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9
做了考題,問這些考生解決之策。若是有答得好的,正好可以送往并州歷練一番。然而歷來科舉都考四書五經、詩賦策論,但蕭止戈手中缺人,缺的不是紙上談兵的人,而是踏實務實、能給他解決問題之人才。這些考生本來信心滿滿準備充足而來,待聽到考題,不少人眼睛都直了,接著額間便冒出了細細冷汗。加上蕭止戈天生一張黑臉,當了皇帝后氣勢更盛。往崇政殿的龍座上一坐,居高臨下的目光看過來,沒多大一會兒,就有滿心焦急又惶恐的考生腿一軟,癱坐在地上嚎啕起來。季安民打了個手勢,便有侍立在側的禁衛軍將那嚎啕的考生架出了考場。這一去,今科便與他無緣了。周圍其他考生定力強些的擦把汗便繼續凝眉答題;定力差些的,看著那被拖下去的考生已然亂了心聲,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下場……殿試整整答了一個半時辰。答完之后,考官將考卷收上來,考完的考生們則被請去偏殿之中暫歇。十八名閱卷官當場糊名開始批改考卷。批完之后再復核一遍,排出名次來。前十名的考卷再呈給蕭止戈,由他選出頭三名。因這次考題的特殊性,此次殿試閱卷與從前大為不同,蕭止戈亦一直沒離開,甚至還帶了奏折來打發時間。待下頭將那十份舉子的考卷呈上來,蕭止戈一一看過去,蹙起的眉目終于放松些許——至少這呈上來的卷子,都是踏踏實實給出了解決之策,不是那看這花團錦簇實則空無一物的空論。尤其是其中一份卷子,想法與他不謀而合,他心中隱約有了點猜測,又不太能確定,便擬定了名次,叫季安民再復核一遍。季安民亦無異議之后,方才又請了那些歇息的舉子到崇政殿中,由傳臚當堂宣讀名次。一甲三人,賜進士及第,分別是周鶴嵐、卓清泉、郝長風。其后二甲一百一十二人,賜進士出身;三甲二百二十三人,賜同進士出身。此科一共錄了三百三十八人,在后來記載之中,乃是蕭止戈在位之時,錄用人數最多、也最為寬松的一次科舉考試。而這一科的三鼎甲亦是名副其實,出仕之后更是以滿腹學識為民謀利,即便在多年后亦是后世臣子之典范。蕭止戈點出了頭三名,卻沒有給他們定名次,他點了點手邊的考卷,沉聲道:“爾三人答卷各有所長,朕亦無法抉擇。但并州事急,故而當堂加試,答得好的,便是狀元?!?/br>接著便給三人賜座,就三人答卷之中所說之策一一提問,君臣一問一答,時而平和,時而激越,待問題問完時,已經是黃昏日落時分。蕭止戈難得在外人面前露出一絲愉悅神情,提筆沾了金墨題名,欽點周鶴嵐為狀元,郝長風為榜眼,卓清泉為探花。“你們可有不服?”三人跪地謝恩,無有不服。隔日,又有傳臚持皇榜在貢院大門之前當眾宣讀。二甲三甲進士們也都各有去處。三鼎甲破格被蕭止戈封了官。榜眼郝長風與探花郎卓清泉分別封博凌郡郡丞和博明郡郡丞,瓊林宴后便動身去并州赴任。而狀元周鶴嵐則留京入了太府寺,封了個從五品的太府丞。狀元入太府寺,榜眼探花去并州地方歷練,都是帝王重用之兆。加上當日三鼎甲與皇帝的君臣問答也被傳揚出來,又激起了不少學子的熱血——當今圣上求才若渴,只要能考得好功名,不愁不能出人頭地。一時之間貧寒人家讀書之風盛行,而即將到來的瓊林宴也越發叫人期待。*瓊林宴這日,蕭止戈與安長卿一同出席。先前殿試因有周鶴嵐的緣故,安長卿為免瓜田李下,主動避嫌。如今塵埃落定,倒也不必再故做疏離。光祿寺將瓊林宴辦得熱鬧,一、二甲進士都能列席與君同飲,三鼎甲的席面更是鄰近皇帝,方便皇帝召他們說話。開席之后,鼓瑟齊鳴。蕭止戈和安長卿舉杯與眾人同飲。酒罷之后,蕭止戈又看向次席的周鶴嵐三人,道:“你們三人即將為國效力,如有所求可說與朕,朕可滿足你們一人一個要求?!?/br>三人面面相覷片刻,郝長風與卓清泉尚未摸透帝王性情,便都遲疑地看先周鶴嵐。畢竟據傳周鶴嵐曾是雁王手下,想來應該是見過陛下的。坐得最前的周鶴嵐略一沉吟,便起身一揖:“謝陛下,臣確實有一心愿未償?!?/br>蕭止戈眉頭一挑:“哦?你說?!?/br>周鶴嵐便道:“古人言先成家后立業,如今臣將滿弱冠,卻尚未定親,故想請陛下為臣賜婚?!?/br>沒想到他要說的竟然是這個,蕭止戈詫異地看了安長卿一眼,用眼神問他:你沒告訴他?安長卿略一頷首,無聲回答:告訴了。先前蕭止戈便提過,若是周鶴嵐高中,便會為他與安嫻鈺賜婚,叫安嫻鈺風風光光地出嫁。之后周鶴嵐果然高中,周母請了媒人上雁王府說親,安長卿便將這事知會過他。只是沒想過他再次在瓊林宴上當眾提出來。他平白浪費了一個好機會,分明是知道私底下那些難聽的傳言,借機要為安嫻鈺正名——這婚事是他親自向陛下求來的,而不是雁王挾恩逼迫于他。但此時蕭止戈只能順著他的話往下說:“哦?鶴嵐可有心儀女子?是哪家小姐?”“臣心儀之人,乃是雁王胞妹?!?/br>周鶴嵐又朝安長卿一揖,緩聲道:“從前在雁州之時,安小姐辦女學為雁州女子啟蒙。臣曾有幸目睹其風采,一見傾心。只是當時臣只是一介白身,亦無顯赫家世,不敢癡心妄想,這才萌生了科舉之思。如今蒙陛下不棄,欽點為狀元,遂觍顏求雁王將胞妹下嫁于我,鶴嵐此生只求一人相守,定不相負?!?/br>說完,又是長長一揖到底。蕭止戈神情越發緩和,撫掌贊了一聲好字,卻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轉頭問安長卿:“雁王可答應?”安長卿笑著頷首:“周公子人品貴重,是值得托付之良人?!?/br>蕭止戈聽完,當場命人擬了圣旨,為周鶴嵐與安嫻鈺賜婚。周鶴嵐捧著那卷珍貴萬分的圣旨,眼神微微顫動,再次謝了恩。賜婚之后,瓊林宴繼續,但眾人話題的焦點,卻變成了周鶴嵐請陛下賜婚之事。等瓊林宴結束之后,這狀元賜婚的佳話便傳了出去。先前那些謠言不攻自破,從前私底下說了不少酸話的人更仿佛吃了沒熟的酸梅子,牙都快酸倒了,卻到底再不敢多說一句閑話。畢竟陛下親自賜的婚,誰敢再置喙?而周鶴嵐捧著賜婚的圣旨回了周府,之后沒多久就請了大媒,親自挑選了三十六種吉物,騎著高頭駿馬,以比狀元游街更為莊重的姿態,親去雁王府提親。提親之后便是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待兩家定下成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