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2
地朝著巷子外走去,就出發了。定北城的事像當初老王離開一樣,都交給了二把手。景行之的二把手年紀比他大,可這回是紅著眼來送這位小長官的。無他,景行之年紀小,可心胸不小,教人的時候從不藏私,一副恨不得早日讓二把手強到能拋開他干活的樣子。當然,景行之真心也是這么想的。景行之掀開簾子,沖外面揮揮手,就當和大家告別了。結果沒想到,巷子里也有人折騰了一出。好幾個嫁人的年輕媳婦和年輕夫郎從一家走了出來,手里帶著幾個荷包。景行之面上波瀾不驚,心里慌得不行:還一群,這是想要我走不出定北城嗎?柳方在他身后小聲哼了一聲,聽得景行之頭發都在一麻。不想那打頭的,曾經說過景行之如何如何好的姑娘,沖著柳方笑了笑:“柳夫郎,我們做了幾個荷包,送阿燈的,可以給他嗎?”阿燈從里頭爬出來,從他爹身邊拱出小腦袋,甜甜地笑著道:“云jiejie,是給我的???你真好!”景行之趕緊把兒子拎到馬車門口,任由他那張小嘴兒甜甜地這個jiejie,那個哥哥,收了一個又一個的小荷包。景行之側過身回頭,小聲道:“放心了吧。手可以拿開了?”柳方紅著臉,從景行之腰側把手收回去。等阿燈收完了東西,馬車出了巷子。柳方才道:“還不是看你的……”阿燈嘴甜也不會那么受歡迎。“我只給你看嘛?!本靶兄畱醒笱蠡匾痪?,懶散地躺在柳方的腿上,似乎是覺得不舒服,還蹭了兩下才找著個最舒服的位置。柳方點點他眉心,又笑起來:“阿燈都沒你撒嬌多?!?/br>“不可能,我哪有他撒嬌多?”景行之不信。阿燈湊到他臉側,也不服氣了:“明明阿爹多!”景行之眨眨眼,問:“真的嗎?哎呀,我想不起來了。我好困,先睡會兒?!?/br>阿燈看他爹一眼,踩著毛絨絨的攤子走到阿姆身邊,小聲道:“阿姆你看,我爹他又撒嬌了……”柳方笑著小聲道:“你阿爹起得早,可能真困了,讓他瞇一下好不好?”阿燈聽了,按捺住想找爹玩的心,點了點頭。好吧,就讓阿爹先睡好了,再陪我玩。阿燈乖巧坐下,拿起一份小畫冊,輕輕地翻頁看了起來。小畫冊是柳方弄出來,孩子大了,配套的玩具小汽車什么的難弄,書冊和畫本總不能缺。于是市面上便又多了許多的兒童故事和兒童畫本。等阿燈整個人小人兒沉浸在書里,他爹又睜開了眼,笑著看著他認真看書的模樣。阿燈專心地看了四五頁,猛地偏頭一樣察覺不對,一把撲進他爹懷里:“爹,你又哄我!你沒睡!”“不是,我睡了。但是我夢到我的乖乖在看書,爹爹一欣慰就醒了?!本靶兄ё∵@個小球兒,開始解釋。“那你給我講故事?”阿燈坐起來,提要求。景行之也坐起身,但他攬過阿燈,將簾子掀開:“今天沒故事,你再看看定北?!?/br>說起來,阿燈是江南懷上的,但他在京城出生,出生后沒多大就來了定北。他小小的生命里,所有自己能記起的記憶,可能都屬于定北。但這一離開,阿燈很久都回不來這座城市了。甚至因為他的成長、長大,他還會遺忘掉很多關于定北的東西,最后對于定北只有模糊的“我小時候在這兒呆過”的印象。可他這會兒對這座城市的喜歡也是真的,他對這座城市的熟悉、眷念也是真切的。夫夫兩看著阿燈趴在窗口,一處一處叫出名字,看著小家伙的目光里滿是溫柔。離開不是結束,是新的開始。阿燈可以見識到京都的雍容,也可以去品味江南的清麗,還有很多很多地方的風景,等著他去一一去看過。馬車從城內駛向城門口,一路上站在兩側送行的人漸漸多起來。阿燈光是眼睛看著,就發現人多到他看不過來。發現這些人好像都跟著自家馬車,阿燈回頭問:“爹爹,阿姆,他們是來送我們的嗎?”聽見童聲詢問,景行之和柳方還沒答,那些路邊上的人替他們答了。“是??!小少爺,我們是送大人和你的!”“小少爺不要走了,留下來吧!”順帶把你爹留下!“景大人,路上平安!”“一路順風??!大人!”好像一眨眼的功夫,街面上人便如流水般多了起來,將道路兩旁堵得擁擠。百姓熱情相送,景行之和柳方說了聲,出了馬車騎上馬。景行之在馬上沖眾人揮手:“不用送,散了吧!大家散了吧,回去做正事兒!”“豆腐坊的,早上正好賣豆腐呢!常家吃食店的,米鋪的,書鋪的……都回去,都回去!生意還做不做了?”“不做了!”“今日不做了!”“上午歇工!”馬車走在前面,景行之騎著馬在后面跟著,一路上倒不像要走的大官人,反倒像個收稅的兵丁,催著大家伙去做生意。讓賣東西的賣東西去,買東西的買東西去,要上差的上差去。可定北這三年,第一年是不納稅的,第二年、第三年納稅也不高,兵丁們只規矩地收該收的,從沒鬧過什么胡亂交稅的事!在百姓相送中,景行之一行人出了城。城外頭,是早候著的下屬官員們和當地鄉老。鄉老們一人手里捧了個扁扁的木盒子,官員們則懷揣著自己準備的儀禮。說到這木盒子,鄉老們都是一把辛酸淚。挺好一大老爺要走了,他們當然得表表心意,可萬民傘剛弄來綢緞,那邊上面說景大人不讓。好吧,萬民傘不行,咱們還有功德碑。結果還沒弄呢,又說不讓,讓大家不用忙,不用勞心勞力。萬民傘發展到后期,已經成了刷政績的手段,功德碑亦然。景行之覺得那些弄了沒意思,干脆就不讓忙活。他是一片好心了,但送東西這個也是當地百姓表達情意的方式。你不讓我們送,我們就不送了???鄉老們使勁琢磨,使勁琢磨,最后備下了手里的小盒子,今天這禮咱們非送不可了!136等景行之騎著馬帶著隊伍出城,同僚們上來送儀禮,全部給拒絕了。只有鄉老們的盒子過了關,因為都是學著應故的,只是學生們寫的名字。畢竟特別的是,正面寫著學生名字,紙的背面卻是這學生的學籍。從哪一年,哪一批,什么時間點開始什么時間點結束,都有詳細記載。一本本小冊子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