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
,卻沒說什么應下了。倒是袖珞有些不解的拉了拉她的衣袖,輕聲問道:“小姐未曾同他們說過一句話,為什么如此抬舉他們?” 鄭姒抵了抵自己的太陽xue,笑道:“我也不清楚,就是冥冥中覺得,他們二人會成為鄭家最有出息的人?!?/br> 跟在她身后的清榕將她的動作收入眼底,回到鄭家之后,將此事原原本本的同鄭老夫人說了。 鄭老夫人聽了此事之后,認定這是鄭姒身上的地仙指引,心中非常歡喜,對大房所出的那對粉雕玉琢的雙生子也是越看越喜歡,慢慢的,鄭柏瑜就失了寵。 第7章 翡州城外有一個小小的疊翠山,星河苑就建在疊翠山半山腰一塊平整的緩坡上。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個園林周圍無高樹,晴朗的夜晚,能看到星海漫天,仿佛垂至樓前,故而得了星河苑這么一個神秘恢弘的名字。 鄭姒對這個新住處很滿意。 雖說原本說要離開鄭家時,她的態度很堅決,不過其實她心中并不太想投奔父親的那位好友。 無他,就是覺得這樣一來,她的一言一行全都暴露在了父親的眼皮子底下,怪不自在的。 如今陪鄭菱枝鬧了一通,竟鬧來一個這么好的小別墅,鄭姒覺得心里還挺美的。 她由衷的感謝鄭菱枝,感謝她自損八百,一通cao作,送她一個大好處。 不知她在祠堂過的好不好。 她感佩她的犧牲和奉獻。 不過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有得就有失,即便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也要付出代價。 鄭姒心中清楚這一點,所以她不待人開口討要,就上道的給了對方一點好處。 她得的是老夫人的恩惠,而老夫人活到這把年紀,兒孫滿堂,已經沒什么大的缺憾。她唯一盼望的,就是子孫成長成才,鄭家越來越好。 鄭柏瑜是二房的嫡子,又是鄭家的長子,而且年紀輕輕就在經商一道上顯露了一些天賦,于是自然而然的博得了老夫人的關注。 而大房的子女雖然也不平庸,卻一直以來飽受忽視。 因為老大鄭明成庸庸碌碌,無所建樹。 他是一個總體來說很平凡的人。 沒什么拼勁,卻也說不上懶惰,身上沒有什么閃光點,也沒有什么惡習,談不上好,但也沒有太差。 這樣的一個人,總會被人們下意識的忽視。 老夫人知道自己這個大兒子平平無奇,所以連帶著對他的兒女也沒有太大的期望。而大房一家不爭不搶,也不愛出風頭,所以老夫人長久以來,鮮少將目光落在那處。 這次聽了地仙指點,她不由得開始關注大房中的那一對小孫兒,發現他們果然勤奮聰穎,又玉雪可愛,于是越發喜歡讓他們陪伴在近前。 十二三歲的男孩心思還很單純,誰對他們好,他們就自然地喜歡誰,見祖母對他們慈祥和善,他們也越發的喜歡親近祖母。 并且在約莫十日之后,從京城傳回消息,說鄭琢和鄭璣如今年齡尚小,可以先試著參加一下本地的縣試,若是十四歲的時候能有個童生的身份,可以捐些粟米入國子監。 鄭姒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覺得父親的要求有點苛刻,在向祖母轉達他的意思的時候,還有些心虛氣短,為此,她特意從自己的妝奩匣子里挑了一枚成色上好的祖母綠扳指,準備送給她。 這是前些年圣上賞賜給尚書府的物件,母親寵愛她,將許多好東西都給了她。 她心想著,若是祖母心中不滿,這個扳指也是有些分量的,可以稍微抵一抵。 不過沒想到的是,老夫人聽說了這件事之后,頓時喜笑顏開,握著她的手說,真是祖母貼心的好姒兒。 若不是她笑的真心實意,鄭姒都差點以為她是在反諷。 她從五六歲記事開始,父親就已經當上尚書了,她自小身份尊貴,所以平日里交往的那些公子少爺也都是王公貴族家的子弟,他們到了年紀之后,都自然而然的入了國子監。 所以鄭姒一度以為,進國子監讀書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今日聽祖母拉著她的手一番絮叨之后,她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想法很天真。 稍微轉換一下視角之后,她很容易就將這件事情想明白了。 鄭家就好比一個小地方的暴發戶,而她爹鄭尚書,則是京城的大官。 她是個自小在機關大院長大的孩子。 而國子監,是直屬中央的名校。 她寫信讓父親走關系把親戚家的孩子搞到名校去,而父親說,這兩個孩子得先考過小升初,然后再交一筆擇校費,才能來名校里念初中。 想到這一層之后,她沉默了許久。 ……辛虧父親清正,沒聽她這個女兒的無力要求,選擇按章程辦事。 這么一想,老夫人聽到這件事之后的喜悅她也明白了一二。 縣試雖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考過的,但只要認真對待,還是很有希望的。 這道門檻不算難邁。 而捐粟米對于鄭家來說則完全不是問題,鄭家本就不缺錢,缺的是門路。 考過縣試的童生何其多,家境殷實的也不在少數,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能進國子監讀書。 他們需要人引薦。 這恰恰是最難邁的一道門檻。 如今鄭姒替他們解決的就是這件事。 這個朝代,出仕和當商人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在幾十年前,商賈的子弟甚至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鄭老夫人經歷過那個時代,所以鄭家的子孫能進國子監,是她原本從不敢想的事。 她年紀大了,眼花但是心明,知道自己的大兒平庸,二兒雖會鉆營算計,但是格局有限,又心術不正,愛貪蠅頭小利,很容易栽跟頭,很難有大成就。 而她的三兒驚才絕艷,一步一步打下鄭家如今的基業,讓她心中無比的驕傲。 可是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讓她白發人送黑發,讓她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痛處和遺憾。 她對自己剩下的兩個兒子沒什么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將期望全放在了自己的孫兒身上。 她寵愛鄭柏瑜,是因為他相形之下最出色。 可是前些日子在梧桐院鬧了一出,老夫人看出他被鄭菱枝耍的團團轉,又聽到鄭姒身邊的那個侍女毫不留情的評價他:是非不分,蠢得可以。 她不由得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這個孫兒,慢慢發現了一些讓她失望的缺點。 她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地仙給了她新的慰藉。 她又將自己的希望放在大房的鄭琢和鄭璣身上。 如今鄭姒帶來他們有機會進國子監的消息,如同在灰暗中給了她一束遙遠的光,讓她看到了一條高高的,向上走的路。 這是比鄭明禮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