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
書迷正在閱讀:無賴(ABO)、禁羽(ABO)、匹配陰謀(ABO)、天生不一般[星際]、野獸浪漫(ABO)、清穿之側福晉守則、在盜文里放征婚啟事的男人你們傷不起、現代關系、我的未婚夫是修真大佬、他是毒玫瑰
又不喜歡這些道德文章,實在是沒意思!” 一邊,江殊也是一副深以為然的模樣,別看他父親江澈曾經想過通過科舉入仕,但是江殊是真沒這個想法。小孩子都是喜歡玩樂的,這邊一節課下來,大半個時辰都過去了,正常的小孩子,哪有這么長時間的專注力,江殊早就聽得不耐煩了。 尤其,他們這個年紀,就算是到了宮學,也是啟蒙階段,在問過了幾個孩子在家大致都讀過三百千之后,先生就開始直接叫他們讀,一開始也不解釋其中的意思,就是先領著念幾遍,然后就讓他們資格度,反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你們盡管讀就是了。這般教導,能叫人有多少興趣,那才叫奇怪了呢! 顧衡上輩子也是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那個時候,做老師的,都得持證上崗,怎么教書,都有一定的章程,如何會像是現在這些先生一般,顧衡也是難以適應。 最重要的是,儒學到了后世,已經完全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了,最多有一些國學家將儒學里頭的一些學問跟做事聯系在一起,其實說到底,還是叫人做人,而不是做事。瞧瞧四書五經,有一本書是正兒八經告訴你,什么事情具體應該怎么做的嗎? 可以說,儒學就是一門典型的務虛的學問,而經歷過上輩子教育的顧衡,卻是個務實的人。他要是出身寒門,在這個時代,必須要通過科舉晉身,那是沒別的辦法,但是如今,他有別的選擇了,自然就對這等國學興趣不大了。像是后世,學國學的多半是當做是興趣愛好,真正將這個當做正經學問的,也就是那有限的幾個文科專業。顧衡理工科出身,縱然記憶力不錯,讀書背誦對他來說沒什么問題,卻依舊不覺得四書五經值得他皓首窮經。 第15章 (大修) 有了這樣的想法,顧衡自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不過,他也不想活了兩輩子,還因為學習的問題被先生處罰,因此,他就一直保持了差不多的進度,先生教的那些學過了也就是了,至于更多的,那就算了。 賈赦果然是有先見之明,徒景瑞這個準太子倒是沒出過什么岔子,還在先生那里得了個敏而好學的評價,但是賈赦,江殊,徒景明三個,依舊是宮學里頭的困難戶,還是那句話,對他們來說,讀書能夠起到的作用是真不大。 賈赦被打過一次板子之后,賈源居然厚著臉皮給幾個先生送了重禮,表示自家孫子身嬌體弱,就算是學習上頭有些不好,還請幾個先生見諒,別把孩子打壞了云云。 差點沒氣得幾個先生跟賈源翻臉,將東西都扔出去。 賈源開了個壞頭之后,楚王府也給幾個先生府上送了重禮,表示他們這樣的人家,去讀書其實也就是鍍個金而已,不指望日后靠著讀書過日子,所以,幾位先生若是覺得自家孩子學得不好,還是多多包涵,就當他不存在就是了。 被這么一搞,幾個原本覺得自己是為學生負責的先生頓時感覺自己就是一腔真心喂了狗,自個辛辛苦苦,學生和學生家長都不領情,如此,那何苦來由?因此,之后,除了對徒景平和徒景瑞依舊嚴厲,這些先生對伴讀統統當做是過來陪讀的書童,誰教學生會在意書童的書讀得好不好呢? 倒是幾個文官家的孩子,他們一直很是努力,他們被弄到宮學念書本來家里也是不樂意的,他們自家都有家學,長輩也都是科舉出仕的,各家都有自己的竅門,何況,給皇子,哪怕是未來的太子做伴讀,難免要惹上一些是非,別的不說,將來科舉入仕了,都會有裙帶關系的嫌疑,何況,萬一徒景瑞有個什么不好,或許圣上心疼兒子,不會對兒子如何,那么,徒景瑞身邊的人都是首當其沖。 看看徒景瑞的伴讀配置,勛貴出身的,家里都有軍功傍身,這幾乎就跟免死金牌差不多,只要沒鬧騰得太嚴重,那么對勛貴,就算是有什么差池的地方,上頭也只能是睜只眼閉只眼。畢竟真正立國也不過就是一個甲子多的時間,那些開國功臣好些個如今還活著呢,現在就對他們如何,豈不是搞得皇家忘恩負義一樣。 宗室出身就更不用說了,那就是自家人,就算是有什么問題,也就是罰酒三杯的事情,而文臣呢,橫豎老徒家不缺讀書人當官,到時候只怕黑鍋又得讓文臣背著。 只是圣上已經有了旨意下來,這些文官就算是心里頭不愿意,也不能直接否了,要不然豈不是藐視皇權。這會兒又不是隋唐那時候,五姓七望那樣的世家對皇權壓根不在意,皇家想娶一個世家女,人家都覺得是委屈了自家的女兒,皇家想要下嫁一個公主,人家還嫌公主粗鄙!如今這個時候,文臣雖說依舊掌握了相當的話語權,但是沒有刀子,性命也就是在別人的一念之間,在一些非關鍵問題上,也只能服軟。 因此,那三位當初來念書的時候,家里就有了吩咐,許多事情少摻和,宮學里的先生都是飽學之士,能有他們輪流上課,是你們的福氣,你們老老實實聽課學習就是了,別的時候,盡量別插嘴。 只是,真到了那樣的環境下,許多事情真不是你說不摻和就不摻和的。 圣上既然已經決定了冊封徒景瑞做太子,因此,如今就開始帶著給兒子開小灶,給徒景瑞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看他什么時候真正收服自己的一干伴讀,圣上雖說不之前出主意,但是也偶爾出言指點幾句。 小孩子終究沒那么多心眼,徒景瑞本身身份上頭就有優勢,他又擺出一副負責任有擔當的樣子,還三五不時地給伴讀爭取一些額外的福利,不過一兩個月的功夫,即便是文官出身的幾個伴讀,如今對徒景瑞也心服口服。 這些事情,宮學里頭的先生自然也是看在眼里,他們就算是之前對圣上要冊封徒景瑞做太子有些微詞,但是在真正教導過徒景瑞之后,就覺得徒景瑞做太子也不錯。原配嫡子,性格看起來也寬和,也有些御下的手段,學習能力也沒什么問題,這讓他們想起來被當今追封為仁慧太子的先太子,如今的徒景瑞儼然已經有了那樣的雛形,這讓他們也覺得放心下來。 這些宮學的先生在認可了徒景瑞之后,消息自然也就傳到了文官階層中去,這個時候,大多數文臣尚且沒有跟其他皇子有什么扯不開的關系,畢竟,皇子還沒開府,文臣真正效忠的都是圣上,所以,若是儲位已定,他們也能松口氣,省去站隊的麻煩。不像是勛貴,如今已經被分化,一部分倒向了慧妃和皇長子,另一部分,被圣上強行放在了皇次子身邊。 徒景瑞在宮學里面表現良好,大家一直相信,三歲看到老,一個好學寬厚的皇子,總比一個粗魯,整日里想要打打殺殺的皇子強,不知不覺,一部分的文臣就站到了徒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