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7
論,就安靜地聽著。 吵了好一會兒,幾個教授才累了,慢慢停下來,還等著周康文給他們拿主意。 轉頭一看,卻見整個研究室中,只有姜喜月一個人。 剛才都白吵了。 “周教授嗎?” 姜喜月:“教授還沒來?!?/br> 聞言,雙方緊皺著眉,要看又要吵起來。 她連忙道:“剛才兩位教授說的,我都仔細想過了,其實電磁爐也不是不能帶上去?!?/br> 聞言,持這個觀點的教授立即抬起頭來。 另一人卻道:“你懂什么?電磁太不穩定了,容易出問題,我們做過很多實驗?!?/br> 他擺了擺手,沒把姜喜月的話放在心上。 雖然基地的人都知道,姜喜月是個天才,被周康文教授捧在手里像個寶。 但她始終是研究推進器方面的,和他們八竿子打不著,懂什么? 姜喜月并不生氣,笑了笑,提議道:“太空中確實容易出現很多問題,但如果使用電真空和半導體融合,交替讓磁控管產生的微波,這樣大大提升了穩定性?!?/br> 她一邊說,隨手抽出一張紙,迅速在上面寫寫畫畫起來。 隨手模擬出一個電真空和半導體復合的電路圖,標注出重點改變方案。 等解釋完一切,卻聽整個研究室里一片安靜,什么聲音也沒有。 她忍不住抬頭看去。 所有人,包括剛在還在爭論的兩名教授,都一臉震驚地看著她。 看得姜喜月心里有些發毛。 “你們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嗎?我之前做過幾個簡單的計算,如果還有問題的話,應該可以再改進?!?/br> 這是她利用午休時間弄的。 因為周康文教授的研究室里沒有相關實驗工具,所以目前只停留在理論上。 聞言,兩個教授對視了一眼,迅速湊上前,彎腰開始仔細看姜喜月的設計圖紙。 一邊看,還一邊嘀咕。 “之前我確實想過要融合,但沒想過還有這種方法……” “多次轉換之后,電能轉換成熱度的效率會不會有點少?” 姜喜月解釋道:“現在看確實會少,但如果實在失重環境中,反而會增高?!?/br> “這怎么增……” 教授剛說到一半,突然反應過來,語速突然激動地變快:“利用失重幻境中,磁控管的變化!” 姜喜月微微點頭,繼續道:“而且這樣更穩定,只需要調節方向,就可以穩定微波爐的運行,就是還沒有實驗……” 她正嘀咕著,卻見教授已經激動地帶著幾個研究人員,馬不停蹄地離開了。 顯然是回去做實驗了。 研究室中再次安靜下來,姜喜月才拿出周教授的實驗數據,繼續開始統計。 一直到中午,周康文才終于來到基地。 昨天晚上他太高興,確實有些喝多了,早上起來頭痛欲裂,休息了好半天才緩過來,要不是因為收到了老朋友的消息,今天都打算不來基地了。 現在正是吃飯的時間,周康文穿過安靜的走廊,總感覺今天似乎少了點什么,徑直走進餐廳。 遠遠的,看到姜喜月正坐在不遠處吃飯,立即快步走過去。 昨天晚上,楊家夫妻已經確定了,姜喜月就是他們遺失多年的女兒。 周康文是在為認識多年的好友高興,也是在為姜喜月找到家人而高興。 “姜喜月?!?/br> 他招了招手。 剛要走過去,身后突然涌出好幾個人,呼啦從他身邊穿過,聲勢浩大地朝姜喜月奔去。 周康文差點被他們被撞倒。 好不容易站穩,抬頭看去,見一群人正圍著姜喜月激動地說這話。 里面不止有研究人員,還有幾個教授專家。 “你的提議我們已經試驗過了,穩定性確實比之前大大提升?!?/br> “我們準備再改進一些,增加精度,太空環境不好模擬,但根據數據來看,應該是沒問題的?!?/br> “要是真的成了,以后咱們的宇航員總算不用再吃壓縮糧了,他們得高興哭??!” …… 兩個教授剛才聽了姜喜月的建議之后,馬上回去進行試驗。 雖然目前為止,只是做了一個初步模型,但還是得到了不小的收獲。 穩定性大大改善之后,之前擔心的隱患也隨之消失,太空微波爐也成了可能。 他們為了這個項目研究了很長時間,一直找到解決辦法。 宇航局那邊,雖然從來沒有催過他們,但每次看到返航的宇航員滿臉菜色,一看就沒吃好的樣子,心里就自責不已,壓力不小。 現在總算看到希望,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泡在實驗室里研究,早點把這個設計送上太空。 姜喜月沒想到他們的動作這么快,見老教授一直緊緊握著自己的手,道:“我相信肯定可以的!” 周康文站在外圍,聽著他們的對話有些不解。 好不容易擠開人群走進來。 “姜喜月,你們在說什么?” 姜喜月一看到他,立即起身?!袄蠋?,之前的微波爐問題,現在已經有了解決方案?!?/br> 聞言,周康文倏地睜大眼睛。 他看了看周圍幾個研究人員,還真是負責研究空間站內部設施的成員,他們最近一直為太空微波爐想破頭。 難怪剛才路過走廊的時候,他就覺得怪怪的。 原來是太安靜了。 之前這個組的兩個教授意見不和,每天吵得不可開交,成了所有研究人員午飯必看的保留節目。 今天竟然沒有吵! 竟然是太空微博的問題解決了。 這當然是大好事,可是…… 他眼尖地看到那兩個教授此時正熱淚盈眶地看著自己的愛徒,心中頓時警鈴大作。 “微波爐的解決方案,不會是你想出來的吧?” 姜喜月道:“我只是提了一個想法,具體是幾位研究人員完成的?!?/br> 周康文:…… 只是一個想法? 對于很多研究和實驗來說,創新和cao作相比,明顯前者更重要。 姜喜月這隨隨便便,就把設施組的問題解決了? 周康文現在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姜喜月自從進入基地之后,就一直沒閑著。 雖然她是自己實驗室的助手,但奈何隔壁的陳凱教授總是窺覷,三天兩頭叫姜喜月過去幫忙。 據他所知,姜喜月這段時間已經幫陳凱完成了太陽板能源改善,幫對接組做了軌道艙對接計算,甚至還去氣閘艙體驗了一把,然后提出了壓強變化理論…… 現在,她竟然又幫生活艙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電磁爐問題! 而且這一切,都是她在完成了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去溜達的時候,順便解決了…… 這事兒要是說出去,不知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