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
已接到jiejie音書。今時泉州枇杷已全然消退,只怕你臨安新家中的枇杷應黃了的。 越加臨近夏季,石榴如火紅,荷香亦日漸濃郁,甚或可見花骨朵,猶記得jiejie是最喜白荷的,往年每至夏日,你我每每一同泛舟jiejie家園池中荷花中間,那笑聲,那話聲,今依舊回蕩耳畔…… 提筆心頭每易浮舊事,只如今,舊相識難逢。 jiejie,我有一佳音相告,許是不日我將與夫君北上臨安,若成行,妹定當尋訪jiejie,那上元節之夜的談天,竟是靈驗了。 實不相瞞,我與jiejie二哥日前曾于晉江邊上再遇,在他言中語里,我亦有所察覺,然meimei一來已嫁為人婦;二來心屬夫君;三,我亦不曾對趙二哥有何偏見,因而亦無誤解一說…… meimei自認與趙二哥無緣,因而那日已勸解他看向更廣闊的世間。趙二哥乃人中之龍,自有福緣,他日必遇佳偶。 在此,meimei感激jiejie告之。勞jiejie憂心,不甚惶恐。 進入全新的家庭之中,多有不適之處,未知jiejie如何感想?以前家父每每考問我的志向,我十年如一日回答他,我愿如同那李太白一樣游遍五湖四海、踏遍大江南北、看遍世間人情…… “只可惜你非男兒?!蔽腋赣H同jiejie都曾與我說過此話。 只那時,我竟不以為然,覺女子又未為不可,今時方發覺,我尚未高飛已被家庭所縛,只當作一個美夢罷。 如今,我只期盼能早到臨安,與jiejie重聚。 就此擱筆,jiejie珍重。萬萬珍重。 泉州。陰天。 書信過程中,劉綺瑤猶豫再三,最終并未將畫像之事相告。她想,趙jiejie正為她夫君之事煩憂,沒有幫助的事情,不提也罷。 確是,那到了臨安的趙憶桐其北上之路可謂波折不斷。 起先是所攜帶的嫁妝,由于沿途海上風雨不斷,到達臨安之時,她的所帶之物,潮的潮,濕的濕,大半都不能再用,包括她的嫁衣。 趙憶桐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見所帶之物遇此不測,不禁感傷落淚,任憑她叔父和大哥趙憶棠如何勸慰,只覺這是一個不好的開端,越想越多,越思越深,直至大婚之日,精神亦沒能振作。 好在她叔父的一位妾室十分精于妝飾,加之趙憶桐乃花容月貌,因而在大婚之日她才不至于黯然失色?;槎Y尚算如意,她所嫁的趙停泊與他父親不同,乃是學武的,是個不拘小節的人,對趙憶桐陪嫁未多做計較,只是被其他家人族親非議乃在所難免。 趙憶桐見她夫君心胸寬廣,是個豪放之人,且對她呵護有加,漸漸地便才恢復過來,然開心的日子不過幾天,趙停泊便接到調用的圣旨,令才緩和過來的趙憶桐心中復又蒙上灰云。 二人自趙停泊接到圣旨以后,只恨不得時時刻刻在一起,然她夫家亦是大族,家里應酬、瑣事不斷,令他兩個能獨處的時間更彌足珍貴。 因而趙憶桐便自告奮勇,欲同她夫君一同前往襄陽府,奈何無人答應。 婚后,她大哥要南回泉州,趙憶桐便趁她夫君外出應酬之時,給她父母寫了家書,因時間有余,又給劉綺瑤也書了一封。 趙憶棠離開臨安,啟程南下,時隔幾日,趙停泊亦開始收拾行囊,準備西去。 三月底,趙停泊夫妻在臨安城外惜別。 “娘子,待那邊情勢穩定,我自會回臨安接你?!?/br> “二郎,保重!我等你歸來?!?/br> 趙憶桐隔淚望著駕馬西去的夫君,久久無法動彈。 爾后,她仿佛又重回到閨中生活,趙憶桐每日重復著看書、思念;彈琴、思念;繡花、思念…… 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生活多寂寥,思念丈夫之余,亦時常想起家鄉、故人。 她與趙停泊不過才分開數日,卻如同過了數年,竟消瘦了許多,因而她尋思著融入這新家庭的方法,唯如此,方能度過漫漫長日。 泉州的劉綺瑤寫好了信,后將其封到細竹筒之中,并粘膠在蓋頭出貼上一張封條,寫上“參知政事趙府,趙憶桐”,然后令春春交予小廝帶回家去。 劉家族中每常有人去臨安,或公務,或營商:運茶、運盞、運米北上,因而捎信很是便宜的。 她見已接近午時,料想李都勻即便一夜不寐,此時亦已應當起床,因而折回院中,欲去找他為自己畫像。 然后回到屋里,只見李都勻仍舊睡得香甜。 她不忍吵醒他,乃坐在床邊,靜靜地看了一會他的睡顏,忽一陣倦意席來,她便合衣伏在李都勻腿。上,連被子亦未蓋,轉眼便入了夢鄉。 22、第22章 李都泰此次告歸南下泉州,一是為了參加他弟弟的婚禮;二是久未歸鄉,乃欲同時看望父母、祭拜先祖;三是帶他那積郁的妻子散心,連同自己也需要休息一段時日…… 他在泉州待了幾近一個月,方攜妻子與他父母和仆從一同折返臨安,北上行程因途中順風順水,不過+日便回到了京城。 李都泰自他+八歲隨他進京任職的父親一同到臨安,此后+來年都未曾再離開過,即便后來他父親調職到泉州,他亦只身留在京城,直至高中狀元,被趙親王榜下捉婿,與趙溪恬成了親。 從泉州返回臨安家中,李都泰安置好父母,第二日一早,他見父母尚未出屋,便只交代管家,讓他安排侍從好生照料二老,不得有差池,便不顧自己旅途疲累,以及失子之痛,急急歸職。 李都泰在官場之中以清正廉明、克忠職守、不徇私情私利而得到重用,乃從兩年前便開始出任臨安市舶司提舉。 因告歸多時,李都泰一經返職,不免事務纏身,接連多日,早出晚歸,連自己都顧不上,常常廢寢忘食,更別說承歡于父母膝下。 他妻子乃是不經人間煙火的親王之女,+分不善料理家務,幸而她有一個得力可靠的名喚保佳兒的女使,家中方才不至亂套。 那李老爺和李夫人已年近花甲,且李老爺身體近年來一直不太好,亦不知是水土不服或是旅途勞頓,到了臨安之后乃舊疾復發,調養了將近+天才漸漸緩解。 李夫人因使不慣李都泰的家仆,照料李老爺總事必躬親,接連多日,亦已將累倒,乃不由得私下寸他丈夫抱怨:“何苦來哉?千里迢迢而來竟是這般景況,咱們的兒子早獻給了國家,還能指望什么?不若好生待在泉州,亦不至如此辛勞?!?/br> 李老爺因在病中,心中脆弱,亦覺得他夫人所言極是,便道:“待我再精神些,你我還是早早回泉州去罷?!?/br> 李夫人早有了歸心,聽了此言,心中方寬慰了一些。 趙溪恬不慣與人相處,亦不太懂得如何孝敬公婆,加之自己亦時常抱恙,每常自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