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
不到,現在他真的能夠感覺到,沒錯。所有一切都分毫畢現,所有一切他都能夠掌控,甚至能通過靈力與身軀外的靈氣連接。此刻,他便是這天與這地。何等淋漓盡致的暢爽,只要一個念頭——啟動【育靈術】符箓。吸收靈氣。吸收靈氣。吸收靈氣。吸收靈氣。——點擊手機使用技能時,只能用育靈術籠罩二三十平米的范圍。但現在,在有如神臨狀態下,他能自由cao縱術法的力量。吸收靈氣。吸收靈氣。吸收靈氣。吸收靈氣。是的,這回他要使出一個一次性能給這三畝靈田都施上金坷垃的育靈術!好像已經過去很久,但實際上時間才過去兩秒,誰能說朕不英俊手中碧光蕩漾,叫周圍在靈田里忙碌的玩家都不由看過來。眾人齊齊張大嘴巴,然后看到——“轟!”——他炸了。字面意義上的炸了,轟然聲中,只見無數光點散落風中。圍觀的眾玩家:“……”沒有一個人露出驚訝神色。“又是一個忘記看時間的?!?/br>“神臨狀態下吸收那么多靈氣,但忘記計算時間,導致神臨狀態過了,吸收的靈氣控制不了,嘖嘖嘖,這些天炸了好多人了吧,教官都說了要量力而行,還不長記性?!?/br>“哎,你沒炸過?”“什么意思?瞧不起零級??!”“……沒有,哪敢呢?!?/br>作者有話要說: 皮皮夏:幸好玩家爆炸的時候是直接炸成靈氣了,不會出血,也不會到處亂飛殘肢斷臂,不然我們青華山豈不是會變成恐怖片片場?嘖嘖嘖,愛護師……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呀。三天輪休過去,已經返回防線,打著電話的師兄:……感覺師弟意有所指。第七十章昆源界。大燕皇城,燕京。這座四方城依山傍水,坐xue望龍,風水極好??罩杏钟幸粭l靈脈淌過,論起靈氣,比一些仙門也不差。本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有各大仙門修士常駐,別處再如何的災年,這里也風調雨順,家有余糧。就算是身無恒產的地痞乞丐,作為天子腳下百姓,過得都比其他地方好得多,肯經營上進的,不定能搭上仙門修士的線,不說把自己或者孩子送去仙門修行,光是修士們手里漏出的一點垃圾,撿拾好了賣出去,最低也能賺到一家人兩三個月的口糧。燕京百姓的日子如此好過幾百年,今年突然不行了。金湯防線距離燕京有一段距離,妖災魔潮也危害不到這地界,唯有瘋狂涌入的逃難流民們,拖家帶口而來,張嘴就要吃飯,又窮得要死,很多生著病,還有傷,即便官府征召人去修城墻也干不了,因為干不得重活,只能臟兮兮的,擠在城墻下躲風。燕京一座城,怎么養得了小半個大燕的百姓,反正燕京人就感覺糧價飆升,原本三四日能見一次的葷腥,更是徹底消失在了餐桌上,外出時街道上總有滿身骯臟的人在徘徊,一天能從親朋好友那里聽說五六起搶劫或者被偷的案子。這,給了你們墻洞住,你們竟然還要偷搶?果然,燕京之外的百姓,都是一群毫無廉恥之賊夫!燕京人罵罵咧咧,不知道今日,有人踏上了燕京的土地。是一穿花青道袍,披翠綠軟紗氅衣,束混元巾,戴碧色蓮花冠的中年道人。他臉頰瘦長,隱約鬢邊幾縷白發,攜一個同樣穿花青道袍的垂髻道童,從云端降下,步入第二疊城門。在三萬諸天,像是燕京這般一方大城,都有數疊城門。之所以是疊不是重,是因為這里說的城門,并不是并排布置在地上,而是一層城門上有一層城門,第二層城門上,還有一層城門。地上的城門給凡夫俗子,最上面的城門給羽客仙君,中間城門的,自然是歸普通修士走。昆源界是修逍遙道的青華太上仙君所護,幾千年來本地最大仙門青華道同樣主修逍遙,逍遙道風氣不喜奢華,也厭惡過多規矩,所以哪怕是燕京,也只粗粗分了這三疊城門。聽聞遠在一個名曰玉皇界的諸天,那里小城也會修五疊城門,大城修七疊城門,玉皇界最大的都城,更是修出了煌煌九疊城門,進錯城門會被罰款,端是一道莊嚴肅穆的奇景。倒是有小道消息,說當今大燕天子對玉皇界的九疊城門極為羨慕,覺得那才有皇家氣度,卻礙于青華道,不好說自己想修繕這皇城,私底下會講一些怨言,就不知是真是假了。不過就算是三疊城門,也看得那從未來過這般皇城富麗氣象的垂髻道童瞪大眼睛。但他的注意力只在城門上停留了一瞬,就轉去城墻邊。那角落里聚集了不少流民,都是老弱婦孺,進城也干不了什么事,只能縮在一起。他們臉色青黃泛紫,手腳如樹枝般干枯,皮貼著骨頭,看不見一點rou,雖非死人,更似死人。垂髻道童掃了一眼,便不忍想轉開視線,但他視線一轉,就看到這群老弱婦孺里,有一干瘦的黃毛丫頭,懷里緊緊抱著一個嬰兒。頭大肚癟的嬰兒氣若游絲,但那黃毛丫頭,卻是已經完全沒有氣息了。尸體與活人混在一起,若不是還有些修士路過時會好心施展幾個術法,這燕京成內外,早就瘟疫散布。垂髻道童看得腳步一頓,眼角卻突然瞥到前面的影子停下。他心里一驚,連忙收回眼神低下頭。然而已經來不及了,中年道人已經看到了他剛才所注目的人……尸體。“真是可惜,”只看了一眼的中年道人不咸不淡道,“昇明老兒雖然一直暗搓搓想撬動我青華地位,卻沒怎么想過青華真倒下了,他該怎么做?,F在光是統合這昆源一界之力,叫其他羽客和元嬰愿聽他的話,都能讓那老兒躁得把劍穗拔禿,至于安排無法上前線的煉氣弟子收容流民,開田種糧……他哪有那個腦子去想?!?/br>垂髻道童不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