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0
和徐瑜等人整理卷宗,忽有官吏來報:“州牧,盧少尹托人送了一份信來。他的馬車方才已經出城了?!?/br>朱瑙一挑眉,并未對盧清輝的離開發表什么意見,只伸手道:“信拿來我看看?!?/br>官吏忙將信封送上。朱瑙拆開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紙。里面一共兩張紙,其中一張皺巴巴的,儼然是沾過許多水漬又干涸。他看了幾行,有些意外。過了一會兒,邊上的徐瑜問道:“他寫了什么?”朱瑙道:“這不是給我的信?!庇謱蓮埣堖f過去,示意徐瑜自己看。徐瑜忙雙手接過,看了幾行,也是大吃一驚。盧清輝所留下的不是什么書信,而是兩篇文章。一篇是,上面洋洋灑灑痛陳袁基錄十數條大罪,言成都府斬殺袁基錄乃匡扶社稷,替天行道。另一篇則是盧清輝的,文中亦細數他自己多條瀆職之罪,自愿免官革職,離開蜀中。兩篇文章,便將蜀中動亂之責任全攬在袁基錄和他自己身上了。如今朱瑙進駐成都,雖未即位成都尹,可他斬殺袁基錄,盧清輝又辭官離去,即便他有本事平定亂局,可留人口舌、遭受口誅筆伐卻也是在所難免的。而盧清輝的這兩篇文章一旦布告天下,雖不至于就讓朱瑙名正言順,卻好歹為名正言順做了套功夫,往后便有說辭擋去一些詬病。徐瑜看完之后,不由心緒萬千,抬眼望向朱瑙。朱瑙笑道:“這還真是盧少尹會做的事?!鳖D了頓,向官吏吩咐道,“將這兩篇文章拿去布告吧?!?/br>=====又過兩日便到了月末。是問斬袁基錄的日子了。午時左右,關著袁基錄的囚車從官府中駛出來,聞訊而來的百姓們早就把街道兩旁全擠滿了。囚車在城中駛了一圈,老百姓往車上丟的石子泥巴差點沒把囚車裝滿。袁基錄亦被砸得傷痕累累。要不是官兵攔著,只怕囚車沒拉到行刑點袁基錄就老百姓被砸死十七八次了。到了行刑點,涌來圍觀的百姓再次將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幾乎是萬人空巷的場面。盧清輝戴著草帽擠在人群中,人太多了,即便有侍從保護,他仍然被擠得東倒西歪。他的侍從躍躍欲試地問道:“公子,我們要擠進到中間去看么?”這種事情雖然有失體面,但想想從前袁基錄折騰盧清輝的時候,便覺得看袁基錄被斬首是讓人非常痛快過癮的大好事。盧清輝道:“算了算了,還是出去吧,太擠了?!?/br>他的侍從只能護著他退出人群。他前兩天就讓馬車先出城去等了,便是為了讓人以為他已經走了,免得還有事務來糾纏他。實則他仍留在成都城里,便是不想錯過這一天。等他們好容易擠出人群,只聽人群里面傳來歡呼聲,由內向外蔓延,所有人都歡呼起來。盧清輝亦被這情緒感染,跟著笑了一笑。過了一陣,他來到城門口,城外已經有人牽著馬等他了。他翻身上馬,最后回頭望了眼他待了數年的城池,腦海中閃過許多張臉,最后一張讓他心煩地把五官擰成一團。片刻后,他一踢馬腹,道:“走了!”駿馬嘶鳴,揚蹄遠去。92、第九十二章朱瑙進駐成都后,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總算將官府中各類卷宗公文清點整理的差不多,也對成都府的各種政務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他打定了主意不會立刻繼任成都尹,而是先掌握實權,等把成都府治理好了再冠上頭銜,就更順其自然??伤惺孤殭?也總得有個能拿得出手的名頭,要不然他始終頂著個州官的頭銜卻在都府里指揮,實在說不過去。為了這事,徐瑜還為了這事專門找他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比較好的辦法。朱瑙倒是一點不覺得為難:“這個簡單!”他馬上抽出一張紙,提筆蘸了墨,在紙上洋洋灑灑寫了幾行,遞給徐瑜:“徐少尹,你看這個是這么寫的吧?”徐瑜拿到手,一看就嚇了一大跳:朱瑙竟是自己冒充朝廷的口吻寫了一封委任狀,任命他自己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有權對地方官吏行使督查和彈劾。這樣一來,他在成都府做事就有名頭了。徐瑜抹了抹額頭:“這、這可是矯造詔書啊……”朱瑙點頭:“是啊?!?/br>徐瑜:“……”他默默把矯造詔書要承擔的罪名咽了回去。朱瑙殺頭的大罪做了沒有十件也有八件,還差這一件么?不差了。不多會兒,虞長明被朱瑙叫來了。朱瑙把自己剛寫好的任命詔書交給他,吩咐道:“給你一個任務。你明天帶幾個人出城,然后裝成京中使者再回來,到官府把任命詔書念一下。嗯,這樣差不多就行了吧?!?/br>虞長明打量了一下手里字跡潦草充滿涂改痕跡的詔書,無語地“哦”了一聲,拿著詔書走了。……解決了名義上的麻煩,朱瑙官跳三級,當上了監察御史。往后便開始正兒八經地做事了。毫無疑問,他上任后的頭一件事仍是減免賦稅。要知道蜀中本是天府之國,物產豐美,奈何遇上連年天災,又碰上袁基錄多年□□洗禮,這才弄到現在民生凋敝的慘狀。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與民休息,恢復民生。朱瑙查了一下成都府原本的賬目,成都官員貪腐的問題自是有的,不過這倒不是最嚴重的。袁基錄的惡劣之處在于他不務政事,卻極其貪圖享樂。他設置了很多供他取樂的機構,甚至還專門養了一批為他物色美女的官員,光這一塊官府每年就要支出大量的銀錢。而且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袁基錄這樣的府尹在,成都府的吏治風氣著實糟糕,官府中處處是浪費奢靡的現象,光每月官員們花銷的酒水費就足夠一戶普通百姓過兩三年。其實徐瑜和盧清輝都不是貪官,也還算勵精圖治,可他們把成都府越治越差的原因便在于官府的開支實在太大,他們不得不向百姓征收更多苛捐雜稅來填上空缺。于是朱瑙接手之后,立刻將多余的機構裁撤,冗官冗吏也撤去許多,新的官府一切用度從簡。如此一來,開支節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