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
書迷正在閱讀:和系統語言不通是種怎樣的體驗、所有人都對我求而不得、簡總又在口是心非、事前煙、穿著女裝來種田、當你被黑粉造謠是gay、我磕的cp是真的、須盡歡(H)、我那個神仙發小居然喜歡我?(在柏)、太子替身會被玩壞嗎
縣試需五人結保,一名廩生作保。咱們村今年剛好夠五個人結保,不用找外人了。至于廩生,我打算找王秀才——”吳文韜說著看了豆豆一眼,見豆豆沒什么反應,繼續道:“王秀才是咱們吳家村學堂的夫子,為人正派,人品也可靠,最合適不過了?!?/br>吳軒哼了一聲,沒有反對??v然是曾經的情敵,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王秀才人品確實不錯。況且作保這件事是他們有求于人,自然沒有資格挑挑揀揀。吳文韜看他倆都沒有反對,道:“那事情就這么定了。依照往年的經驗,過了正月十五,公告就會貼出來了。到時候我們一起去報名?!?/br>“好,我趕車帶大家去書院找你匯合?!眳擒幍?。吳文韜又給了吳軒幾本書,是書院發給學子們的往年科考題目。“謝了!”吳軒道。這東西在書鋪里可買不到。——有了吳文韜給的科考題目,吳軒和豆豆又開始了閉關備考的生活。日子轉眼到了大年三十。大伯和田嬸子都來邀請吳軒兩人去吃年夜飯,吳軒拒絕了。闔家團圓的日子,他們兩個外人就不去打擾人家一家人團聚了。況且,他和豆豆雖然只有兩個人,但也是一個家??!兩人做了一大桌豐盛的飯菜,雖然色香味都不太全,但最起碼排場有了。吃飯的時候吳軒一個人干掉了兩大壇白酒,隨后借著酒勁裝瘋賣傻抱著豆豆要親親。豆豆沒防備被他親了好幾口。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吳軒揉著宿醉抽痛的腦袋,從床上爬了起來。吳大成特意叮囑過他,今天早上卯時正去祠堂祭祖。現在的吳氏宗祠是吳軒太爺爺吳業爍建的,當時還是前朝,吳氏一族地位凌駕于平民之上,所以宗祠也建的非常氣派。吳軒到的時候,大伯和吳文韜已經到了,正在給牌位前的長明燈添油。按理長明燈要一直點著的。但本朝以后,吳氏一族的財產被沒收,沒有足夠的財力供長明燈,這燈也就變成了逢年過節點一點。吳軒上前幫了一會兒忙,三爺爺和吳三成父子也就到了。五服以內的吳家主支,就剩這些人了。吳氏的傳統是五代一分族,上一次分族的時候是吳軒的太爺爺吳業爍。分族以后的連續五代人算一個大家庭,所有人一起排行,每一輩的長子是承嗣宗子。比如上一代的宗子是吳大成,這一代的宗子應該是吳軒,再下一代的宗子應該是吳文祥的長子吳佑英。但是吳軒這一代出了意外。族里的孩子都是七歲上族譜。吳軒上族譜那年,族長還是吳軒的爺爺吳既睿。吳老爺子不同意吳軒這個傻子做承嗣宗子,直接剝奪了他的排行,族譜上只寫了“吳軒”兩個字。承嗣宗子的位置寫了吳文韜的名字。當時吳大成雖然不忍心,但也改變不了老爺子的決定。他能做的只有在戶籍上,給吳軒保留了“吳文軒”這個名字。現在吳軒恢復了,最開心的是吳大成。他終于不用背負著對二弟的愧疚,自責于自己兒子搶了二弟兒子的宗子身份了。今天他把吳軒叫來,除了祭祖,最主要的就是為了在族譜上給吳軒改名。“為什么要改名字?”吳軒詫異。吳大成道:“功業既成,文佑千秋。你是文字輩的長子,自然應該在名字里加上排行?!?/br>“功業既成,文佑千秋?!边@是吳家族書里的句子,用來做他們這幾代人的排行。吳大成他們這一代出生的時候,剛好趕上改朝換代,為了低調,名字都起的非常接地氣非常樸實,沒有嚴格按族譜來。結果新朝并不計較這些,所以下一輩就又恢復了正常的排行方式。“哦,原來是這樣?!眳擒廃c頭,“那就加吧?!逼鋵嵲诿种虚g加一個“文”字挺好的。以后他和吳文韜他們聽起來就更像兄弟了。而且有了這個名字,省的他再起字了,直接“在下姓吳名軒,字文軒?!?/br>吳大成鄭重地取出族譜,在祖宗牌位前拜了拜,然后劃去寫在族譜最后面的“吳軒”的名字,再劃去文字輩承嗣宗子位置寫的“吳文韜”的名字,改成“吳文軒”。吳軒在旁邊看到了,好奇道:“怎么把文韜的名字也劃了?”三爺爺在他們身后捋了捋胡須,“因為當年大哥做族長的時候,把文韜寫成了宗子,現在你恢復了,自然要把他劃掉,把你換上去?!?/br>“三爺爺,宗子是什么?”吳軒還沒聽過這種說法。三爺爺看著他,笑容慈祥,“宗子就是下一代的繼承人,你做了宗子,你也就是下一任的里正,再下一任的族長?!?/br>“我,做里正?”吳軒指著自己的鼻子,不可思議道。吳大成改好了名字,也對他道:“再過幾年,你就跟在我身邊學習。等學得差不多了,我也可以退下來,把位子給你?!?/br>吳軒:可是我并沒有做里正的想法。算了,也不用現在說出來打擊大伯的熱情。等過幾年,他中了舉人,甚至中了進士,大伯自然就打消這個念頭了。——整個正月,村子里的人都在走親訪友,吳軒和豆豆沒親戚可走,只能繼續閉門苦讀。吳軒對豆豆的要求不高,只讓豆豆背誦典籍。而他自己,已經開始寫策論文章了。吳軒的腦子里確實記得很多優秀的文章。但那是別人的,不是他的,參加考試肯定要自己寫??夹悴诺倪@三場考試他不擔心,但考過了秀才以后,再往上,就不僅僅是死記硬背的東西了。鄉試不僅考經義,還要考詩文和策論。看過了這么多朝代的興衰,也讀過不少民生類的書籍,吳軒自認為他能對實務提出有效的見解。但困難的是,怎么才能用文言把他的想法寫出來。他畢竟不是真正的古人,沒有像這個時代的學子一樣從小受到長輩和夫子的熏陶。他寫的文章帶有很明顯的現代色彩,遣詞用句太過直白,文章結構也不夠規范。他唯一的優勢就是字寫的好看。但字再好,文采太差勁肯定也不行。吳軒苦惱地抓抓頭發,選了一篇辭藻異常華麗的文章,開始抄寫。先增加增加詞匯量吧!——景元十四年,正月十八。縣衙貼了告示,縣試定于二月十二日開考。第二天,吳軒借了大伯家的牛車,拉著王秀才,豆豆,吳文祥,還有同村一個叫吳琨的孩子去了縣城。到致遠學堂接了吳文韜,他們直奔縣衙報名。因為結保五人都是同一個村子的,王秀才又是學堂的夫子,報名很順利。二月十一日,縣試前一天。吳軒一行人提前到了縣城,準備在福升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