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0
書迷正在閱讀:虐渣劇情引起舒適、硬骨、本座是個反派(原名:弒神刀[重生]、影帝家的碰瓷貓、全世界都愛林先生、穿成炮灰要翻身、你看這個交際圈,它又大又圓、嫦娥上仙性別男、反派來讓師父摸摸毛[穿書]、超人回旋踢
顏料,最后畫出來的是一幅層次分明的畫——這就是西方交響的特點。滿、立體、注重層次。但中國、中國人的藝術,講究的是空,是寫意,是留白,是少即是多。一支毛筆,筆鋒落下,筆畫間線條的起落、粗細、轉折、飛白,什么樣的深淺濃淡都有了。不應該是對西方交響樂的拙劣模仿,那樣只會帶來雜糅的不和諧。一段散板出來,許喬率先用彈挑、輪指的手法由慢到快引入。大幅度的快推慢挽,回滑音的配合運用倏地勾住人心神。臺下評委們瞇了瞇眼,盯緊了這個年輕人。因為疲憊有些分散的注意力,經由他彈奏的手,一下被集中起來。在剛剛的樂聲中,他們感受到了一絲微風吹拂江面的輕靈感,他的彈奏太過自然了。洞簫與古箏、二胡的聲音也加入進來,齊奏中音色達到了和諧。偌大的音樂廳內,觀眾們越發安靜了,整個大廳只有那微風一般的樂聲,疲憊都好像被驅散不少。他們不由自主進入了這首曲子所勾勒的畫面中。是什么……是月亮,對,是初升的明月?還有風,是來自東方某個寧靜城市夜晚的風。不需要旁人解釋,聆聽的觀眾們已經明白,這奏出的是江面水波的聲音。那大阮沉沉富有節奏的一下一下,是船槳在擊水。短短一小段樂曲,竟在腦海中營造出了如此鮮明的畫面感。“它會讓世界看到聽到它獨特的魅力?!?/br>一副姑蘇月夜山水畫卷緩緩舒展開來。在箜篌、鼓、笙、洞簫奏出的恬靜旋律中,領奏的淙淙琵琶聲像點睛之筆,在平穩中描畫出起伏。那個美好的東方古城仿佛一幅單調的線稿上了色,有了清晰的顏色出來。旋律在平穩悠揚中呈上升之勢,情緒層層向上,樂曲不斷升高不斷推進,映照出明月上升的場景來。而沒等觀眾期盼月色徹底照拂大地,大胡等低音樂器音色驀然厚重起來。月色被濃云遮擋,光線暗淡下來。“咚——咚——”鼓聲也變得沉悶。極低、極沉的音色,牽動著觀眾緊張的心情。就在觀眾們為此揪心時,一個強拍,琵琶清越明亮的泛音響起,撥開層層云霧,天上皎皎一輪明月。“??!”有人心情激蕩,不小心發出低呼,趕緊捂住嘴。首席具備過硬的獨奏能力是基本要求。這場演奏中所有琵琶獨奏的部分,都由許喬來完成。在接下來,旋律升高,音色變得活潑起來,打破了悠悠揚揚,似是鏡頭一轉,從寂靜江面來到熱鬧街景。樂團齊奏,一片生機盎然的夜市圖景展露。……三十五分鐘的演奏,每樣樂器都在其中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再也沒有滿滿當當的嘈雜,有的只是無盡的引人遐想。原來音樂竟然有著這樣的魔力,可以帶領人一窺那陌生的東方世界嗎?在場人心里都不由冒出了這個疑問。心靈仿佛在那幽深壯闊的旋律中得到了洗滌,情緒都被牽動,同那幅畫卷里的人高興而高興,失落而失落。曲調由低向高不斷推向高|潮,江邊一沙鷗發出啼叫,猶如一個清晰的休止符。在黎明前夜色越發深沉,風輕了,云淡了,熱鬧都遠去了,萬籟俱寂。樂聲在輕撥弦音中迅速低下來,演奏在最后一聲琵琶低吟中結束,余音裊裊。一片寂靜。觀眾和評委們還沒有從震撼中回過神,連鼓掌都忘了。民樂團眾人彎腰向臺下致敬。然而觀眾們還是沒有反應,預想中的掌聲遲遲不舍得降臨。小春抱緊懷里的琵琶,看著臺下這詭異的情況有些不知所措。是他們做的不夠好嗎,為什么都……沒有反應?坐在評委席中央頭發花白的音樂大師率先站起來鼓掌,像是一粒擲入湖泊中的石子,激起道道漣漪。音樂廳內的觀眾們似乎突然驚醒,從各處傳來了掌聲。這四面傳來的掌聲如同溪流匯聚,最終匯成滔滔大河,響徹整個音樂廳,經久不息。音樂是凌駕于語言之上的。他們此時為那個古老國家的音樂傾倒。偌大的音樂廳內,包括評委們在內的所有人都站了起來。民樂團眾人觸摸著懷里、身旁的樂器,松了口氣的同時又有些茫然。他們本應該在演奏完就下臺的,觀眾們經久不息的掌聲卻讓這群年輕人不知所措。國內,音樂頻道的直播平臺上,觀眾們像是集體掉線了一般,許久都沒出現新增彈幕。[……怎么沒有彈幕了]有人忍不住弱弱問道。半晌,才有人回復他。[我失聲了,不知該怎么評價,太震撼了][隔著屏幕我都震撼成這樣了,現場聆聽的觀眾該有多刺激][音樂大廳柔和的燈光,像金色王冠輕輕落在他的頭上,我太愛許喬了]評委席中央頭發花白的音樂大師在學生的攙扶下顫顫巍巍走上臺,他先是與應文林緊握了握手,不住點頭肯定他們的演奏。緊接著走到許喬跟前,佝僂著腰伸出手,許喬放低身子,擁抱了這個老人。“好孩子?!彼牧伺脑S喬后背,目光里染上了所有人都看的出來的喜愛。他用口音濃重的英語說道,“你做的很好,孩子,沒有比這更好的了?!?/br>許喬聽出來他的英語帶著濃厚的意大利口音,猜測這位老人也許是意大利人或者瑞士人。[給大家科普一下,這位剛剛擁抱許喬,坐在評委席中央的老人名叫馬爾茲·格里芬,意大利人,是上世紀十位最偉大音樂家之一,也是十位中唯一還在世的。][太棒了吧,看看老人家這激動的]現場進行錄制的媒體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約而同拿出了手機。音樂廳內是不允許媒體采訪的,他們只能去各個樂團下榻的酒店等候采訪。“漢森,打聽一下來自中國的民族樂團住在哪個酒店,務必派記者守候在那里準備采訪,天吶你相信嗎,馬爾茲大師都激動得贊嘆他們?!?/br>“準備好采訪工作,中國的民樂團——什么?你們去了德國交響樂團的酒店準備采訪?不不,聽我說,趕緊去民樂團那邊等著,他們才是今天的主角!”“嘿,晚間新聞的標題名我都想好了,馬爾茲大師的擁抱,怎么樣?”……馬爾茲松開許喬,又一一與民樂團眾人握手:“你們都做的很好,孩子們?!?/br>好在他們是最后一支樂團了,觀眾們傾倒在他們的樂聲中,遲遲不肯離場,掌聲半天不愿停歇,這并沒有影響到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