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
最多再過半月,工坊便能建成了。屆時便先命人研制宣紙吧,初步預計明年的這會就能用上了。在這萬眾矚目之中,科舉終于來臨了。翌日辰時,所有考生趕至考場外。通過抽簽決定每人所在的號棚,領取對應的白布衣裳后,眾人在特制的換衣間換去衣物。將衣物鎖進各自柜子,再被士兵嚴格檢查后,總算能進場了。辰時四刻,所有考生入場,考場封閉。直至申時四刻,考場扇門才會打開,讓考生離開。不多時,考官紛發試卷,第一場考試正式開始。考試正式開始時,太和殿議政也已開始。李儉有心去瞧瞧古代科考情況,想了想還是算了。本來那考試條件就不算好,不少考生會因為緊張發揮不好,他這個天子再去逛一圈,恐怕沒人能考得好了。他只能按下蠢蠢欲動的好奇心,靜等考試結果。第一日考完后,考生將考卷平攤在號棚之中,順序離場??脊儆寐椴佳b定考生姓名,連夜送入宮中,待第二日三公九卿閱卷打分。考生則各自換回自己原本的衣物,離場歸家。第二日時,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場細細密密的秋雨。這場秋雨過后,京都又冷了幾度,考生身上的那件白布深衣就有點單薄了。李儉聽聞有兩名考生受涼發了燒,實在沒辦法參加下一場考試。他便命人將先前準備的麻布外衣送去給考生,免得試沒考完,人都病倒了。……科考的第二日,三公九卿與李儉十三人組成了閱卷團,批閱考試。今日批的是兵制策略,李儉看后覺得言之有物的僅有十來份,其余一百多份都不怎么樣,夸夸其談有之,離題萬里亦有之。給這十來份放了高分,其余都不及格。不過李儉印象最深的并非這十來份答得好的,而是三份字丑、錯字多、寫的最離譜的。那幾份字是真的丑,宛如春蚓秋蛇,和狗皇帝的字有的一拼;錯字也是真多,十個字里總有一處涂改,整張竹簡都是大大小小的墨團;至于內容,雜亂無章,不浪費時間多看幾遍都不能理解他寫的是什么狗屁玩意兒。文如其人這話不一定百分百準確,但作為一個重視筆跡、自小熟讀四書五經,又時常舉辦詩會揚名的古代讀書人,這幾人想來也不是什么有才之人。單獨給這幾份考卷做了記號,他倒要在閱卷結束后看看這考卷主人是誰,又是何人舉薦的。第三日考試結束后,除了抄譽試卷的中書令,宮中當值的官吏們紛紛歸家休沐。顧相回到府中時,仆人回稟顧瑾正在書房讀書。怕影響他,顧相便沒有命人把他喚來,打算考試結束后再見兒子。翌日傍晚,科考結束。待顧瑾歸家,見自家長子信心滿滿、面上雖疲憊卻無憔悴的模樣,顧相放下了心。一家人一同用了晚膳,兩人才在書房之中聊了此次科考內容。顧相道:“我兒且說說這四日以來做題思路?!?/br>顧瑾:“是?!?/br>他慢條斯理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娓娓道來。前三題引經據典,層層遞進,顧相聽得不住點頭,面帶贊許之色。直至第四題,顧相現出一絲驚訝道:“什么?你說最后一日考題是‘江陵水患’?”顧瑾道:“是的,父親?!?/br>他見顧相一時無言,面色還有些異樣,下意識道:“這題有何不對,父親這是怎么了?”顧相擺手。他會驚訝是因為他記得考題封存之時,陛下的題目明明不是這個,怎么到考試時突然就變了?難道是擔心他們泄題,故意改了?想到這個緣由,顧相的心不由下沉。同樣的對話還發生在霍大將軍與洛氏之中。三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都召集了門徒心腹,共同商議陛下此舉究竟為合意。但不管如何,今夜注定沒有答案。翌日又是朝會。目前試卷僅批了兩門,還剩兩門只待兩日之內批完。而后還需統計分數,發榜公布成績。商議完科考之事,未等面色嚴肅的顧相與霍大將軍發難,李儉先發制人:“諸位愛卿,想必你們都已知曉朕的考題乃是江陵水患?!?/br>見眾人頷首,他又道:“其實諸位大多不清楚,朕出的題目原本并非如此?!?/br>眾人聞言,滿面不解。顧相與霍大將軍皺了眉頭肅然瞧著李儉,而洛御史大夫自那日被李儉懷疑訓斥后似乎是被嚇到了,總是低著腦袋掩飾目中惶恐之色,不敢直視他。李儉從容道:“朕會突然更改考題,是因為前幾夜先帝托夢于朕,說江陵將有水患發生,命朕早些做好準備?!?/br>他丟下這個炸彈,滿意地看著眾人面色異變,慢悠悠道:“諸位愛卿,當如何看待此事?”此言落下,滿庭嘩然。有官吏遲疑道:“陛下,江陵春澇秋旱,近日許是不可能發生水患……?”他身旁官吏也紛紛應和:“是啊,江陵乃我大雍東南境地,秋季不干旱已是極好,是從未有過水患??!”“是啊,正是如此……”如今正是八月二十,天氣轉入寒涼之際。江陵位處大雍東南之地,常道春澇秋旱,理應不會在近日發大水。滿朝官吏想著這一點,面面相覷。到底皺著眉頭,看著李儉的表情或是不認同,或是質疑。李儉面上淡定。他穿書之后,劇情有一定改變,比如狗皇帝跑了,李信沒能上位。所以原對這場水患原本半信半疑,只與洛清卓收購了一批物資做準備。但他依稀記得,原文中描寫水患之前說過江陵已大旱一個多月,明明是干旱之狀,誰能想到居然發大水了!就在四日前,李儉收到了他派去江陵探查之人的書信:江陵多縣已有多日未曾落雨,恐發干旱。李儉基本確認了這段劇情。既然如此,他自然要將之利益最大化。假借托夢之名,神話自己的君權。先將江陵水患拿出來提了個醒,若是預言準確,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便會直接超越先帝,百官也會更為尊敬信服他。李儉知道百官這會必不服氣,不可能會認真思索如何治理水災。但這有什么關系?他們跳的越高,被打臉也就越痛。他抬手制止了百官的竊竊私語,淡道:“朕要的并非是爾等質疑,朕只想知道,一旦發生水患,朝廷將如何處理?!?/br>“今日朝會便止于此。諸位,好生思考,明日給朕一個答案?!?/br>朝會結束眾人繼續批卷。又用了整整三日時間,總算全部批完了。接下來就是拆除名上的封定,統計名詞,安排官位了。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