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1
兒不認識,若是不看宮裝頭飾,他十有八、九是猜不出來這是自己的妃子還是命婦進宮請安的。也因此,皇帝對于宮妃們喜歡的福、壽膏,那是很大方的,基本上是進貢的單子上有這東西,他就按照品級直接分發下去了。另外,江南等富庶地區,很多有錢人也喜歡這口,家里的太太夫人們,沒事兒吸兩口兒,那表情就跟要升天了似的,男人們覺得有了這玩意兒,婆娘對自己去小妾屋里管得松了,一般也是樂意給與投資的。還有,那些鹽商、茶商之類的,為了談生意,很多時候,就會選擇去煙館或者妓院,找兩個小妞伺候著,一邊兒爽著,一邊兒也就趁機把生意給談下來了。賈代善就曾經被請到煙館去過,但是,因為他傷過脾肺,對著煙霧繚繞的地方實在無感,這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賈赦不知道這東西潛在的危害,但賈代善卻細思極恐,立即想到,這怕是這些番邦小國的一種手段。這才一面命人將寫好的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回京城,一面直接率領將士去原產地連根拔除,讓這東西滅絕。而史家兄弟,這次也是單獨帶兵,他們攻打的是安南,目的就一個,把這些安南猴子徹底打服就行了。京城,每月初一十五固定的大朝會上,皇帝在上面端坐著發呆,太子估么著賈赦回來的時間,其他朝臣卻已經吵得快要打起來了。原因就是一隊看著無比凄慘的,cao著生硬漢語的使臣們,竟然敲鐘鳴冤,請求□□皇帝給他們做主。這個真的是史無前例的,倒不是沒有人擊鼓鳴冤過,只是,外國人來大慶擊鼓鳴冤告本朝大都督,這個真的是從來沒見過的。當時,正在大朝會上,群臣們正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扯著皮,以表示自己并非尸位素餐者,突然,一聲聲鐘響,將眾人驚嚇夠嗆。撞龍鐘,這得是多大的冤屈才能有人冒死擊鼓?要知道,那鳴冤鼓擊響,甭管你有天大的冤屈,也得滾過釘板,受過鞭笞,以示決心之后,才能將冤情呈于御前。這是為了杜絕有點兒事兒就告御狀,也是代表著苦主冤情已經到了愿意刀山火海的決心,不然,誰有冤屈,皇上都得親自處理,那皇上也不用干別的了。所以,這鳴冤鼓雖然并非只是擺設,但其主要作用就是驚醒皇帝,心懷百姓,莫要貪圖享樂罷了。而大慶朝,自開國以來,還真沒有人撞過龍鐘,皇帝也是愣了一下之后才反應過來,但既然有人撞龍鐘,皇帝勢必是要詢問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兒。等聽說撞龍鐘的竟然是洪沙瓦底、安南和孔雀之國的使者的時候,皇帝呆了,他還得處理叛亂之國的人的冤情?底下等著答復的守鐘侍衛著急了,這撞鐘人身份特殊,那這殺威棒到底上不上???倒是太子先開口了:“既然有人撞龍鐘,那甭管是什么人,站在我大慶的土地上,就得守著我大慶的規矩來,撞了我大慶的龍鐘,驚擾了圣駕,該有的懲戒就絕對不能少?!?/br>太子話落,太子一派的人自然趕緊出列:“臣等附議!”其他人倒是有心反駁太子的話,給太子添堵,但是,誰也不傻,太子把高度提升到驚擾圣駕,他們要是再說什么□□上國風度,那不就是明著說,自己不在乎圣上安慰了嗎?又不是沒事兒找抽,這些人縱然不愿意,也不得不陸陸續續地表態:臣,附議。外面的使者們原本在擊鼓之后,還是很高傲的,他們覺得,中原人好面子,說不得皇帝為了邦交都得親自來迎接他們,他們正好可以將賈代善等人的所作所為公布出來,要個說法。但是,等他們看著侍衛們抬著釘板,手持殺威棒走出來的時候,一個個就傻眼了,這和他們預想的不一樣啊。若是早知道這樣,他們直接給鴻臚寺遞上書信,等待傳召,然后上述不就完了,何必吃這樣的苦頭?洪沙瓦底地人,當即嚷嚷著他們是使臣,大慶的皇帝不能這樣對他們,他們要面見中原皇帝。而跟出來的大臣,正是刑部侍郎張裕,張裕冷笑道:“你們在我大慶撞龍鐘之后,就得守著我大慶的規矩,你們既然跳過了禮部,那就得我刑部接手了?!?/br>這些人眼看著張裕一揮手,刑部的打手們就拎著殺威棒向他們走來,那領頭的洪沙瓦底人見勢不妙,趕緊道:“我們不告御狀了,我們現在就向鴻臚寺遞交帖子,通過禮部面見你們的皇帝?!?/br>張裕的臉色當即一冷道:“你們的意思是,這龍鐘要隨你們想撞就撞,不撞就拉到?這是存心戲耍我大慶,羞辱我皇?”“既然如此,那你們這些刁民直接打死就是,很不必污了圣聽!去,將這些人全部抓起來送到刑部大牢,聽后處置!”四周被鳴冤鼓引來的百姓,無不拍手叫號,這些番邦小國,剛剛可是高傲的很,還揚言要告西南大都督榮國公賈代善,要大慶皇帝給他們說法。說你奶奶個腿兒,小孩子都知道,打仗輸了告家長丟人,更何況還是告人家的家長,那就不是丟人而是缺心眼兒了,誰遠誰近不知道?面子,面子值幾個錢,榮國公乃是皇帝親近重臣,會為了你們這些犯上作亂,有不臣之心的逆賊受到處罰?夢那?醒醒,起來上個茅房放松一下再睡吧!使臣們看著面前這個看著是文弱書生,但說話行事明顯狠厲又帶著殺伐氣息的男人,他們怕了,他們認慫,愿意滾釘耙,受殺威棒和鞭笞。這些下來,看在他們是外國使臣的面子上,這些人也不會真的要了他們的命,但進了刑部,依照這男人眼底藏著的殺意,他們肯定是活不成的。跋山涉水地趕到中原的京城,他們不想喪命,所以,他們只能選擇吃皮rou之苦。等著,大臣們看到,本來就為了賣慘而風塵仆仆,如今更是各個帶傷,拖著半條命趴在金鑾殿上哭訴的使臣們,一個個都心有戚戚,這張裕真是老太師的種,一副溫和的面孔,但張嘴就能要人命。而這些使臣們,想著西南戰場上那幾個同樣面容俊秀的大慶將領,尤其是為首的賈代善父子,總結出了他們的人生信條,這世道,果然是人不可貌相,越美麗的越惡毒這句話,也絕對不限于女人和動植物。皇帝對眼前的使臣們并沒有任何的同情心,想著他們進貢來的福、壽、膏,更主要的是,這些狼子野心的東西竟然告逸風的狀,皇帝對手下留情的張裕有些不滿。同樣是皇帝近臣,張裕對皇帝的眼神很了解,但是他只能語氣無辜的,又帶著一絲遺憾地說道:“啟稟陛下,他們仍然堅持告御狀,臣也只能按律行事?!?/br>使臣們顯然也是聽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