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
書迷正在閱讀:無賴(ABO)、禁羽(ABO)、匹配陰謀(ABO)、天生不一般[星際]、野獸浪漫(ABO)、清穿之側福晉守則、在盜文里放征婚啟事的男人你們傷不起、現代關系、我的未婚夫是修真大佬、他是毒玫瑰
加豬油牛油,炸鵪鶉之類的食物也是常常能看見,但是在民間,炸油條都不是尋常小販能支撐得起的。 雖說如今已經有了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問題是,地里面種植糧食都不一定夠吃,哪有那么多地用來種植大豆和油菜?以至于民間明明知道棉籽油有一定的毒性,但是也有一些人家只能食用棉籽油。好在這些人家都比較窮困,就算是棉籽油都舍不得吃多少,這才不會造成中毒。 像是大戶人家,往寺廟里面捐錢容易,而若是肯捐獻一缸的香油,那就是絕對的真信徒,好施主!可以這樣說,這年頭,不管是信道,還是信佛,都是要花錢的,窮人最多能捐個門檻,有錢人才能點長明燈! 在這樣人均油脂攝入量一年都不會有幾斤的時代,你要拿大量的油脂去做肥皂?那勢必只能是奢侈品!只有中產以上的人家才能夠購買! 燒堿作為肥皂和玻璃中都需要的原材料,在這個時代,同樣不容易制備。三酸兩堿在后世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想要進行工業化生產,暫時可沒這個技術!天然的純堿也有,但問題是顧衡根本不知道哪有這玩意。鹽堿地里面應該有,但是你想要將鹽堿地里頭的純堿搞出來,這個耗費的成本也太高了吧! 你也可以用草木灰制取堿水,但是,這收集草木灰的成本大概比草木灰本身都要貴。何況,很早之前,人類就知道刀耕火種,用草木燃燒后余下的灰燼作為肥料,在農家,草木灰跟糞肥一樣,都是農家的財富,也就是城鎮人家會有草木灰出售,但問題是,以后大家都要用蜂窩煤了啊,又省錢,又省地方,家里人少的,連灶臺都不用壘了,弄個煤爐就能解決一家人的吃喝。那么,你難道為了收集足夠的草木灰去放火燒山嗎? 而這些若是不能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對于顧衡來說,根本就不具備實際cao作意義,平時搞點手工皂,小范圍之內流通也就行了。 因此,即便回憶出了相應的化學方程式,還搞明白了配比,但是因為顧衡根本不知道在自然界中,這些原材料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所以在短時間內,顧衡是不打算拿出來的。 因此,顧衡頭一個搞出來的,就是水磨坊。 顧衡上輩子住在南方,南方那邊水脈極多,因此,對于水力的利用也比較發達,當然,在顧衡那個時代,曾經那些都已經淘汰掉了。不過縣城曾經想要開發出一個古文化區,因此,復原了一部分的古代建筑還有相應的各種水利設施。像是什么翻車,筒車,水車之類的都有,那時候顧衡在上中學,還跟著學校一塊去參觀過一次。 他這輩子的記憶力可比上輩子強得多,許多原本以為已經忘記的東西如今也能回憶起來,加上他根據力學方面的原理,自己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因此,他直接叫人打造出了一個模型。只要弄上一個比較小的堤壩蓄水,那么,就可以用水力帶動相應的機器,舂米,磨面,甚至在那種水位落差比較大的地方,完全可以搞水力沖壓! 只是這些也就是放在南方才好用,北方這邊,從唐宋那會兒開始就總是缺水,降雨量也小,為了爭水,年年都會發生械斗,不像是南方那邊,經過多年的開發,雖說不至于遍地水網,但是大家一般都不會擔心缺水,反而擔心洪澇,如此,多修建一些小堤壩蓄水攔水,說不得反而能夠緩解南方的洪澇。 像是北方,最需要的其實是深水井,往深里面說,其實需要解決的是土地荒漠化的問題。 通過歷史來看,整個星球其實是在不斷變冷的,起碼在三皇五帝的時代,他們生活的地方其實還要偏北一些,便是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黃河一帶還有大象存在,可以說,那時候的氣候溫暖濕潤,南方反而因為太過炎熱,被視作是蠻荒之地。 但是后來氣候就開始發生變化,北方越來越冷,那些北方的民族生活也變得艱難起來,他們自然而然地開始搶奪農耕文明的財富。歷朝歷代,游牧民族的興起跟氣候少不了干系。越是寒冷,游牧民族的戰斗力越強大,不搶劫就要餓死,大家都知道該如何選擇。尤其到了后來,幾十年就有一次小冰河期,將中原王朝折騰得不要不要的。 顧衡又不懂什么雜交水稻,也不知道怎么制備土化肥?;蔬@玩意真不是隨便就能用的,什么時候該用什么肥料,都有一定的講究,若是弄錯了,說不定就是光長莖稈葉子,不肯結穗,到時候可就完蛋了! 顧衡倒是聽說一些海島上,因為常年有候鳥在島上棲息,那里的土壤就是最好的肥料,可惜的是,本朝雖說不禁海,但是大家出海都是沖著做買賣去的,誰會在意海上的什么島嶼呢? 因此,想要緩解小冰河時代到來之后帶來的災荒,最簡單的辦法莫過于引進抗旱耐寒的良種,還得依賴那些海商。也不知道那些如今是不是已經被歐洲人發現了,要是沒有,說不定還得跑美洲一趟。 顧衡覺得自己做得遠遠不夠,但是在圣上那里,這種對于水力的應用就有些驚艷了。主要是上輩子顧衡就算是工作了,也還是在南方一帶,對于北方的情況不了解,北方還是有些地方不缺水的,顧衡搞出來的這些自然也用得上。 圣上做事也是干脆,直接命人將圖紙印刷成書,發往能夠用得上的衙門,讓他們在當地推廣架設,作為吏部的考核項目,朝堂上一干大臣并不擔心這事沒法推行,因為這等器械,成本不高,但是使用起來卻極為方便,省去多少人力畜力,別的不說,那些家里有個幾千上萬畝地的地主肯定是樂意的,甚至,一些條件不那么充分的地方,為了能架設這樣的水磨坊,只怕一些地主能自掏腰包疏通水利,這對于底層的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第25章 (大修) “總算要結束了!”賈赦隨手將手里的書往旁邊一丟,露出了一個放松的神情,“最近真是要累死了,每個先生都要考試,要是考不過,我覺得他們能掐死我!” 水昕在一眾伴讀之中,雖說經義學得不怎么樣,但是詩詞格律卻學得不錯,宮學里頭,負責這方面的那位嚴先生就挺喜歡他的。饒是如此,他對于以后不用繼續在宮學讀書還是很高興。 讀書古往今來都是一件苦差事。當年□□皇帝雖說不是個睜眼瞎,一開始也就是粗粗認識幾個字而已。但是他卻是個好學的,一邊打仗,一邊手不釋卷。等到他有了兒女,就要求兒女也要好好讀書,這才有了宮學的存在。宮學就是這個時代典型的精英教育,選擇的都是翰林學士乃至內閣學士,不管是哪個皇子,都需要接受嚴格的教育,要是考試不通過,你就老老實實繼續在宮學念書吧! 好在皇家對于經義的要求不高,但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