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
宅老聽到池寧這么不要臉的話,連眼睛都沒眨一下,繃著滿臉的皺紋,淡定得不行。苦菜就更加厲害了,立刻開始了無腦吹捧:“是啊,這朝野上下,誰不知道您最是忠君愛國,從不結黨營私呢?”全員惡人,沒有錯了。池寧再一次把手放在了烏木上,眼含深情:【您知道圣人把我叫回來,到底是為了什么嗎?】原君:【知道?!?/br>池寧:【那您愿意說說嗎?】原君:【相親?!?/br>池寧:哈???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原攻:滴水之恩,以身相許吧。臨受:你怕不是在想peach。如果這是一個穿書文,那臨臨全員一定是堅持不懈給主角找麻煩,至少能活到結局的那種究極大反派_(:з」∠)_第四章努力當爹第四天:池寧緊接著就問出了關鍵問題:【誰相親?】原君:【靜王世子?!?/br>池寧點點頭,懂了——靜王的獨子也確實到了適婚的年齡。這件事要分成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大啟皇室因為祖訓而產生的極其特殊的選婚方式;另外一方面,則是靜王。不管是選婚,還是靜王,背后的水都很深。既牽扯到才強行穩固下來的皇權,又牽扯到了太后有琴氏。新帝既不能太捧著靜王,給外界一種錯誤的信號,又不能得罪,真因為這事兒把靜王給逼反了,那就太可笑了。總之這就是一塊燙手山芋?;鹿賰炔勘揪蜎]多少人敢接,更不用說這人還不能是帶著明顯新帝烙印的人,又或者是已經有倒戈新帝傾向的人。【倒不是非我不可,但我卻是最合適的?!砍貙幰稽c就透。他的手指有節奏地敲打著桌面,大腦飛速推導著此事背后的利弊。靜王雖不是太后生的,卻是在太后身邊養大的,而因為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池寧勉強可以說是半個太后的人。也就是說,這事辦好了,則皆大歡喜,辦砸了……也不用新帝和他的人背鍋。池寧霍地站起身,并不去管身邊伺候的人有著怎么樣的詫異,只自顧自地抱著他的寶貝烏木,開始了在房中的踱步。【啟用因卷入師父一案而被下放的我,就是陛下對老娘娘發起的一次試探,他想破冰了?!窟@對表面關系的天家母子能不能言歸于好,就要看太后接不接招了。兩位頂級大佬到底在想什么,是戰是和,對于如今的池寧來說其實并不重要。他真正關心的是:【我把這事辦成了,既可以讓太后老娘娘開心,又算是幫天子解了圍,說不定還能在未來的靜王世子妃、靜王妃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br>一舉數得,干了!原君提醒了一聲:【也有一種可能是你把這三方都得罪了?!?/br>在幾方勢力中游走,就像是一個花心的渣男在幾個姑娘間反復橫跳,很容易翻船的。池渣男不為所動,準備將渣進行到底,嘴上還說得特別好聽:【我有了您的幫助,猶如猛虎添翼。若是這樣還能把事情給辦砸了,那就是活該我去死?!?/br>原君沒再說話,但莫名地,池寧能感覺到,原君對他的說辭很滿意。在思忖完自己的升官之道后,池寧就心滿意足地又沉沉睡了過去。一路的舟車勞頓,讓他遠比他看起來的要累。而除了吃以外,池寧最喜歡的就是睡覺。因為睡著了,夢里什么都有。宅老倒是有心提醒兩句,好比讓池寧先沐浴一番,萬一宮里突然召見呢。但池寧卻一點也不著急。他一共給宮里上了兩道請安折子,一道自然是給了無為殿的天子,第二道則給了仁壽宮的太后。如果他所料沒錯,這兩道折子最終都會石沉大海。不回他的原因各有所異,但結果肯定是一致且不變的。在從原君口中提前得知了天子急召他回京的原因之后,池寧又讓宅老多準備了一張遞到靜王府的拜帖。回不回的都無所謂,重點是要先有個態度擺在那里。池寧還真不怕有人敢擋他的折子,他怕的就是沒人擋。在陷入沉睡前,他還不放心地摸了摸抱在懷里的寶貝烏木:【會有人壓下我的折子的吧?】你對自己在大內眾人心中的殺傷力,都沒有數的嗎?原君不需要能掐會算,就可以篤定回答:【一定會?!?/br>現實的情況也一如池寧所希望的,宮里今天暫且想不起他呢。池寧總算是睡了一個飽覺,從一大早,睡過了日上三竿和午膳,直奔著下午而去。一直到晡時,他才昏昏沉沉地醒了過來。池寧就這么呆呆地歪在高床軟枕之上,這一回他倒是不著急清醒過來了,只享受起了大腦放空的感覺。從外表看來,池寧此時正是目如點漆,雙頰紅粉,連一直很淡的薄唇,都終于染上了緋紅的色彩。這讓池寧整個人從寫意的水墨畫,瞬間進階成了濃墨重彩的彩色工筆畫,精致細膩,極盡艷麗。他就這么一直呆到了眼睛重新有神,這才不緊不慢地叫了水。沐浴焚香,洗漱更衣。在呷了一口上好的熱茶,開始享受貌美婢女的揉捏按摩之后,池寧才終于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真真是舒服到了骨頭縫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撫摸著他的烏木,癱坐在榻子上,看著屋內無一不精、無一不美的布置,笑瞇了一雙眼睛。外面千好萬好,總不如自己家里好,他感慨:“真是舒坦啊?!?/br>婢子暮春低眉垂目,和軟一笑:“爺回來了,我們也舒坦?!?/br>池寧就喜歡聽這種奉承他的吉祥話,多多益善,來者不拒。聽著婢子們競相像百靈鳥一樣你一言我一語,哪怕明知道大家不過是迫于生計,沒那么多的真情實感,他也會覺得開心。門口的簾外,傳來了宅老的聲音:“大人,翰林院的蘇大人來了?!?/br>池寧很快便想起了這位蘇大人是誰——翰林院修撰,蘇輅(lu)蘇乘殷。在記人方面,池寧幾乎到了過目不忘的地步,這也是他能在內廷之中搏殺出來的原因之一。蘇輅是己亥科的三元狀元,受封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本該掌修國史與實錄??上?,生不逢時,蘇狀元沒入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