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0
,正是前途大好的時候,以后有人想和他說親,光是有錢或是書香門第怕是不行的。再說你想想,今年阿策才多大呀,就算他將來能出息,能給你做依仗,也得要幾年時間呢。你能等,那金少爺的年紀,他家能讓他等那么久嗎?” 她說著,心疼的拍了拍蘇染染的手,最后勸道:“染染呀,我這些天思來想去,最后還是決定來勸勸你,這金少爺看著雖好,卻不是良配,以后你就遠著他一些吧,省得被人看見了,傳出什么話去,對你不好。還有他說接你去莊子上玩的事,要是阿策去不了,你可不能單獨和他去呀?!?/br> 蘇染染終于有機會開口了,不由笑道:“阿青姐,我知道了,你放心吧?!?/br> 剛開始她其實整個人都有點懵,她一個要勸人的,怎么反倒就成了被勸的那一個了呢? 不過她聽石青說的這么明白,再觀她此時提到金子洛的語氣表情,倒是放下心了。不管石青對金子洛什么感覺,不管她這陣子的異樣和今天的刻意打扮和幾次上門是為了哪般,她都選擇相信阿青姐心里有數,不會辦什么糊涂事的。 她親熱的湊上去,挽著石青的胳膊,一臉不好意思的道:“阿青姐,你放心吧,在我眼里,金大哥就是如意的哥哥,我對他可一點別的心思都沒有。倒是你,最近一直怪怪的,而且金大哥每次過來的時候,你都一直盯著他看,我還以為你是特意過來見他的呢,這才多心了,你別生氣啊?!?/br> 石青自己也沒想到會引起這樣的誤會,臉一下子就紅了,小聲的解釋了一句:“我那不是怕你年紀小,想不到這些嘛,又怕一個不注意你們就走的太近了,這才特意過來陪著你的?!?/br> 她沒說的是,那位金少爺天天穿的比她們這些姑娘家還花枝招展的,一看就是會哄小姑娘靠不住的。 蘇染染沒想到竟然是這個理由,簡直哭笑不得。 她假裝沒看出石青臉上閃過的心虛,轉移話題問起了醒酒湯的事。 這醒酒湯有好多種,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蘇染染家今日正好有童年他們帶過來的生梨,石青就選了這一種。 把醒酒湯煮上,石青就走了,她怕蘇染染回頭想起來會追問她問題,比如她怎么那么巧能和金子洛一起上門,還有她今日要找金子洛說什么。 她勸蘇染染的那些話,是真心實意的,卻又心虛的不得了,這才會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蘇染染留,一鼓作氣的把心里的話說了出來。 石青心虛,不是因為她有什么不該有的想法,而是因為她爹石大富。 結親講究門當戶對這樣簡單的道理,她一個大門不出沒什么見識的姑娘家都知道,都能想的明白,可惜她爹石大富卻想不透。人家金少爺好心,給他爹介紹了兩筆小生意,她爹竟然就生出了將自己和那金少爺湊一起的妄想。因為這個,她爹連門都不愿意出了,還時不時的就要出來盯著人家染染家里,恨不得時時守在門口,專門等人家金少爺上門過來“巧遇”了。 石青想到今日她爹和孫氏讓她過來送酒時背地里叮囑她的那些話,通紅的臉色一點點變白了。沒人知道,這一天,她雖然一直是笑著的,心卻仿佛被浸在了苦水中。 她從前一直以為,她和她爹不親近,都是孫氏的原因,其實她爹心里是在意她的。尤其是這段時間,石大富將家用交給了石青來管,又大力支持她自己賣繡品攢私房錢,前兩日還主動拿出了銀子給石青做了兩身新衣裳,石青對他也格外的孝順,父女之間的關系親近了不少,讓石青十分開心。 直到今日,她爹石大富神神秘秘的把她叫了過去,叮囑她好好打扮一番去蘇家送酒,還讓她一定要找機會和金少爺攀攀關系說上話,石青立刻就明白了她爹的打算,心里當時就冷了。 找一門合適的親事,一直是石青的執念,她想不到先給她波冷水的,竟然會是自己的親爹。 石青想著這些,在巷子里站了好半天,這才推門進了自家院子。 這會兒,石大富正坐在自己屋里,配著閨女給他特意準備的兩個小菜,一邊喝著小酒感嘆隔壁蘇家的好運道,一邊滿懷期待的等著石青回來呢。 門當戶對這么簡單的道理,石大富不懂嗎? 他當然懂,他可沒有想要將女兒嫁到金家當少奶奶去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只是那大戶人家,除了正妻,不是還有妾室嗎?他家阿青這么溫柔乖巧,從前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又吃了不少苦,他怎么也要給她找一個好歸宿。如果她能進金家,伺候脾氣好的七少爺,從此吃香的喝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是最好的日子了嘛。 孫氏坐在一旁,滿腹酸氣的說著今日蘇娘子對她愛搭不理的事。 石大富瞪了她一眼:“這還不是你自己作的?我可告訴你,這隔壁,你可一定要交好,千萬不能再將人得罪了。你知道我今日在那學堂門口看到什么了嗎?我可是親眼看到,那縣太爺臨走的時候,特意將顧策叫到身邊說了半天的話?!?/br> 孫氏聽了這話驚了,剛進屋的石青也不由的停下了腳步。 隔壁院子,蘇娘子空著手回了屋,直愣愣的站在床榻前問了陳大勇一句話,把他驚的一下坐了起來。 第43章 丈母娘和慈母不一樣的心吶?!?/br> 石大富最羨慕隔壁那兩口子的, 就是他們養大了顧策,人家怎么就那么會撿呢,出一趟鏢就領回了一個這么有出息的養子。 兩家是多年的老鄰居了, 他到底是做買賣的, 怎么說家底也要比隔壁厚上許多,可再等幾年再看, 恐怕就不一樣嘍, 如今讀書人可是又金貴起來了。 前朝末代皇帝暴虐嗜殺, 主張愚民政策,大興文字獄,殘害讀書人, 焚毀書籍,百姓再不敢送子弟去讀書識字。 一直到數十年的動亂結束, 新朝初立, 這一切才開始有了改變。 開國皇帝登基之后, 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恢復科舉,重新開設太學府學縣學,還令官員起帶頭作用, 帶頭送家中子弟去官學讀書,大興讀書風氣,如此過了百年, 情況才有所好轉。 只是到底經歷過那樣一段黑暗歲月, 民心可以喚回,讀書人的熱情可以拾起, 可是丟失掉的還是缺失了。 如今的大安,讀書人金貴著呢,只要你能考上舉人, 別的不敢說,在地方上謀一個小官職是穩了的。 只是要想供出一個讀書人不容易,那筆墨紙硯的花費不算,經過前朝那一通焚燒,如今的書籍連手抄本都昂貴的不是普通人家能擔負起的,可是真要是誰家能咬著牙供出來了,那不說大富大貴,人勤奮點,光抄書就能讓家里變成小康之家。 所以石大富哪怕再心疼,也想將兒子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