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意圖(二)
淮海省境的交通干道,包括徐東高速以及橫貫淮海省境內多條國道、省道,主要是呈東西向分布。 而淮東沿海地區南北向的主干道則是八十年中期、以當時二級公標準修筑的靖海公。 作為淮東沿海地區的唯一省級干道,靖海公也是霞浦、新津等淮海灣臨海市縣的經濟命脈,近十年來淮海灣諸縣的經濟產業主要沿這條省道兩側分布。 這條干道在九十年代初完成瀝青面的鋪設,沿線全長兩百余公里,但面寬度僅有八到十二米。 雖然淮東地區經濟發展滯后,但到此時,狹窄的靖海公已經是不堪重負。 又由于歷史原因,沿線的工廠、縣城及鄉鎮的商貿區、住宅區都沿靖海公兩側密集發展,沒有給靖海公拓寬留下足夠的退界。 現在要對靖海公進行擴建,將涉及到沿線五個縣區及多個鎮區的拆遷,拆遷成本及工作量都大得驚人。 相對務實的做法,就在靖海公之外,改造其他縱向支線公。 六十年代沿防波堤戰備修建的海防公就是一個選擇。 淮海灣是重要的海防前哨之一,沿海分布著眾多的海防哨所、武警邊防派出所,并有高炮打靶基地、空軍雷達觀測站、海軍導航站等軍事機構。 早初修建的海防公,就是有戰時供軍隊快速機動和軍事裝備順利運輸的國防備戰功能。 海防公與靖海公差不多相當平行,早初定位為靖海公的支線,軍方與地方聯合修筑。 當下要勒緊褲腰帶搞建設,國防軍費從八十年代末期之后就變得非常緊張。海防公現在的主要段都還是砂石面,也僅有六七米寬,失修損毀狀況比較嚴重。 浦掀起大規模的建設高潮之后,海防公在新浦開發區內的段,最先得到高標準的擴建,已經成為產業園區內最先修成的主干道之一。 不過,新浦港最終的目標是建設成淮海灣區域綜合樞紐港,而不僅僅是單純為地方產業發展服務的工業港。 除了當前正在做的橫向網建設之外,縱向網建設也要抓起來。 這樣不僅能分擔靖海公的壓力,促進淮海灣沿岸地區經濟發展,改善沿海產業布局,也是方便淮海灣沿海地區的物流需求,都集中到新浦港來釋放。 沈淮先挑海防公,同時也是看中背后的國防備戰、軍民共建背景;若能拉軍方一起推動這項海防公擴建,除了軍方能拔出部分資金之外,軍方牽頭建設,也能最大程度化解可能遇到的地方阻力。 一旦海防公從六七米寬的砂石便道升格成淮海灣沿海重要的交通干道,自然也能促進軍方重視新浦港在海防前哨上的戰略地位;進而推動軍方在新浦大規模的建設海軍裝備、補給基地,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崔向東等老同學都是軍人出身,對經濟沒有太濃厚的興趣,但聽沈淮提到要高標準的修建海防公,事涉國防戰備,眼睛就都發了亮。 沈淮以及地方官員,看中的是這條公擴建后的經濟價值;而六七米寬的砂石便改建成十四米起寬的高等級臨海公,背后的國防戰備價值,則是崔向東等老同志所加倍注重的。 徐城海軍干休所的老同志,主要都是從淮海艦隊退下來的,也一直都關注淮海灣及附近海域的海疆防務建設。 淮海灣自渚江北岸沿線兩百余公里的海防公以及靖海公的不堪現狀,崔向東他們這些老同志都清楚,也多次向淮海艦隊、向海軍部門、向總后提出建議。 不過,在當下通貨膨脹相對較嚴重的環境下,軍費已經連續好些年都沒有增漲,軍方現在甚至連維修軍艦的錢都快掏不出來,哪里有余錢去修沿海戰備通道? 沈淮現在是主張地方上拿大頭,希望軍方能參與協同推進。 哪怕沈淮挑明這是他這次邀請老同志到崳山來的“險惡”用心,老同志們也不再含蓄,都湊到前面來追問細情。 等明天干休所的老同志到新浦參觀時,會有這方面的詳細介紹,沈淮也不急于一時吐露細情,賣著關子,要先將這些老同志的胃口吊起來。 看著時間差不多,沈淮就想著要脫身。招待老同志的具體任務,由崳山縣委縣政府負責,他才不愿意寸步不離的跟著隊伍里。 關閉 崔向東倒沒有輕易就放沈淮脫身,揪住他說道:“海防公的修建問題,艦隊提議也至一回兩回了,方案也做了好幾套。上個月還有人跑到干休所來匯報這件事,就是有人希望我們這些老家伙能發揮余熱,跟上面要配套資金?,F在既然地方愿意出資建設,我想艦隊以及總后那邊,沒有可能不積極配合,所以也就不存在請我們這些老家伙做工作的問題。你這次的目的,還是徐東鐵復線工程吧?” “老爺子,你還真是難纏啊,”沈淮笑道,“徐東鐵,我們現在主要確保的目標是跟新浦港銜接的東延支錢明年能順利開工,徐東鐵電氣化改造及復線工程,投資太大,往少里說要五六十億,很可能七八十億都打不住,不是我們現在能考慮的啊。