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7
得一些風聲、此刻已是好奇心滿溢的小皇帝給迫不及待地召進宮了去。而那封陸辭的親筆信,自是被內侍千叮萬囑過,叫柳七揣進了懷里的。對小夫子字里行間透出的、對于柳七的‘肆意創作’快要帶歪官家的‘譴責’,趙禎也讀得樂了。在樂過之后,心里亦忍不住對小夫子展現出的偏愛和關懷,感到暖融融的。只是感動歸感動,對小夫子三番四次拖延歸期的‘不滿’,可不是這么點溫暖就能安撫住的。趙禎笑得眉眼彎彎,同柳七又商量幾句后,到底沒忍住,當場派人展開墨寶,就要要給小夫子寫回信。他洋洋灑灑地寫道:“陸秦州既這般掛心,何不早日回京?”寫完后,他期待地看向柳七:“柳校理認為如何?”柳七贊許地點了點頭。他嘴角掛著令友人萬分熟悉的欠揍笑容,在激動地搓了搓手后,于底下得意地添了一句:“雖鞭之長,不及馬腹,雖怒之盛,不及帝京?!?/br>——就算是被譽為文曲星下凡來的陸三元,也沒有順著信紙來揍他的通天本事??!趙禎滿意地點了點頭。這位才情讓小夫子曾贊不絕口的柳三變,果真是位不可多得的妙人。不僅詩詞信手拈來,字字沉摯真切,婉麗動人,還是位才思絕倫的編曲能手,甚至還有副老天賞飯吃的好嗓子。只消興致一來,大可自彈自唱。與柳七商量完如何對付‘小夫子’后,趙禎也未急著放柳七回陸宅:在等紙上墨痕干透的時候,便讓柳七唱了一小段即興寫好編好的曲目。對那對自經他‘撮合’而‘勾搭’到一塊兒,即將‘狼狽為jian’的君臣的挑釁回信,此時此刻的陸辭,還是不得而知的。他還難得天真地寄希望于柳七能在讀了他回信后,就識趣地收斂幾分——打趣歸打趣,可千萬別把原本正經八百的小皇帝給一道帶‘歪’了。……只不知為何,他隱約已有了一種‘此事恐難順利’的不妙預感。不過陸辭很快就無暇關注汴京那頭的小動靜了:李元昊在與其父促膝長談了那么一宿后,雖聽話地減少了密會張元吳昊二人的次數,但私下里的小動作,卻不減反增了起來。既然大的舉動不能有,他便使勁兒折騰些小打小鬧來。就連直接接受陸辭指示,緊密盯著李元昊近來所作所為的那幾名細作,都感到說不出話來:這位黨項一族的首領繼承人,親手將一頭烏黑濃密的長發幾剃了個干凈,僅在邊上留了一圈。不僅如此,還在耳垂上各穿一孔,佩戴著一對一看便沉甸甸的大金耳環。對此,李元昊給出了個聽似正當,實則荒謬的理由:但凡是創下偉業的鮮卑先祖,皆是如此發式。那身為鮮卑后裔,難道不當仿效之?憑借這點,許能振興黨項,一掃頹唐。這對遵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之禮的漢人而言,簡直是患失心瘋了。頭發和耳飾折騰完后,李元昊又請裁縫趕制了一身新衣裳:上身緊窄雪白,頭冠由紅里氈制,后垂紅色結綬,紅白相間,極其鮮艷醒目。‘煥然一新’的李元昊,整日招搖過市,引來注目無數,與其之前的低調隱秘截然不同,直讓人摸不著頭腦。陸辭卻在無語片刻后,在心里驟然敲響了警鐘。李德明的蟄伏隱忍,是為鋪墊李元昊的野心圖謀——對于這點,他已是清清楚楚的了。既是有勾踐臥薪嘗膽之堅韌的父子,又豈會在一朝一夕間,忽一人如跳梁小丑般做些離奇改變,另一人卻對此不聞不問,視而不見?這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陸辭微微蹙眉。在他看來,與其說李元昊真瘋,倒不如說他裝瘋賣傻,借此麻痹宋廷的警惕心,也好掩飾循序漸進的試探意圖。之后的事態發展,當真就有朝著陸辭猜測的方向去的趨勢——先是李元昊的舉動如此之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朝堂的注意。在打探清楚狀況后,朝野上下登時哄笑一片,群臣紛紛借嘲笑黨項小族粗鄙無知、卻一派夜郎自大、當真可悲可笑之機,大肆向英明神武的新帝歌功頌德。自那可惡而殘暴的莽夫李繼遷死后,李德明就成了個畏畏縮縮的膽小鬼,生了個繼承人李元昊,還是個坐井觀天的瘋子!照這么繼續下去,黨項怕不是用不著大宋發兵,就要自取滅亡了。群臣取笑之余,對鬧出如此動靜的黨項,一時間是輕蔑到了極點。唯有包括寇準在內,極少數的臣子感到此事蹊蹺,但在頌聲一片的大局下,也不好公然站出來,向黨項發出毫無依據的質疑。只是回到相府后,寇準在廳中踱步許久,思來想去,還是倍感不安。他當即決定給陸辭這一心眼多的狐貍去信一封,問問情況。——雖說不敢抱多少期望,但根據他對陸辭的一貫行事作風的了解,就認定對方所知的消息,絕對比遠在汴京,鞭長莫及的自己要強。當陸辭收到信時,剛巧就從下屬處收到了關于李元昊下一個計劃的情報。李元昊在成功扮演了一個狂妄不可一世的蠢材后,就在張元吳昊兩位宋人為首的幕僚們的出謀劃策下,按部就班地制定了朝大宋試探的第一步:領一千黨項騎兵,襲擊秦州榷場,掠走財物,誅殺遼、宋二國商隊,俘虜負責監督榷場秩序的秦州官吏。至于被俘官吏的性命,盡管情報就到此為止,陸辭也能猜出,多半會視宋廷對榷場遭損毀劫掠的態度來定了。若是雷霆震怒,便借此索要大量錢財,再歸還人質;若只是不痛不癢地派使臣訓斥,便暴露出底氣不足的弱勢,黨項怕是要直接將人殺了立威,再進行下一步的蠶食計劃。——此事棘手。陸辭按了按發痛的太陽xue。若非宋軍正逢青黃不接、皇帝亦登基不久、政權尚未穩固的過渡時期,大可將計就計,在榷場中埋伏大量兵馬,借此發起對黨項的反擊戰。但黨項是羽翼漸豐,宋軍卻遠不到時機成熟的地步……對眼下這個一旦處理不妥,就將掀起一場箭在弦上的大戰的燙手情報,他一時間,也難以下定決心。在給朝廷發去緊急軍函后,陸辭又給緊鄰相望的曹瑋將軍去了加急的軍報,再之后,就立馬召來滕宗諒議事了。滕宗諒在剛聽到黨項竟敢密謀襲擊榷場時,怒得猛擊桌面;在聽得黨項兵備不過一千,以秦州兵力應對起來也是綽綽有余,不至于叫對方得逞后,緊繃的臉色稍微松懈一些……只是這份輕松,只持續到聽完陸辭分析的前一刻。滕宗諒與陸辭對視一眼,從友人眼中,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