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7
然后伸手將蘋果遞給若滄。若滄接過來,清脆的咬了一口。師父滿意的點點頭,放任孩子吃蘋果,轉身從自帶的茶幾果盤旁抽出紙巾,慢條斯理擦拭著指尖。“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br>他聲音澄明,回蕩在室內,幾乎與悠揚背景音樂融為一體。“他雖是行兇之人,但他真心實意做了善事,便有受人感謝的機會?!?/br>師父視線平靜,看向顫抖著手,擦去淚痕的病人。他說:“苦行,你也如此?!?/br>“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做的孽也償清了,時日無多,何必執著?!?/br>第123章第123章嗯?!苦行沒答。室內回蕩著熟悉的臺詞,他擦干了渾濁雙眼的淚水,又默默的盯著電視看。電視劇這種東西,幾乎脫離了他的生活。日間寫經,夜間誦經,什么外界聲響都靠他與全宗偉孽債牽連傳到他面前來。腦海里只有恨,只有惡。什么善良、快樂、愜意,完全不屬于他。以至于看著電視劇里,陌生的古代人,演繹出惡者為善,善者赴險的故事,竟然和孩童似的,升起了無數問號。苦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折磨已久。到了生命最后時刻,難得的可以坦然面對死亡這件事。他曾經想過,自己會因為全宗偉反噬而暴斃。自己會凄涼死在荒郊野嶺。又或者做法中途意外身亡。然而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躺在禪房里,看著電視劇,慢慢等死。舒適得像是一個好人的晚年生活。可惜他不是什么好人。一集結束,苦行便長嘆一聲。“間褀道長,何必?!?/br>短短兩字,仿佛說盡平生。師父悠然道:“今日我們談道也談佛?!?/br>“你以二十載光陰修佛煉心,又以二十載年歲尋訪各處,終于有了法子將全宗偉做過的惡,還于全宗偉。雖因你看管不善,受害之人繁多,但全宗偉能夠惡有惡報,與你密切相關?!?/br>間褀并未見過全宗偉慘狀,可他看苦行模樣,便知道全宗偉死前有多痛苦。苦行軀體油盡燈枯,氣運頹靡干涸,甚至還藏著他們泰安中人才能看出來的蹊蹺。那身奄奄一息的運勢,有一橫空嵌入的冷清裂痕。裂痕如霧如煙,斬斷了苦行茍活的希望,應當是致死全宗偉的原因。苦行只道是自己與全宗偉性命相連。哪里知道他做過的術法,折返到全宗偉身上的陰損恨意,不過是讓他的仇人備受折磨。可最終讓全宗偉無可挽回的,是這道善惡評判的氣息。那是若滄的氣息,帶著極善極仁的澄澈淡色,但凡全宗偉有一絲悔改之意,也不必惡化得無可救藥,醫生們都束手無策。再看苦行。他自詡什么窮兇極惡、什么罪有應得。魂魄里的向善、念善,使他殘喘至今,還能在彌達斯剝離了佛蠱之后,依靠著簡單的醫療輔助器械,繼續存活。心有善,便有一線生機。間褀視線變得柔和,看向若滄。這孩子毫無覺察,專注認真啃蘋果。見師父看過來,立刻三兩口解決果rou,將果核迅速扔進垃圾桶。若滄站得直,等著師父發話。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師父這是要考他了。師父問:“心起于惡,如何?”若滄關于的記憶,瞬間被師父這一問喚醒。他就算不知道師父為什么突然問,立刻條件反射的念誦道:“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br>“心起于善,又如何?”“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br>“何為‘轉禍為?!??”若滄立刻說道:“太上曰:有曾行惡事,后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意為:以前做過壞事,但是后來悔改,再也不作惡,反而從善向善為善,久而久之就能獲得吉祥喜慶,便能轉禍為福?!?/br>歐執名坐在病床旁的矮凳,聽著師父一問,若滄一答,流暢得像是老師考量學生。這一幕尤為熟悉。仿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大朋友考量熊孩子,也是像今天這樣,把一個無法無天小屁孩整治得服服帖帖。果然全天下熊孩子還能翻天覆地,都是因為作業太少。能像若滄似的對答如流,至少已經認認真真花費時間,修身養性,早就會因為反復誦讀第一善書,改變脾氣。歐執名喜歡三歲前吵吵鬧鬧的小若滄。但是仔細回憶琢磨起來,那么一個善惡明辨的孩童,確實過于兇狠殘酷。那些心中裁定惡者受懲的念頭,不止是若滄的童年記憶,更是歐執名不會再忘記的過往。他那身玄學先鋒的報復意念,已經隨著若滄魂魄歸一消失,卻無法抹消留在他腦海中的畫面。葬禮上,他記恨的人腦溢血,片場里,他討厭的人車禍、溺水,并非偶然。而是若滄的惡念,附著于他靈魂,時刻向外界伸展著觸手,以蕩魔除祟的本能,制造了無數意外。意外過多,最后連他都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可是追根究底,以個人喜好為判決原則,絕不是什么好事。他非圣賢,更非律法。雖然師兄曾說,受難者必定不是好人,但是他可不想成為壞人受難的由頭,慘遭因果。現在好了,一切歸于正常。若滄魂魄完整,善惡明辨,就算出了問題,也有師父師兄幫忙,比他一個學了皮毛的門外假道士靠譜。歐執名坐在一旁,笑得溫柔慈祥。看師父考量若滄,不由自主的恍然掠過若滄的童年畫面,給他完美展示了什么叫:乖乖若滄是如何煉成的。歐執名看得心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