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玉對池寧的提醒,像許桂這樣明明有很硬的關系,卻實心眼想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上的人,才比較另類。而在蘇輅抓出來的這一連串人里,錢小玉也是榜上有名,他的干兒子也在今年的考生。幸好,錢小玉已經把遞來的條子都原封不動地送回去了,這都是有賬本記錄的,唯有一筆十五兩銀子的來源,他解釋不清楚。“這特么侮辱誰呢?”錢小玉直接摔了賬本開罵了,他在房間里暴躁地來回走動,對池寧和王洋直言,“十五兩銀子就能請得動我?前面那么多錢我都還回去了,眼睛都沒眨一下!這就是明晃晃的栽贓嫁禍!”不要說只是十五兩了,一百兩的銀票掉在地上,錢小玉都懶得自己彎腰去撿起來。當財富積攢到一定程度,那就只是數字而已。還真挺……有理有據的。不管是池寧還是錢小玉,其實都清楚這就是念平帝的栽贓。這位又狗又慫的帝王,既怕動了讀書人的利益而引起麻煩,又想暗搓搓地搞小動作,于是才會選這么一個微妙的賄賂金額。也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小,若錢小玉真的收了其他條子,很容易就能糊弄過去。沒有人會去計較這十五兩是哪里來的。實在是太狗了。但如今,比起其他被扯出來的科場舞弊里的賄賂金額,錢小玉的十五兩就真的實在是沒辦法看了,幾乎濺不起任何水花,也沒誰有那個閑工夫,去關注一個太監和十五兩銀子的故事。實在是金額太少了。念平帝再一次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如今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這年的科舉怎么算。這么多作弊的,先不說你念平帝一直主張的“法要責眾”,只說有這么多花樣百出的關系戶,成績還怎么能服眾?是不是要重考?大啟的科舉制度是不是要改變?怎么改變?以后該如何行之有效地防范?這些才是關鍵。念平帝就這么被架到了火上烤。為了平息眾怒,也是為了轉移大家的注意力,念平帝力排眾議,重開秋闈。也就是說,這才是原君口中許桂一事的峰回路轉,他可以憑著他的本事重考一回,這次沒有毒藥,也不用累王家大娘再等他三年。想必許桂一定能考出個滿意的成績了。“皆大歡喜,不是嗎?”蘇輅對池寧道。“你早就算到了?”池寧真的要重新開始衡量自己這個兒子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調整未來對他的安排了。“七成把握吧?!碧K輅決定鬧這么大的原因,除了給自己揚名以外,也確實有幫助許桂的意思。至于他得罪的那些官場同僚,對不起,以蘇輅對念平帝的了解,念平帝一定會惱羞成怒處理掉所有犯事的人,他根本不用怕得罪他們。他們的門生故吏關系網,也不足為據,這回真的是一網打盡。而且,蘇輅給自己安排的當官路線,也不是什么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官員,至少在念平帝時期不能如此,念平帝太喜歡搞連坐了,反而不如當個孤臣來得安全。至于等以后太子上位,那個時候都改朝換代了,誰還能記得當年的一點小事呢?但科場舞弊案最大的影響,還不止于此……有人對念平帝行刺!之前說了,念平帝本來打算秋天去木蘭圍場打獵的,結果秋闈鬧了那么大的難堪,他的計劃自然是沒有辦法成行。但好好的出行就這么黃了,是個人就不會甘心。特別是皇帝常年不得自由,只能困守皇宮,被壓得太狠了,就勢必會有叛逆的反彈。念平帝也不例外。念平帝無法北上,就決定去京郊的南宮住上一段時間,在山林里打點念平帝留下來的小鹿啊什么的,尋求心理上的平衡。而南宮里除了梅花鹿、傻狍子以外,還有什么呢?大概連念平帝自己都忘了??杀凰l配于此的人,卻并不會忘記——他的兒女們,被迫吃齋念佛三年多,還是無緣無故地被發配,他們又會怎么看待念平帝呢?小孩子本身又很容易被教唆,走上偏激路線……總之就是,念平帝差點被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血脈的兒子給捅死。還是錢小玉舍身相救,才解決了這次危機。錢小玉的命最終還是被救了回來,但他也差不多已經是個廢人了,身體不行精神不濟,無法再掌司禮監之事。說得再直白點就是,錢小玉不僅功成身退,還得了個救駕的名頭。根本不用再擔心念平帝對他的報復。而這,就是王洋的計劃了。除了告老、自我舉報以外的全新思路——病退。當然,在王洋的計劃里,本來是沒有刺殺的,王洋再大膽也搞不來這種弒君的行為。只是趕巧,他們還沒有來得及讓錢小玉名正言順地“生病”,就遇到了南宮的行刺事件。錢小玉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一個半大的孩子,又能有多大的手勁兒呢?哪怕真的刺上念平帝也是不會成功的,頂多是讓念平帝受傷。擇日不如撞日,這樣更不容易讓人看出端倪。最重要的是,錢小玉雖然采用了王洋的思路,但真的不想再欠王洋更多。于是,錢小玉就把心一橫,就果斷的沖了上去,想著要么死,要么給自己搏出個未來。他成功了。池寧沒有那個陪皇伴駕的“恩寵”,只在京中的東廠聽到了事情的結果,小皇子的殺傷力還是很可怕的,據說錢小玉當時被救下時,已經不成人樣,像個血葫蘆一般。當然,就錢小玉自己說,這都是別人瞎瘠薄亂編,他好得很,刀根本沒進去多少,他只是演技格外好而已。對此,池寧能說什么呢?只剩下給大佬們喊“六六六”了呀。第六十八章努力當爹第六十八天:皇帝遇刺,那必然是要徹查的,錢小玉救駕有功,可以揮一揮衣袖輕松走人,其他人的麻煩事卻是才剛剛開始。在幕后真兇落網之前,一整個秋天,雍畿城的上空都縈繞著一股nongnong的肅殺之氣,血腥味始終揮之不去。不能說人人自危吧,至少大部分人都沒辦法再興致高昂起來,連二次秋闈的開始,都沒有再引起太大的波瀾。這一回,池寧親自去送許桂入了貢院,還請原君找了個來去自如有責任感的執幫忙盯著,保證不會再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