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2
太師打斷他:“你又如何得知?”“我親眼看見,那日秦王宴請新科進士,圣上也在,他們……”說著說著他就噤了聲,他忽然意識到,聽先生的意思,他分明也是知道這事的,那么朝中知道這事得顯然不止他,卻只有他一個人提。他看見又如何?皇帝若是不認,他說的就是假話,就是栽贓。“明白了?”狀元郎臉色發白,點點頭。“不要同陛下作對,圣上是明君?!?/br>他不說話,太師拍拍他的肩,進宮去為他求情了。出宮時遇上了洪閣老。洪閣老說:“太師后繼有人?!?/br>太師搖搖頭嘆氣。洪閣老寬慰他:“秦王為他磨刀,這是榮幸?!?/br>秦王就是最鋒利的刀,太師只怕弟子被磨廢了。宣和原本只是要謝淳愧疚,要他記住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到了太廟卻真的委屈起來,不知不覺就掉了許多眼淚,哭得累了就睡著了。這一覺睡了三天,他發燒了。高燒三天,宣和昏昏沉沉在床上躺了三天,醒來時十分無力,但總算腦子是清醒了。他知道是謝淳照顧他的,只是氣還沒消,應該說更生氣了。因為這事就是謝淳引起的,要不是他向著別人他也不會委屈地去太廟,更不會發燒,若不是謝淳,他哪里要受這樣的苦。因而見了謝淳還是十分不快,心中盤算著要如何行事,謝淳走到跟前他卻忽然計上心頭。“你是誰?”問得青鸞都嚇了一跳,方才不是還好好的嗎?謝淳倒是鎮定:“你不記得我了?”宣和搖頭,盯著他,似在思索:“我該認得你嗎?”謝淳盯著他瞧了一會兒,然后說:“那你記得你是誰嗎?”宣和一臉你是不是傻:“我是沈宣和,是寶郡王?!?/br>“不錯?!?/br>謝淳說完就出去了,太醫在外頭候著,商討許久,也沒弄明白怎么回事,發燒造成的記憶問題不該是這樣的,這倒像是受了什么刺激。按理說沒有外傷,沒有特別強烈的刺激是不至于失憶的。他們不能明著說秦王是裝的,只能說:“許是有些不愿憶起的事?!?/br>謝淳心中有數,他再進去問宣和:“想起來了嗎?”“沒有,”說完好奇地看著他,“我們關系很好么?”謝淳點點頭:“我是你相公?!?/br>宣和:???低估他了。他怎么能這么一正經地說出這么不要臉的話的?第87章宣和驚疑不定地看著眼前的人,仔細回憶了一番方才的言行,應該沒什么破綻。但他直覺謝淳是故意的,只是一時半會也不知道謝淳是怎么看出來的,或許謝淳其實也并不確定他是不是裝的,反正這樣說,不管他是真失憶還是假失憶,謝淳都不虧。趁人之危!原本裝到這里也就罷了,但是被人占了便宜,宣和百年有些不甘心,為了面子他也要繼續裝下去。他們根本不是這樣的關系,早晚會露出破綻的,得先抓個錯處揭穿他才好。養心殿內伺候的下人都已經麻木了,秦王只在陛下面前裝,皇上不在的時候,他該做什么做什么,與往日沒有半點分別。謝淳一來他便又是另一個樣子。王富貴等人原本還有些忐忑,秦王不叫他們說,他們便連圣上一并瞞著,雖說有秦王擔著,但這到底是欺君之罪,這般過了兩三日他們才琢磨過味來,皇上早就知道了。但在陛下面前他們仍舊是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皇上都縱著秦王了,他們還能不陪著么?今日就是,宣和本是躺在貴妃榻上的,一見謝淳他就站起來了。“失憶”之前,謝淳若是在他躺著的時候進來,宣和多半是不會挪位置的,如今卻有幾分拘謹的樣子,很好地演出了面對被自己遺忘的深愛之人時的不安與愧疚。不安是因為陌生,愧疚是因為遺忘。謝淳沒辜負他的賣力表演,進來喊了他一聲,觸及他的眼神便托著他的下巴深吻。他們彼此了解對方的身體,謝淳又故意在他身上煽風點火,這一下差點沒吻到床上去,最后一刻,宣和好歹記起了自己的人設,推開了人。謝淳就停下了,只是目光幽深,問他:“阿和什么時候能想起我?”宣和感覺自己的心都顫了顫。謝淳總是很克制的,現在卻放肆了不少。他半撐著身體,一半的重量便在宣和身上,分明是很有壓迫感的,卻因為他略微沙啞的嗓音,忽然停止的動作,叫人無端升起些愧疚之情。見他不說話,謝淳又一下一下輕輕吻著他,從眉心,到唇角,帶著安撫,夾雜著若有似乎的誘惑。這一刻,宣和真切地意識到,謝淳在出賣色相。他悄悄咽口水的動作沒有瞞過謝淳。謝淳眼神越發幽深,在他耳邊低語:“阿和,我們是夫妻?!?/br>你很會啊。很快宣和就無暇他顧了,謝淳了解他,知道如何叫他滿意。魂飛天外。過了這日,宣和雖然還是沒有恢復記憶,但已經開始上朝,處理戶部相關的事務了。正是收獲的季節,今年的收成比去年還差,朝廷若不免稅,百姓日子怕是要更難過。宣和原先提出的許多措施,總結起來其實就是財政赤字,他雖是戶部尚書,但這種重大政策顯然不是他一個人同意就好。原本幾位閣老雖然沒有明面上反對卻也說不上支持,他們在朝中影響重大,若是不支持,政令很難快速推行。但是到了如今,已經沒有什么別的更好的選擇了,照宣和說的做還有一絲喘息的機會。謝淳就更不要說了,只要是宣和說的,他極少有反對的。如今政令一下達,宣和便到處借了不少銀子來,國庫一下子就充盈了許多,這事還真是只有他去做。一般是商戶對對官家多是防備忌憚的,只有宣和,平日里同他們打交道夠多,身份又高,最重要的是他曾向買過戶部的欠條。如今拿出銀子的買“國債”的,與其說是信任朝廷不如說是信任他秦王。這樣重的擔子壓在身上,宣和也并不是很擔心。原書中那七年,本就是四年天災三年人禍,四年天災過去便是風調雨順,若是慢慢休養生息或許還有活路,只是昔年天災過去,不僅百姓窮,朝廷也窮,朝廷沒有銀子自然是要收稅。遇刺同時還有流民匪患要處理,不但要銀子還要要征兵,徭役一重,流民匪患更多了,簡直是惡性循環。到了第六年就開始有自立為王的了,鎮南王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