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9
堅守崗位的工人也是很大方的,比之前的工資再加百分之五十。 這樣下來,大家干勁十足。 一直持續到7月份,口罩廠的生產任務才沒有那么緊張。雖然不斷地向外界捐贈物資,口罩也沒有怎么漲價,但因為生產的量實在是很大,薄利多銷,呂梁在這段時間里面,也賺了不少錢。 他把之前兩個銀行的貸款全部還掉了。 不僅如此,還收獲了好名聲,原來的晶靈口罩廠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口罩廠,雖然規模大一點,但和其他的口罩廠比起來也沒有什么兩樣。但因為這一次疫情中晶靈口罩廠被很多的報紙和電視臺爭先報道,群眾知道了有這么一家不貪圖個人利益,有社會責任感的口罩廠。 很多醫院在選擇口罩供應時,也會優先考慮晶靈口罩廠。 所以在口罩需求逐漸飽和的情況下,晶靈口罩廠依舊一騎絕塵,得到十分良好的運營。 晶靈防護服廠也開始有訂單了,一開始都是虧著錢吆喝的,上個月終于扭虧為盈。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呂梁就和孟鵬光旁敲側擊提醒了好幾次,孟鵬光其他的不信,他就看呂梁口罩廠的發貨量,還有訂單來源。 心里面就知道事情不是他從新聞里面看的那么簡單。 所以很早就開始了防疫工作的布置安排。 這一次,盛市和附近的月市都有發生感染案例,只有周市一個感染者都沒有出現。省里面重點表揚了周市的防控工作,孟鵬光一時風光無限。 這也讓他清楚地感受到,呂梁,似乎是一個很有能為的人,并不是簡簡單單開口罩廠的小老板。 重新定義一個人,就能夠看出其中很多不同。孟鵬光給呂梁打電話的頻率明顯比以前高了不少。每一次呂梁說的話他都認真地聽,仔細推敲驗證,發現其中不無道理。 果然,高手在民間。 所以在呂梁提出要建設膠囊廠的時候,孟鵬光直接劃了一塊500畝的地,就在離口罩廠大概一千米之外的地方。 還牽線他和農商行做一筆低息貸款,讓他的工作更好開展一些。 終于,呂梁要開始步入藥業生產這個領域了。他開頭第一步,還是走的擦邊球的路,不直接生產藥,而是生產目前醫藥市場上混亂無比的膠囊。 2012年央視的節目,對“非法廠商用皮革下腳料造藥用膠囊”進行曝光。 這些毒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的附中。經過檢測,很多藥廠所用的膠囊重金屬鎘的含量超標。 事情雖然被曝光在2012年,但并不代表現在2003年市面上膠囊就是安全的?,F在的膠囊生產甚至更加混亂。 2000左右,國內中西藥品只要企業達到六千七百多家。以至于有些地方流傳著“想要當縣長,先辦小藥廠”的說法。 企業雖然多,但是規模都很小,而且整體水平非常的低。這些小藥廠除了資金不足、投入研發少、設備技術落后之外,還存在著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弱、低水平重復嚴重、盈利能力低,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等情況。 不少企業處在艱難的維持狀態,為了降低成本,只能從原料下手,膠囊用那么好的做什么,隨隨便便就行。 第九十二章 藥用膠囊作為一種藥品輔料, 主要是供給給藥廠用于生產各類的膠囊類藥品。呂梁記得當時節目里的調查人員在調查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同的膠囊出廠價差別非常大,同一種型號的膠囊按一萬顆為單位, 價格高的每1萬顆要賣上七八元甚至上百元, 而價格低的卻只要四五十元。 膠囊的主要生產材料是明膠,膠囊價格懸殊和明膠原料的差別有很大的關聯。 為什么有的膠囊那么便宜, 是因為它們使用了一種價格低廉的“藍皮”作為原料。這種用“藍皮”生產的明膠, 在業內一般被稱為“藍皮膠”,呂梁還記得當時電視上播出的“藍皮膠”原來生產的空地上, 堆得像小山一樣的東西并不是生產垃圾和廢料,而是用來生產“藍皮膠”各種碎皮子,看記者捂住鼻子的樣子, 就知道那不好聞。 所謂“藍皮”,其實就是從皮革廠鞣制后的皮革上面裁剪下來的下腳料。這些下腳料的價格十分的便宜, 一噸只要幾百塊錢。而根據的規定, 生產藥用膠囊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該是能夠達到食用明膠的標準。按照食用明膠行業標準使用明膠, 應當使用動物的皮, 骨等做原料, 嚴禁使用制革廠周之后的任何工業廢料。 因為皮革在工業加工鞣制中會使用含鉻的鞣制劑。因此使用藍皮加工的工業明膠,重金屬鉻的含量一般都會超標。鉻超標的話對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六價鉻對人體的毒性非常強, 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造成損傷,如果在體內蓄積。到一定的量之后便具有致癌性,還有可能誘發基因突變。 一旦鉻進入人體,但是和被清楚的速度十分緩慢。六價鉻會導致慢性中毒,從一開始的局部損害,逐漸發展到無可救藥。 現在距離這個事件被權威媒體報道出來還有將近十年的時間。盡管沒有被報道, 但這是行業內大家熟知的,呂梁當初在藥企做銷售的時候,就有所耳聞。 所謂劣幣驅逐良幣,因為藍皮膠的生產成本十分低廉,讓很多正正規規生產明膠的企業活不下去。開始逐漸也使用起了藍皮作為生產原料。 呂梁鐵定是要正規生產的,他不可能去賺這種黑心錢。但正規生產的成本很高,沒有辦法和那些廠子打價格戰。 這該怎么辦? 大破才能大立。 媒體是群眾的咽喉,也是不見血的利刃。只要現象存在,曝光就有可能。 根本不需要將近十年的累計。 因為疫情期間晶靈口罩廠的優秀表現,這里來了不少的記者,他們爭先報道晶靈口罩廠,搶著給晶靈口罩廠說好話,一方面是因為晶靈口罩廠足夠正面,足夠典型。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晶靈口罩廠對他們這些媒體朋友足夠尊重,足夠厚待。 來了住的地方是最好的,吃的東西是最好的,走的時候一人一箱子的口罩,那是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