得好。那些享受慣了的小少爺們或許不覺得有什么,可那小部分的貧寒交換生就真的覺得自己在過神仙日子,天天吃飽,頓頓吃rou,那是村里人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夢想。原本在知道澤珛私塾的收費標準大家還不滿,覺得林澤肯定貪了。但現在大家不敢這么想了。先不說以林澤的教學成果絕對對得起商戶孩子們的高價束脩,就但說伙食費吧。一年30兩聽起來似乎很多,都趕得上其他私塾貧寒學生的束脩了,林澤所為的貧困特招生好像也沒有便宜什么嘛,可按照澤珛私塾的伙食標準,相信任何一個農家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私塾來養。只要30兩,澤珛就能還大家一個白白胖胖,又有學問的兒子,這筆賬是個人都會算。其他私塾的確只要二三十兩的束脩,可孩子吃喝不包啊,再加上給夫子送的節禮,一年下來數目不可估計。最重要的是,澤珛私塾會發布一些勤工儉學的任務,給孩子們利用空余時間賺點銀子減輕家中學費負擔。不得不說,林澤,是個奇特的人。一群陪同的先生們心中感嘆。新來的交換生開始的確問題多多,但上過幾天課,跟澤珛私塾的同學們熟悉適應之后,情況就好了很多。澤珛私塾目前13個學生,除了張石蛋兒跟郭子安是屬于沉穩類型,其他都是跳脫的,一個個帶動感染力特別強悍。除了課程進度跟不上,適應澤珛私塾制度后,一□□換生就都不亦樂乎了,全部放飛自我解放天性。交換生們跟著澤珛的小魔鬼們課間放學上躥下跳,天天以跟‘廢物回收所’的人斗智斗勇為樂,這可比他們以前什么斗雞斗蛐蛐高端好玩多了,因為捉弄得好,林先生還有獎勵!張狗頭和林大昆兩批人被一群小家伙折磨得夠嗆,前有林澤這個大惡魔,后有私塾學生一群小惡魔,他們已經放下恩怨暫時聯合,決定先抵制這群魔鬼再說,真是太欺負人了……不過交換生學業方面大家雖然跟不上,但也沒落下,不教這些孩子拼音數學和速記方法的課程,但林澤給這些孩子單獨開放了一堂針對性的教學課。明明同樣的授課內容,但學生們上林澤和方山源的課時效果就會好很多。幾次試驗之后,陪同的先生們也收起了輕視之心,認真學習澤珛私塾的教學方式。但前提是,首先,他們必須先把節cao丟掉……-如此,在私塾交換生項目快樂進行的時候,段文賽那邊也終于發布了一個令青山縣百姓熱議的消息。那就是,官府要賣地皮,籌錢給各百姓修路。這個消息是貼了告示,衙門敲鑼打鼓給百姓念出來的,真實性不容質疑。住在鄉下的百姓們聽到可高興壞了,直呼新上任的縣令是個愛戴百姓的青天大老爺,仁心仁義干實事。這個時代最愁的是什么?不是吃喝,而是交通,先不說去遠處,就單單說住在村里的人想進城鎮,實在都是件艱苦困難的事情。崎嶇的道路不僅耽擱時間,也導致村民很難將村里的產物帶出來換成銀錢,購置各種生活物品也十分麻煩。一條整齊的道路是大家都知道的好處,但想擁有這么一條路,卻不是容易的事情。朝廷沒有足夠的銀子給各地的老百姓修路,百姓們自己也窮的慌,因此兜兜轉轉,還是只能在泥土路上堅持著……林澤跟段文賽談話的時候,第一個建議就是修路,只有交通發達了,其他的事情才能順利發展,效率才能提高。而修路也是最直接惠民的事情,好處,百姓們都看得見,摸得著,更體會的到,事情成功新縣令的名聲功德不就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