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67
大獲全勝后,這位新掌權的贊普,便繼續有條不紊地對初初到手的政權進行著整頓。他要想謀取進一步的發展,便不得不盡快增強實力。于是,在這場令他名望與號召力皆都劇增的大勝之后,唃廝啰通過積極謀取聯姻,很快擇中居歷精城的喬家族,果斷于次月風光迎娶喬氏女。于次年年初,新嫁之喬氏女便順利誕下一子,名董氈。就此,唃廝啰迅速地穩固了喬氏部的忠心,獲取了其六七萬部眾死心塌地的追隨。有妻族部曲固守歷精城,他居青唐城,正好成可隨時相互援救的掎角之勢,既可防范夏國卷土重來,亦可通過牢牢把持歷精城,而恢復了在數百年前輝煌一時的重要商道——吐谷渾道。要由大宋入西域,唯得以靈、夏二州為門戶的南北兩道,自李繼遷叛宋始,便一直由黨項所控制。李繼遷之子李德明,為積蓄實力,以備日后之叛,長年累月地劫掠商隊,扣留貢使,對過往商隊實行“十而指一”之稅不說,還強行掠奪貨中上品,早令商賈們深恨而奈何不得。因李元昊此回一敗涂地,在受吐蕃大軍沿路追擊時,被迫割舍護了這兩處商道的門戶,為唃廝啰所得。就在眾商賈心懷忐忑時,唃廝啰便接連做出了令他們尤為安心的事:先是宣布取消嚴苛稅制,再是派兵護送鄰州回鵲貢使,使其順利進入宋境。中原與西域兩處通商貿道的恢復,無疑令商賈們歡欣鼓舞,也讓商道熱鬧一時,而對此看在眼里的各勢朝廷,則清晰地品出了別的用意:這位吐蕃贊普,顯然正積極向宋廷示好。——他們所猜想的,的確不差。旁人或會為這新贊普心機深沉的步步為營所驚嘆,唃廝啰本人,卻未曾因這點順遂而輕易自滿。過去曾經歸順于聯盟中的廝鐸督部,在李立遵與溫逋奇決裂之后,選擇了單獨游離出去。直到唃廝啰遷都青唐,面臨來勢洶洶的李元昊時,這部分游離出去的六谷蓄眾,也始終保持袖手旁觀的態度。直到唃廝啰成功擊退李元昊,保住新生政權后,一直作壁上觀的六谷蓄部,才向他俯首稱臣,重新被并入了他的部眾之中。在親眼目睹了唃廝啰的強勢歸位后,同六谷蓄部做一樣選擇的,并不在少數:其中人數最多的,顯然非多達十萬人許的潘羅支舊部莫屬。在一股股一度游離在外部曲陸續歸順之后,明面上愿受唃廝啰這面旗幟調度的族民,竟是達到了多年不現的八十萬的小巔峰。本該春風得意的唃廝啰,卻未得意忘形,反而更加謹慎了。他心知肚明的是,吐蕃明面上看似強盛一時,實是如履薄冰,底下還有無數暗潮涌動。這些見他實力劇增,便選擇歸附于他的部族,恐怕一旦親眼目睹他露出有所衰落的疲態,或會毫不留情地轉身背棄,或會落井下石地捅上一刀,而吐蕃部族,也隨時會重歸‘部落散居,不相君長’的流散狀態。除去內患,他東邊有虎視眈眈的契丹人,西側則有蠢蠢欲動、時刻要報復回來的黨項人,可謂前狼后虎。如此可見,他急需做的,便是友好宋廷,稱臣進貢,以得鼎力支持。細數自唃廝啰奪回政權以來,僅過去兩年不到,但他派使臣前往汴京進貢的次數,就已有六次之多。在迎娶喬氏女前,他更是先對宋廷貴女進行求娶,獲宋主趙禎婉拒后,方另謀親事,可謂誠意十足。面對唃廝啰的屢屢示好,除去有著小夫子的這層淵源,也很難不讓趙禎對其充滿好感之余,又添了幾分好奇。盡管宋廷之中,大多還是主張對政權多變的吐蕃持有保守謹慎的態度,趙禎對吐蕃的進貢日益重視,甚至有意派人在其進貢沿途修建佛寺、而非利用驛館來招待使臣;對吐蕃的回贈,也變得愈發豐厚起來。最初趙禎還自詡摳門地先派人對進貢物品進行估值,再作等值回賜。而隨著次數增多,吐蕃使臣的態度恭敬誠懇,出手大方,且每回進貢的都以大宋急缺的馬匹為主,與契丹使者的盛氣凌人相比,更是顯得無比討喜了。禮尚往來,趙禎出手,也不知不覺地愈發大方了,在冊封方面,亦然如此。兩年不到的功夫,唃廝啰的冊封,就足足變動了三回:在溫逋奇當政時,唃廝啰雖為贊普,卻僅是不甚起眼的殿直之官;繼位之后,便擢升為則團練使;后又陸續為節度留后、到如今的節度使。其擢升之快,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官職,也足夠讓朝臣們私底下感慨萬千的了。更有人偷偷玩笑稱,自大宋開國以來,原以為擢升最快的當屬陸辭這一妖孽,如今看來,吐蕃贊普竟還更勝一籌。特別是唃廝啰與陸辭年歲相近,吐蕃贊普不過長陸辭三年,更增加了讓人津津樂道的趣味。無獨有偶,在積極發展與宋廷的親睦關系之余,唃廝啰同樣對那位當初派來狄青、張亢等人援救自己的陸辭,也充滿著一探究竟的好奇。他實在想見見,那位不惜一口氣動用了所有埋藏于吐蕃國內的暗樁、對當初在許多人眼里已是必死無疑的失勢贊普進行營救,事了也不謝恩圖報,而是瀟灑拂衣而去,絲毫不怕他翻臉不認人的陸攄羽,究竟是如何一位妙人。只是他亦清楚,倘若太早提出這一請求,未免容易令有心人生出不必要的猜想來,途勝變故。唃廝啰在收拾好最要緊的事務后,見同宋庭的關系已修復至友好的地步后,才在派使臣的國書中,客氣地正式提出了想見上當初那位陸秦州一面的想法。顯然,盡管吐蕃新贊普的掌權趨于穩固,但需積累的多方底蘊仍是不足。在細作的安插上,僅只算淺顯,因此對一些個大動靜還能夠掌握,但對于陸辭喪母不久,還在鄉中守孝等小細節,自然是一無所知的。而趙禎看到客客氣氣的這幾句話后,則是當場眼前一亮,眼珠子一轉,簡直高興得要仰頭大笑三聲。——真是天賜良機!小夫子所言不錯,奪情之舉,理應只被用在涉及軍機重事、或是處于非常時刻的要人要職上。而對大宋頻頻示好、誠心依附的吐蕃贊普的親筆請求,不正符合這一前提么?這可是涉及西北要勢與中土相睦的要緊國事!趙禎想通這些關節,一時間差點要樂壞了。在好不容易冷靜下來后,他憋下滿心喜悅,重新恢復了面沉如水的常態,又深呼吸了幾口,才召來中書省眾臣前來,一道商議此事。在內臣將那封國書當群臣之面念出后,眾人皆是心中愕然,李迪更是與寇準交換了一個詫異的眼神,之后率先拱手一禮,向一本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