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
娘還是聽話罷,你要不回去,阿舅阿婆為難,便是我弟、我爹娘也難做,等滿月親之后,你愛回來多久都成,不是?” “爹爹啊,我——”劉綺瑤只好又求她父親。 “你以前任性也就罷了,今兒你不聽話,我把你的腿打斷先,再綁了你,拖上轎子,抬到李家去?!眲⒗蠣斣拕偮?,便聽到屋外傳:“李女婿來了?!?/br> “這可是能鬧的?”劉夫人瞪了女兒一眼。 大家噤了聲,換了笑顏。 李都勻不知屋里發生了什么,只覺每個人的面色好不奇怪,他不便多問,只是向他丈人丈母問了早安,便在劉綺瑤身旁坐下,剛坐定,便有丫鬟報道:“早膳已經備好?!?/br> 劉老爺便起身,李都勻跟隨了去。后女眷隨劉夫人去,男女分開用膳。 膳后回到劉綺瑤院中,李都勻準備請辭回家,便笑道:“娘子,我們趁早打道回府罷。昨日娘還命我們早去早回,怎料醉死,真不該的!” 李都勻心情好得很,在劉家無人管束,且劉綺擇是很會玩的人,賞花逗鳥、聽歌觀畫、斗雞走狗無所不精,尤愛那瓦舍演出……所愛之觀畫,李都勻與他一拍即合,因而昨日二人聊得好不投機,并已約好,他日再聚。 “你也不必自責,我家那些親戚,個個都是應酬場上的,你能禁得住多少灌溉?”劉綺瑤回道,“只是,我要家住幾日,你自己回去罷!” 李都勻聽到劉綺瑤這般回答,笑顏登時僵住,道:“你這樣,丈人丈母可知道?”他一時間不懂,劉綺瑤何以如此。 “憑他們知不知道!”劉綺瑤一想到清晨被父親呵斥,眉毛幾乎倒立,“我在你家,不自在也就罷了,你也總欺負我!” “娘子,講話可要憑良心的,本官人幾時欺負過你?”李都勻現在只想把劉綺瑤和和氣氣帶回李家,因而哄道,“你只管說出來罷,若確真我便改了,沒有不依的?!?/br> “你莫在這里蒼蠅采蜜裝蜂了!”劉綺瑤本來心情欠佳,才被父母數落過,她雖亦覺得自己無禮,但一想到李都勻對自己無情,便覺得自己錯付了,“才做過的事情,你怎那么快地忘干忘凈?” 李都勻被說得越加懵懂,完全不明白劉綺瑤在唱哪一出,因而一籌莫展。 “你既不回李府,我便同你一起住下罷。我在我家,亦不自在?!崩疃紕蛘f的乃是實話,自他愛管事的大哥從臨安回來,他便覺得整個李府都變了味。 起先是屋宇整飾,李都泰堅持要裝成臨安清雅、別致的風格;其次是家中花草,李都泰認為平凡的花草與成親的氣氛不協調,便將許多種了多年的樹木砍了伐了,換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精美植物;還有,最愛問李都勻讀書之事的便是李都泰,他口頭禪是令李都勻一聽便倍覺頭痛的“想當年我在你這般年紀……”李都泰不過年將三十,有時候說話卻十分腐朽。 此外是李都泰的妻子。那親王之女,到李家半月多,每日總彈琴,幾乎從不見任何人,那琴音幽怨、低沉,令李府中聞之者無不愁悶、哀傷;…… 那李氏夫婦是話少的,想著李都泰二人不過稍作停留,亦未對此多言。 李都勻將一切看在眼中記在心里,已隱忍多時。 劉綺瑤見李都勻拒不承認,反而要同她一起留下,頓覺得自己被將了一軍,感到無所適從。 “一起住下是什么意思?”她只想將他趕走,“我家不歡迎你。再者,哪有你這般無理取鬧的!” “娘子,你不必五十步笑百步!”李都勻見劉綺瑤語氣已經不如適才那般強硬,“再說了,我喜歡你的院子,那劉大哥待我是最好的,丈人還說改日要帶我下礦山,不如我們多住幾日再家去,豈不兩全?” “李都勻!”劉綺瑤見他又開始不正經,卻又拿他毫無辦法。 “小的在?!崩疃紕驖M臉堆笑,他最愛看劉綺瑤杏眼圓睜的模樣。 “打道回府!”劉綺瑤權衡一下,說道。 “娘子,有請?!?/br> 劉綺瑤甩了一下衣袖,向外走去,李都勻快步跟上。 二人拜別,在回府路上,李都勻道:“娘子,你可曾到過蕃客街?” 劉綺瑤搖搖頭,以前每聽她大哥說起蕃客街,卻未曾去過。 “今日天氣好,我帶你去玩!”李都勻不想回家,昨日他聽劉綺擇將那蕃巷的趣味講了一番,令他玩興大起,便臨時如此決定。 “好啊,好??!”劉綺瑤雀躍拍手。 李都勻命跟隨的小廝回府捎話,劉綺瑤也命春春先回。二人沒了仆從,便像出籠的鳥兒,歡騰無比。 忽然,劉綺瑤小步迅速靠近李都勻,若無其事地伸手去挽他手臂。 李都勻下意識地將她甩開。 劉綺瑤賭氣不睬他,李都勻時不時地看著她,暗笑。 “錯路了,傻瓜?!崩疃紕蚝白∏懊娴膭⒕_瑤,待她回頭,他指向右手邊的岔路。 劉綺瑤便只好轉身,跟著李都勻,不再走到前面。 即便是早晨,泉州城的街道亦是熙熙攘攘,號稱“市井十洲人,海中萬國商”絕非浪得虛名。 二人一路看,一路玩,不知不覺親密了許多。 8、第08章 二人走走停停,約莫半個時辰才到了蕃坊,此街巷乃阿拉伯商客聚集之地,店鋪林立,商品琳瑯滿目。 劉綺瑤、李都勻二人雖自幼便生長于泉州,奈何一個為女兒家,一個為文官之后,因此皆是初次造訪寶地。 蕃客在泉州街上本不新奇,而此蕃巷與漢街不同,置身于此,劉李二人更似“蕃客”,登時,不僅街頭屋宇變了一番模樣,人種、膚色、衣物、語言皆大異于他處,各個商鋪之中亦絕大多為舶來品,諸如犀角、象牙、琉璃、貓兒眼、珊瑚石、薔薇石、黃蠟石;織金錦、駝毛布、兜羅綿、異緞……不一而足,難以計數,令人眼花繚亂。 街上流散異香,商客往來不絕。 “娘子,你可知這些蕃客來自何處?”李都勻道。 “聽我爹爹說,這蕃坊中久居的商人多來自大食國,三郎,大食國在哪?”劉綺瑤常常聽她爹爹講海商之奇聞異事。 劉有金除掌管礦山之外,海商亦是其主要營利之道,劉氏家族自有大小海船數十艘,族中有人擔任綱首,同時亦雇有船長,每年備足瓷器、茶葉,絲綢、鐵器,土產等南下占婆、三佛齊國、阇婆國,亦有遠至大食國,若沿途平安則每每盈錢無數。 “說你不知道,指你也看不見!大食國乃十分遙遠,船舶乃需要海上飄搖幾個月方可到達。很多大食客商需要時日周轉,便久居于我們泉州,甚有很多人久居不歸,在此成家立業。以前我在學堂,就有兩個大食國的書生,很上進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