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5
來的新犁車竟然散架了。農夫們面面相覷。年紀最長的老者彎下腰看了看散架的木塊,確定這東西是沒法修繕了,只能重新制作。然而他們家里已經沒有能夠用來做釘子的銅鐵了,只能用木頭和繩索制作新的農具,總是容易散架。更糟糕的是,再延誤幾天,今年春耕就來不及了。老者唉聲嘆氣。一名年輕人狠狠踹了腳散架的木頭,罵罵咧咧道:“還種什么地,反正等秋天一到,盜匪就來搶糧食了,咱們辛辛苦苦都是替強盜種的,老子不干了!”他又狠狠踹了幾腳壞掉的農具,把農具徹底踹得四分五裂。隨后他的情緒忽然崩潰,先是捶胸頓足地“啊啊”狂叫了一番,最后蹲在地上抱頭痛哭起來。剩余的幾人有的安慰他,有的則暗暗抹起眼淚來。北方已亂了數年了,自打叛軍攻入京城,朝廷被侵占,中原徹底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官府的能力越來越弱,各府能守住自己的城池就不錯了,鄉間的秩序近乎徹底崩壞。盜匪流寇橫行霸道,百姓流離失所。他們這些人剛剛熬完一個饑腸轆轆的冬天,原本的農具都被盜匪搶走或毀壞了,剛剛重拾心情打造了新的農具,轉眼又壞了。他們已經徹底鼓不起勁來了。反正,他們能不能活到今年秋收也未必。沒準再過幾天,他們就要被餓死了吧……幾人正頹喪間,忽聽遠方隱隱有聲音傳來。有人眼尖,率先看到遠處黑壓壓靠近的大軍,頓時嚇了一跳:“你們快看那里!”眾人忙扭過頭去,瞧見大軍,也都嚇了一跳。“匪軍來了,快跑??!”有人率先叫了一聲,眾人趕緊撒腿向樹叢茂密的地方跑去,在樹林間躲了起來。沒過多久,大軍開近,黑壓壓的隊伍從田埂上緩緩走過。農夫們咋舌,小聲議論道:“這軍隊怎么有這么多人,好長啊,根本看不到尾巴?!?/br>“他們是哪兒來的軍隊?那旗上寫得什么字?”“不知道……”這幾個農夫大都不認得字,只曉得那幾面旗子和士卒們的軍裝看著陌生,是他們從前沒見過的。但不管是哪路軍隊,反正都不是好人,千萬別出去才是。過了很久,穿軍服的人終于走得差不多了,但隊伍仍然很長很長,黑壓壓的,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孩子,人們背著包袱,推著板車,怎么看也不像是軍隊,倒像是逃難的百姓。那幾名農夫被這情形弄得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有這么多百姓跟在軍隊后面?他們這是去哪兒???”“你問我,我問誰去?”“該不是哪個地方又讓叛軍占了,所以官軍帶著百姓出來逃難了吧?”“可方才走過去的軍隊瞧著好威風,不像是打了敗仗的樣子???”“這……”“要不咱們出去問問?”面對一群老老少少手無寸鐵的百姓,農夫們的戒心顯然小了很多。終于,有一個人鼓起勇氣跑了出去,接近那些逃難的百姓。余下的幾人繼續在樹叢里等著。又過了好一會兒,出去的那人終于回來了,竟然帶著滿臉的興奮。“怎么回事?”眾人忙圍著他詢問。“剛才走過去是蜀軍和延州軍!”那農夫道,“后面跟的是京城的百姓,蜀軍和延州軍把京城里的叛軍打敗了,這些百姓是要跟著他們回蜀去的!”眾人都聽傻了。這什么亂七八糟的?蜀軍和延州軍把叛軍打敗了?那不是很好么?可京城的百姓怎么又要背井離鄉地去蜀地呢?面對眾人困惑的臉,那農夫又把剛才聽來的這段時日京城發生的事全部轉述給了眾人聽。眾人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消化這些內容,頓時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這么說,那朱府尹和謝將軍可是大好人??!”“是啊,其他軍隊也太過分了吧?”“那不才是正常的么?反倒是蜀軍和延州軍,天下竟有這么好的軍隊么……”眾人忽然沉默了一會兒,忽然有人道:“要不,咱們也跟著他們走吧。聽說蜀中乃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不說,最要緊的是太平。咱們也跟著朱府尹他們走,不必提心吊膽地留在這里好么?”眾人愣住。有人立刻搖頭反對,有人遲疑,有人若有所思。“咱們生在這兒,長在這兒,這是咱們的家鄉。那成都府山高水遠,咱們也只是聽說那兒好,怎就能決定跟他們走?太草率,太草率了!”“可留在這兒,咱還能有活路嗎?咱還能活幾天?”“是啊。京城那么多百姓都愿意離家跟著他們走,就說明走了比留著好?!?/br>“不行,不行。反正我是不會跟他們走的?!?/br>幾人說了半天的話,因京城百姓的隊伍實在太長,竟走到這會兒還沒走完。不過也快了,他們已經能望見隊伍的尾巴了。有人咬了咬牙,率先站起來道:“不管了,我現在就回去收拾東西,帶上家人,我跟他們走!”說完就往村莊的方向跑。其余幾人又遲疑了一會兒,陸陸續續拿定主意,不斷有人從樹叢出來,回去收拾行囊。也有人觀望再三,最后還是放棄了沖動,選擇繼續留在家鄉…………天快黑時,大軍在一條河邊駐扎下來。士卒們先去幫助跟隨他們的百姓安頓,并將更加干燥溫暖的地方讓給百姓,隨后才開始自己的扎營。衛玥來到朱瑙身邊,道:“今天這一路上又多了幾個村子的人跟咱們一起走。照這樣下去,沒準回到成都的時候,咱們能多出七八萬人來?!?/br>“哦?”朱瑙并不驚訝,歪著頭思索,像是在盤算回去以后要怎么安頓這么多人。衛玥道:“這么多人,咱們回去以后安頓的了么?”朱瑙笑了笑,道:“可以。只是這一路上難免艱難些?!?/br>不管是蜀軍還是延州軍帶的糧食,都不可能喂飽這么多百姓的肚子。不過百姓跟隨他們離開,都是攜帶了自己全部身家的,身上多多少少有些干糧。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也不用他們接濟。加上這沿路采采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