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1
遷,但是大體只在這兩處,今年草原人大旱,估計就是這里?!?/br>朕順著他的手指,看了看位置,點頭。吳承寅和朕告辭,像是一位朝臣與朕商量完政務一樣的告辭,朕抬手準許。吳承寅給朕說了他這輩子最后一句話:“只可惜,跟先帝去一起草原看看的愿望,再也不能實現了?!?/br>朕:“……”行吧,人人都愛先帝。吳家謀逆,被判滿門抄斬,家產充公。戶部尚書黃仕權去吳家抄家的時候,據說帶了五六十名侍從,足足搬了三天,才全部清空,最后核實出的家產,竟有一千八百萬兩黃金。哦,這些還是沒算古董花瓶,名人字畫的數字。其實榅皇姐還是跟朕求了情,想讓朕放了吳宏聞。榅皇姐說:“其實吳家謀逆的事情,吳宏聞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他那么蠢,他那天過來,是真的想來救我來著?!?/br>聽榅皇姐的口風,八成是去天牢看過吳宏聞的。但朕沒有答應榅皇姐的請求,吳宏聞雖然沒有參與謀逆,但是吳宏聞生在吳家。吳家靠著走私火.藥這事兒,賺到了不少錢財,而這些錢財里頭,又有多少,是靠著奴役百姓挖礦得來的呢?江南浮縣礦洞死了一百多人,吳家直系男丁一百多人,也算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天理昭昭,罪責難逃。榅皇姐最后長長地嘆了口氣,離開了皇宮。走之前對朕說:“析弟弟,你現在有幾分像個君臨天下的皇帝了?!?/br>*吳家人被砍頭那天,是個艷陽天,京城里有點門路的百姓,都跑去圍觀了。謀逆大罪砍頭,實在是少見,再加上抄家時候的那些家產,百姓們都覺得,肯定是搜刮的民脂民膏,貪官還謀逆,殺得好!但朕知道,吳家這一千八百萬的家產,一部分是四大世家吳家之一的數百年積累,還有一部分,便是與草原人買賣火.藥的走私所得。看著戚風從吳家順出來的賬冊,朕看得頭皮發麻,從吳家渠道流出的火.藥兵器,利潤竟然超過五百萬兩。難怪吳家明知道這事一旦被查出來,那就是抄家滅族的下場,他們還能硬著頭皮做了這么多年。當然,讓朕頭皮發麻的,并非吳家的銀子,而是這五百萬兩銀子代表的事情。如果這些火.藥被用于攻打大齊,草原人絕對有能力,攻破北境的三十萬大軍。京畿衛里頭的槍械營,是裝備最精良的槍械部隊,但自打朕父皇登基以后,他們便常年在京中守衛,提防的都是內亂。如果讓現在的槍械營去打草原騎兵……朕有點不敢想。朕思前想后,覺得還是可以和草原王攤牌,說他最寶貝的繼承人郁赤金在大齊被俘,想換回王子,他們就得趕緊停下跟大齊打仗的想法,好好和談叭。戰爭的起因既然可以阻止,那還是能兵不血刃的解決了最好。畢竟他們打仗過來要死人,朕的將士也要死,草原騎兵與大齊步兵對上,總是要吃些虧的。不過現在朕愿意撈他們一把,他們也沒道理不答應,能好好活著,誰會愿意死呢。朕的和談想法還沒來得及跟太后娘娘,跟熠皇叔說道,那北境,便是直接告急了。“草原人只三天,就攻破了最北的城池?!?/br>聽著奏報朕有種感覺,恐怕阮先生布置的功課,又得往后拖了。作者有話要說:吳承寅:當年你爹那么好,做了皇帝以后就變了!朕:當皇帝不就是要海,哪能偏心一個人呢(*^▽^*)高榅:析弟弟說的對。——————感謝大寶貝:漆漆灌溉營養液5瓶;有姝灌溉營養液1瓶;昨天短小,是因為太困惹_(:з」∠)_周末康康能不能補回來。第66章第66章第六十六章☆·66朕不得不開始擔心,這是在葫蘆娃救爺爺北境告急。草原人三天攻破一座城池,草原騎兵打步兵為主的大齊,簡直稱得上勢如破竹了。若是繼續這么下去,朕就別想著什么皇帝親政,活到九十九,熬死熠皇叔之類的事情了。趁早洗洗脖子,找一棵好看的歪脖子樹,上吊得了。歷朝歷代,被外族入侵踏破都城的皇帝能有一個好好活到善終的嗎?唔,其實仔細想想還是有的,而且很有意思。話說某朝皇帝被外族入侵,皇帝被擄走,做了囚犯,想要逼迫這國家投降,結果這國朝臣直接另立了皇帝的兄弟當皇帝。然后入侵的外族一看抓來的皇帝沒用了,便把皇帝又放了回來。后來的事情就在很多影視題材里頭有描述了。大明XX年啊,萬某妃啊,都是這一家子的事情。其實英宗都算得上被俘后命好的了,還能回來繼續做皇帝。歷史上亡國后的倒霉皇帝可不少,被抓以后精神上被折磨,身體上被虐待的多不勝數。就算投降得到一時安穩茍活,也會因為勝利者偶然的不悅,送掉小命。朕可不想做那樣的皇帝。但現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打鳴泉城破的消息傳來,大齊就陷入了危機模式。前兩天是鳴泉,再幾天就是璋裕,小半個月下來北境雍州被連破四城,眼看就要打到梁州。早朝上熠皇叔眼可見黑眼圈兒烏青加重,所有人的氣氛都很凝重。而楊文斌快馬加鞭的趕往北境,現在還沒到呢,北境三十萬大軍,陣前無人指揮,這真是,不知道應該吧鍋扣給誰……為這事兒太后娘娘和熠皇叔吵了小半個月。熠皇叔氣惱太后娘娘調楊文斌回來,導致草原人有機可乘。太后娘娘則是不服,若不是她把楊文斌調回京,吳家造反搞不好就成了,那大齊也沒有未來,大齊不是自家的江山了,管那么多作甚。熠皇叔說他和楊文斌多年交情,還能不了解楊文斌,他根本不會跟吳家一起謀反。太后娘娘冷笑,說她知道楊文斌不會造熠皇叔的反,但誰知道熠皇叔會不會造皇帝的反呢。這件事兒他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都沒錯,朕站在朕的立場上,其實應該覺得太后娘娘沒錯,畢竟太后娘娘是維護朕的權力。而站在大齊的角度,這件事兒肯定是要怪太后娘娘的,可讓朕去責怪太后娘娘,朕怎么也說不出口。他兩氣場不和,見面就吵架。朕本來以為,朕要被迫在中間和稀泥。結果太后娘娘和熠皇叔,吵歸吵,該辦的事情卻比草原人入侵之前還要順利。前線說要軍餉,太后娘娘給戶部尚書擺了一桌鴻門宴,幾百萬兩軍餉問題瞬間解決。前線說要糧草,熠皇叔的人手剛接手江南,就馬不停蹄的讓手下籌措出幾萬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