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2
儉在義賣會上答應士族與商賈們,為他們建造的功德碑。名字自然也是李儉特意安排的,按照捐獻資金從高到低往下排列。有些出錢不多的,因為這一頁記不下了,便記載到石碑背面。哪怕是顧瑾也能從上頭找到自己的名字。眾人很快便至目的地,那是官道上三州的交界點,今日的任務便是要將這塊石碑豎上去。命士兵挖出大坑,顧瑾在旁瞧著這石碑上頭鑿出來的名字,微微有些恍惚。好像還在昨日,他才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但這段時間在江陵的所見所聞又歷歷在目,叫顧瑾生出些許感嘆之意。他這幾個月見了太多辛勞的百姓,也處理了不少搗亂的三教九流。瞧著這塊石碑上的名字,心中忽然升起了一點愧疚。他也不知這愧疚從何而來,或許是在愧疚自己以前自己的眼高于頂,想當然的認為大雍盛世,不知天底下竟有這么多的人掙扎在溫飽之下。近來看得多了,心底震撼,便有些想……坑已經挖好了,顧瑾還沒有動靜,一旁的官吏見狀小心道:“顧大人,吉時將至,可傳人立碑?”顧瑾回過神來。他看著石碑,目光悠遠,像是在透過石碑看什么人一般,不由微微一笑:“請?!?/br>于是眾人拖著上頭的繩子,將石碑拖到大坑之處,而后用繩索拖著豎起,埋入泥土。吉時已至。這一刻,所有跟隨在后頭的江陵百姓齊齊跪地伏拜,高呼“陛下圣明”!……一切正如李儉推斷的一般,各方面發展正朝好的方面前進,在下完第一場春雪后,朝廷收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他們的鹽田,出鹽了!去年十一月末,李儉與二公九卿成功用兩個水盆做出食鹽的結晶實驗,便派人前往江陵以南的沿海之地建造鹽田,嘗試海邊曬鹽之法。按照時間來算,鹽田于年前建造完畢,一月開始試驗曬鹽。直至前不久,鹽官門忽然發現,最里頭的結晶鹽田里覆了一層白花花的晶體。——是出鹽了!白花花的鹽??!就那樣毫無防備地攤在地上,無聲無息地誘惑著他們。有匠人表情夢幻地上前抓了把塞進嘴里,馬上就被咸澀的噴了出來,用了好些水漱口才好!又有人小心試了,無論色、形、味,這鹽的味道與煮出來的毫無異樣,完全可以食用!匠人們歡呼雀躍了許久,才想起將鹽鏟起來,裝入罐中。這一片鹽田只是試驗處,規模不大僅有二十畝田,然而只鏟了一畝田曬出的鹽,便足足有五百公斤!按照一戶六口農家平均每月用鹽兩公斤來算,這二十畝田一個月的產量,居然就夠六千戶六口農家嚼用了!而這,僅僅需要匠人們在不能耕種的海邊建造鹽田,而后管著鹵水便可,根本不需要砍柴燒煮!整個朝廷都被這個驚天好消息砸蒙了。也在這時,其余的試驗田都陸續傳來了出鹽的好消息。且越靠近南方炎熱地區,這鹽的產量便是越高,最南邊的那幾塊甚至因為天氣熱,海水蒸發時間快,畝產翻倍!二公九卿聽聞這個消息,熱淚盈眶,語無倫次抓著李儉道:“天佑我大雍,天佑我大雍啊陛下!”“自您登基,天降諸多磨難,但大雍始終在您的指導下平穩渡過,陛下實乃我大雍福星!”“天地庇佑陛下,而陛下造福萬民!大雍能有今日,全靠您??!”“……”近來因為聽多了彩虹屁而顯得淡定的李儉,從容一笑:“還早呢,諸位?!?/br>“朕要諸位看著朕治理的大雍,有朝一日,太陽永遠不會落下!”作者有話要說:裝逼感是不是來了!是不是就有內味兒了??!對了文里1公斤=現在1斤,我尋思著要不設置的和現代一樣算了,以后修改吧-70、第七十章自收到鹽田出鹽的消息,滿朝官吏都興奮不已,每人臉上都洋溢著欣喜的笑容,就連他們每日需要處理的政務都變得不那么枯燥了。那可是鹽!白花花的鹽??!國之根本?。?!吃了鹽才有力氣干活?。。?!就這么輕易地被他們從煮鹽改良成曬鹽,不僅幾乎不計成本,更是大大提高增加了產出。只要在合適的地方推廣多建鹽田,假以時日完全能供給大雍百姓不說,還能拿去與西域、匈奴貿易!長此下去,無論是對大雍的民生或是經濟將有極大的益處!李儉自然發現百官的興奮。他思考了一下,除了答應給顧相的爵位封賞,準備辦個宮宴犒勞一下大家。沒辦法,古代娛樂活動少,因此經常會舉辦宴會小聚。這會比較成熟的娛樂活動僅是聽聽絲竹管弦之樂,看看官伶的優美舞蹈。李儉在元宵燈會時看到一些走鋼絲之類的雜技,還有簡單的魔術表演節目,就是不知大雍是否有戲曲?國粹戲曲啊,若是能搬來大雍,肯定能吸引所有士族的目光吧!可惜國粹博大精深,李儉就是個俗人,平日里會看電視電影以及綜藝節目,戲曲什么的實在不了解。頂多就聽聽黃梅戲,以及越曲的,可是大雍沒有這些故事,聽起來索然無味的。就讓侍從去民間打聽打聽吧,萬一戲曲已經興起,可以扶持一下。李儉毫無誠意想著,然后忽然想到:林meimei不可以,但可以啊。的故事最早說的其實是個孝子,名董永。他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對父親百般孝順。后來戰亂爆發,逃難之中父親死了,他向人借錢安葬父親,約定賣身抵債。扶靈柩回鄉后,他又遇到一名女子幫他織布還債,后來才知原來是天上神仙被他的孝心感動,最終與他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故事的主角孝順吧,而且最終結局家庭美滿幸福安康,非常符合好人有好報的主旋律,大雍百姓應該都愛看。只要把故事中的漢朝改成大雍,其它的一改都不用改,直接寫出來傳閱叫人唱起來便是。不過黃梅戲是湖北黃梅縣與毗鄰的安徽懷寧縣起緣發揚的,若是換個唱腔可能就沒那種味道了。李儉看了看大雍地圖,找到地理位置相似的郡縣,命侍從去哪兒尋找會唱小曲的伶人,看看能否培養出來。除此之外,說書和相聲也能培養起來,這個他常聽,熟悉。無論是說書還是相聲,都可以把某些朝廷政策改編成故事,說給不識字的平民百姓聽,用以主導言論。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一定能火爆大雍。李儉的眼神犀利起來了,這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