就是有考慮,難度也太大了,需要反復的權衡,才好跟老爺子您匯報啊……” 徐東鐵東延工程,即從徐東鐵此時在北城區終點站,修筑支線鐵延伸到在建的新浦港,完成新浦港與鐵網的初步貫通。 由于是支線鐵,投資有限,全線勘測距離為三十六公里,差不多與梅浦公平行,工程預算做到三億。 華東鐵局不愿意掏這筆建設資金,沈淮則主張由淮能集團、梅鋼、新浦開發集團等籌資成立聯合企業建設這段支線。 三個億的資金,淮能、梅鋼等企業湊出來也不是十分的困難,省里、市里也支持這個方案。支線建設的出資方是國有資本為主,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礙,但還是需要得到鐵道部門的許可。 不過這個問題也不是很大,田家庚提出要將東華發展起綜合樞紐港口城市,提出要大格局發展淮海省經濟,鐵、公網與港口的全面貫通,是全省近期推動的重中之重。 海防公、徐東鐵東延段等工程,鐵道部、軍方可以推說沒有資金,不出資建設,但地方籌到資本,鐵道部、軍方要是阻撓,這官司就是打到國務院、軍委里都不怕輸。 不過沈淮真正想做的,還是徐東鐵電氣化及復線工程改造。 國內鐵道部門正醞釀一次鐵大提速,沈淮從內部得來信息,提速后,國內列車最高時速將超過130公里,而此時徐東鐵上來往于徐城與東華之間的列車時速,甚至都不到五十公里。 由于單線軌,由于會車的原因,列車常常需要在岔道上停下來,等候很長的時間,等待對面的列車過去之后,才能繼續上。 徐城到東華兩百多公里的里程,貨車通常都要行駛八九個小時甚至更久,攤算下來,連平均三十公里的時速都達不到。 在這樣的通行效率之下,即使徐東鐵沿線市縣經濟還遠談不上發達,運力也是日趨飽和。 即使將來通過東延支線工程,新浦港與徐東鐵接上,實際上也沒有辦法騰出太多的運力空間出來。 徐東鐵電氣化及復線工程改造后,運力在理論上能一下子提高八到十倍,通行速度也將提到兩到三倍,將成為淮海省境內最核心的主動脈,意義要比單純的徐東鐵東延支線工程重要得多。 問題就在整個工程投資額巨大,華東鐵局目前優先重點發展發達地區的鐵網,連東延支線三個億的資金都不愿意拿出來,更不要說是六七十億甚至近百億的天量資金了。 此外,徐東鐵雖然有不堪重負之虞,但也是鐵道部在淮海省的主要利益所在,華東鐵局也不可能說把徐東鐵劃給地方去搞電氣化改造,去搞復線建設。 沈淮打開始也沒有現在就搞復線工程的念頭,還是他二伯宋喬生指使宋鴻奇打那通電話之后,才叫他有了一些想法,才想著是不是有推動的可能性。 真正要能推動去做的,將是淮海省除新浦港綜合開發之外,再一個超級工程。 海防公雖然也長達兩百多公里,但只是雙車道設施,全線擴建工程也只需要三四個億的錢,相比較之下,也只能算是小工程了。 不過想法還談不上成熟,沈淮也就不愿意在這么多人面前,公開的討論。 見沈淮無意多談,崔向東也不不窮追猛打,說道: “你下午說的改革問題,我也有考?,F在官僚主義、貪|腐、污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后就為富不仁,這些問題我們退下來的老人,也有注意到。甚至對接下來怎么走,也有爭吵,有些人甚至認為已經到了必須停下來好好整治的地步。我年紀大了,一輩子都窩在國內,沒有什么見識,聽著老同志天天在耳邊爭吵,我有時候也有些疑惑。這時候出來走走就很有必要,雖然有很多雜音,有很多矛盾,我們還是要抓準主要矛盾去做工作……” 沈淮為什么在這時候提交到徐東鐵電氣化及復線改造工程,是不是想借崔向東及梁姓老人等老同志去撬開華東鐵局的口子,肖浩民他們也不清楚沈淮的意圖。 雖然看上去,沈淮跟他都是縣處級官員,但沈淮所考慮的動輒數十億投資的超級工程,甚至不是他現在就能參與的。 不過聽崔向東又把談話的內容說得空泛、似乎沒有確指的方面去,他也敏感的感覺到,這很可能意味著國內他們所接觸不到,而沈淮、崔向東能接觸到的更高層次,當下對改革開放下一步怎么走又產生一些分歧。 似乎每一次重要會議之前,一些分歧的聲音都會變得激烈些。 現在已經九六年深秋了,明年入秋后就是十五大。 十五大的中央領導班子目前還只能說是大體有個輪廓,會不會有所調整或變化,都跟當下的爭議有著密切的關系。 肖浩民不知道沈淮跟崔向東所談論的話題,是不是跟這個有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