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7
罵了一句,然后才繼續說道,“荊益一帶戰事方停,如今百廢待興,主公近些日子派了不少人過去,你若是有時間,順便接個人過去,算算時間,他也該到蜀中了?!?/br>“接人?”陸燁挑了挑眉,讓他親自去接,那人面子不小。“諸葛孔明,和你年歲相仿,聽說尤其擅長內政?!闭f著,戲志才上下打量了陸燁一番,“說起來,阿菟也該到正經取字的年紀了吧?”整天聽身邊人喚自己乳名,陸燁也有些不好意思,“是啊,到年底就滿二十一了?!?/br>阿爹一直沒有說過這事兒,他也沒注意到自己一直被人叫的都是小名兒,現在想來,回去就得和阿爹說說。取了字,就該成家了。陸將軍暗搓搓想著,眼睛不自覺的瞇了起來。戲志才點了點頭,所以,陸少良為什么一直拖著沒給這小子補上冠禮?別說什么太忙給忘了,就陸少良那一回來恨不得把兒子捧手心里的模樣,忘了什么也不會忘了這事兒。戲先生心思一轉,而后嘴角抽了抽,該不會是避免家中有姑娘的同僚將主意打到阿菟身上吧?說是不同意阿菟和孟起在一起,實際上不還是在幫著他們,嘖……覺得自己猜的應該沒錯,戲先生拍了拍陸燁的肩膀,又將蜀中的事情叮囑了一遍才放人離開。這小子也算是他看著長大的,文和與文若平日里對他多有照看,連帶著他也不自覺的嘮叨了起來。又陸少良在前面擋著,他也不好擅自給這小子取字,回頭還是提一下吧,畢竟孟起一直沒成親原因大家也知道,那小子可不像阿菟那樣傻乎乎,真有閑言碎語也不會傳到阿菟耳中。再說了,他們阿菟像是經不起打擊的人嗎?呵呵,陸少良未免太天真了。覺得自己對陸阿菟的了解比陸偃這個親爹更多的戲先生哼了一聲,然后繼續在城里轉悠。真正比較起來,荊州益州雖然麻煩,卻比西涼和并州幽州好太多了,邊城的百姓與外族接觸最多,如西涼一般與羌人混居者還好,馬騰韓遂將西涼治理的很好,與烏桓匈奴相接的就沒有那么好了,那里的百姓甚至不以漢民自居,地處偏遠,沒有人在乎他們的死活。百姓剽悍,那都是被逼出來的。在邊郡待了兩年,再面對漢中蜀中這些百姓,戲志才怎么看都覺得面容和善。完全不知道他們家戲先生都想了什么,陸燁入蜀之前特意在關外等了一日,在接到人之前還特意讓系統和他說說諸葛亮究竟是何方大神。威風凜凜站在霸紅塵腦袋上的系統抖了抖腦袋,很快將能說的都說了出來。諸葛亮這個名字陸燁不清楚他還不清楚嗎,想他縱橫各種論壇網站那么多年,懟過的帖子比陸燁說過的話都多,別的不說,就這些東西知道的多。反正都是論壇和上看來的,說出來也不會被屏蔽,老油條系統表示現在亂成這樣了,他劇透起來無所畏懼!額……不對……他這甚至連劇透都算不上。在霸紅塵頭頂踩了兩腳差點被摔下去的系統撲到陸燁懷里,磨了磨牙繼續詞不達意語句不通的說。不管了,反正他是丞相粉,吹成什么樣都沒問題。于是乎,在長亭面無表情坐著的陸將軍,愣是聽了一上午的諸葛亮傳奇。在附近席地而坐的士兵們嘀嘀咕咕擠眉弄眼說了半天,這么大動靜也沒將他們家將軍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直到山邊有馬車過來。神情恍惚看著出現在視線之中的一隊車馬,陸燁捶了捶腦袋艱難的從系統的洗腦中清醒過來,說真的,要不是時間不對,他甚至想聽聽這家伙會怎么吹他。終于要見到真人版丞相的系統有些意猶未盡,【其實在江東看到嘟嘟的時候我就想說了,忘了說了,除了丞相,我還是嘟嘟粉?!?/br>陸燁有些茫然,【嘟嘟?】【???就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系統甩了甩尾巴,豆豆眼都快閃出光來了。【行吧……】陸燁揉了揉臉,扯了扯嘴角看著膽子越來越大的狗子,【你到底粉了多少人?】討好的在陸燁手臂上蹭了蹭,系統吐了吐舌頭,假裝自己什么也沒聽見。這可是三國啊,那么多男神,還能只挑一個粉不成?日頭偏西,天色漸晚,諸葛亮在路上便得到消息說入蜀后特意安排了人來接,只是沒想到會是陸燁。他沒有見過陸燁,卻聽過這小將軍的名字,除此之外,此次來蜀中更是陸偃一舉擔保的功勞,因此來之前便將這小將軍的性子琢磨透了。陸少良陸先生一番奇遇歸來,與曹公相見后立即被委以重任,雖然不知道陸先生和曹公見面時都說了些什么,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要變天了。曹公麾下能人無數,按理說即便陸先生早些年名聲斐然,失蹤了這些年也淡出了世人眼中,偏偏他交友遍天下,又是個不拘于禮樂教條之人,一回來干的便是震驚天下的大事兒。天下大亂,這些年在各州奔波謀劃的文臣謀士們,即便不在曹公麾下,又有幾個不是他當年的舊友?看著不遠處身姿挺拔的少年將軍,諸葛亮活動一番筋骨,打起精神來下了馬車。他原本沒想這么快出仕,有賢妻在家,無事熟讀圣賢書,琢磨琢磨的小發明,小日子過的快哉極了,可惜有個大嘴巴子兄長,就這么硬是被叫去了許縣。許縣是什么地方?那是如今天下士人趨之若鶩的所在。他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清楚,比起那些在曹公身邊勞心費力的謀臣武將們,于戰事一道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也就內政方面有他的用武之地了。前些年太亂,他家伯父遠在揚州也戰戰兢兢,又有兄長撐在前面,他便沒想過出仕,只待動亂停下來再想辦法出世為官。可惜這日子沒過兩年,就直接被兄長拎出來了。陸先生想了法子,帶著幾位好友走了幾處有名的書院,從中挑了不少可造之材,考效之后直接分到了各州縣中。書院之中寒門學子居多,豫州兗州的世族對此驚疑不定,只是那些意見都被曹公壓了下來,想來這般選人的法子不會只有一次。若真只有一次也就罷了,曹公也能壓下來,真要成了定制,天下世族還不得鬧翻天?這些年兵荒馬亂,他隱在民間,自然知道百姓中有才之人更多,只是苦于沒有出頭之路罷了,陸先生頂著世族的明槍暗箭干出來這么一件大事,他心中自然是敬佩居多。以往察舉皆有郡國長官把持,“權門請托”和“矯情竊名”幾乎已經擺到了明面之上,桓帝在位是弊端更勝,以至于到了胡亂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