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0
對佛祖說,末法之時,吾子吾孫為僧,披你袈裟,壞你佛法,有僧之名,行魔之道!這給了唐三藏不少啟發,許多龐然大物,乃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是一旦從內里亂起來,那也就沒多少時日了!唐僧覺得自己一時半會兒,武力值只怕遠遠比不過如來,但是呢,若是他能曲解佛經,歪曲佛法,那么,佛門也就是名存實亡了!甚至,唐三藏打算在佛門另開一道,名為佛門分支,實際上就是披著佛門的魔道。想到將來靈山將會化作魔土,唐三藏就覺得大快人心。當然,唐三藏并非那等毫無人性,殘忍暴虐的魔頭,他的怨恨,他的憤怒,對準的都是如來,并不會針對弱小。唐三藏本心是極為驕傲的人,他從不喜歡欺凌弱小,另外,他受夠了被人cao縱的滋味,因此,他希望能夠還百姓自由,讓漫天神佛不能繼續凌駕于百姓之上。只是,想要達成這樣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當年顓頊帝絕地天通,但是,天庭不過就是換了一種手段,繼續統治三界,無非就是通過天條天規,約束那些神仙不得隨意下界,減少了凡人與神仙之間的交流。從此,神仙變得不接地氣起來,等閑再也不會出現在人前,甚至到了后來,幾乎已經變成了傳說了。但是呢,絕大多數自然現象,依舊被天庭掌握,天庭說不能下雨,哪怕你就住在海邊上,也會遭遇嚴重的干旱。唐三藏呢,縱然胸中藏著不少的雄心壯志,但是呢,他如今也只能是藏在心里,頂多呢,就是跟孫悟空交流一下所謂的“佛法”。孫悟空原本不喜歡唐僧,無非是因為唐僧迂腐無能,但是呢,唐三藏卻并非這樣的性子,甚至,他很多時候,性情很符合孫悟空的口味,因此呢,孫悟空從一開始的時候,對唐三藏抱有八分的戒心,到如今呢,已經能夠隨意與唐三藏談笑了。這一日,看著唐三藏在那里注解佛法,孫悟空忍不住就是嘆了口氣,問道:“值得嗎?”孫悟空既然曾經經歷過菩提祖師的教導,其他的也就罷了,但是對于魔道,菩提祖師還是跟他提過的。畢竟,魔道算是道門與佛門共同的敵人,而孫悟空呢,性子也比較古怪,雖說修行的是正統的功法,但是呢,菩提祖師知道佛門對孫悟空的規劃,因此呢,一度很擔心孫悟空扛不住壓力,直接入魔,到時候樂子可就大了。因此呢,當年教導孫悟空的時候,別的常識沒有教,但是卻是將魔道的事情跟孫悟空說了一番,當然,主要是言辭恐嚇,表示真要是入了魔道,那便萬劫不復云云。唐三藏看著孫悟空那副神情,卻是呵呵一笑,說道:“看樣子悟空你是知道許多事情的,可惜的是,我并非剛剛入魔,實在是每一次的輪回,都讓我心中的魔障更深一分,如今,我再也不能成為當年那個金蟬子了!我如今所愿,不過就是為了報復如來,為了報復如來,我為什么不能入魔呢?”說著,唐三藏神情甚至帶了一些倨傲,他直接說道:“以我的天資,當年在佛門,我被視作下一任佛主,而入了魔之后,我日后也當為一尊魔主,既然如此,為何還拘泥于什么正道魔道呢?我在正道的時候,佛祖隨便一句話,就能將我的一切都否定,而我呢,為什么就不能否定他呢?”說著,唐三藏竟是大笑了起來,原本就俊美的臉一下子變得有些妖異邪肆起來,但是很快他又恢復了正常,看起來就是一副悲天憫人的形態了。對于這樣的唐三藏,孫悟空也真是無話可說了。他也不是什么多管閑事的人,對佛門,他可沒什么好感,能夠給佛門添亂,他真的是巴不得呢,尤其,唐三藏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在魔道上頭的修為,那叫一個一日千里,一開始的時候,他還需要借助于天魔之力蒙蔽其他人的感知,而如今呢,他已經能夠將魔氣收放自如,像是之前那一次觀音寺遇上黑熊怪的時候,觀音當面降臨,也不曾發現唐三藏身上的異樣。這也是觀音對唐三藏太放心了的緣故,唐三藏總是表現出一副禪心堅定的模樣,他本身跟腳也是不凡,即便是觀音其實精于他心通之類的神通,也難以從禪定功夫極為出色的唐三藏那里感知到什么,在她的感知中,唐三藏的情緒一直就是如同一汪深潭一般,古井無波。老實說,當年如來將金蟬子貶下人間,許多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畢竟,之前說金蟬子輕慢佛法,是真的有些牽強。實際上,諸天大能講道的時候,下面聽不懂的人難免要打打瞌睡,或者是轉移注意力,即便是當年道祖講道,到最后,紫霄宮中三千客,絕大多數也聽得睡著了呢!也沒聽道祖說這些大能輕慢道法,將人直接攆出紫霄宮。而金蟬子呢,不過就是稍微笑了笑,要是連這個都要問罪的話,當年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典故,也不至于流傳甚廣。不過后來大家知道金蟬子轉世為取經人之后,卻是有人有了另外一種想法,那就是如來是在給自個這個弟子鋪路。畢竟,作為如來的弟子,若是按部就班在靈山修行,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混到一個菩薩果位,但是呢,金蟬子轉世之后,若是完成了取經大事,返回靈山,就是新鮮出爐的一個佛陀了!可以說,對金蟬子安排得那叫一個明明白白,用心良苦。明面上確實是這個樣子,但是呢,在這個過程之中,金蟬子失去的那些,卻只有金蟬子自己知道。金蟬子曾經遇上了災荒,因為他年紀小,不比上面的兄長年輕力壯,因此呢,在家人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入口的東西的時候,大家就將目光看向了年紀小,只能消耗,而不會有任何產出,甚至路上還會拖后腿的小孩子身上,然后就是易子而食,金蟬子唯一的運氣就是,在他快要被殺了扔進湯鍋里頭的前一刻,有僧人用一石糙米將他換了下來,然后他就順理成章做了和尚。光是為了讓金蟬子勘破親情,類似的劇情就發生了足有五六次。馬蛋,次次都是如此,還不如是個孤兒來得讓人舒服一些。還有,金蟬子曾經深愛過一個女人,但是呢,最終,因為各種緣故,這個女人最終卻死在了他面前,而他對此卻是無能為力。但是沒人知道的是,很多年后,他也算是高僧了,回想起曾經的事情,想要給這個女人遷墳,最終卻發現,墳墓之中并無骨骼,而是一尊觀音玉像。別人說,那是菩薩化作了美人,點化與他,讓他勘破小情小愛。誰要這樣勘破什么小情小愛,這算是怎么回事呢?自己的愛戀,不過就是菩薩的一次所謂點化,自己的傷心,自己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