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7
端正得一目了然,又無處不透出剛勁有力的穩健基本功的好字的話,他們這些批閱卷子的人,該省多少心啊。單憑這手始終如一的好字,在細閱之前,楊廬就忍不住對這位考生產生了頗好的印象。……這么說來,在之前草草翻看那些堆積如山的公卷時,好似也有這么一份與眾不同的。楊廬腦海中雖冒出了這一念頭,他也未聲張,更未打算將那份公卷從書海里翻出來比對。不過,在讀完省題詩后,他忍不住更感滿意了。格詩要寫出彩難,要既出彩,又不犯錯,就是難上加難。這篇省題詩,卻是通體如行云流水般的流暢自如,韻腳一個不錯不落,字數不多不少,收尾部分,更是他閱過的卷子中,最干凈利落的一個。絲毫不犯許多人常有的貪多而莫名冗長的毛病,且嚴謹得沒犯哪怕一個點抹,不考式也一個不曾有。楊廬反復審讀幾次后,自認哪怕再挑剔,也挑不出毛病來,就毫不猶豫地批了個第一等的‘上次’。把批好的格詩試紙放在一邊后,他不做片刻停歇,就懷著這份好心情,翻開了這位“觬”字號考生的律賦卷子……一盞茶后。通宵燃著明亮燭火的衡鑒堂主屋內,原是靜悄悄的,卻忽然傳出一人情不自禁的一聲‘好!’來,惹得臨近幾間屋里專心批卷的初試官們吃了一驚,埋怨地掃了眼墻壁。作為惹起眾怒的當事人,楊廬卻根本都沒意識到自己方才叫出聲來了。他剛一看到最后,就毫不遲疑地返回開頭,來回看了幾次。每讀一次,都忍不住點頭。其律賦所用的辭藻雖不繁復華麗,但辭理精純嚴密,更是難能可貴。顯出學識優長,文路周密,才思該通,于群萃之中,也堪稱不可多得的高等。楊廬滿意地捋了捋須髯,大大地在卷首再次批下“上次”。依然是一手嚴謹而工整的好字,筆劃入木三分,不灑半滴墨點不說,他剛忍不住好奇地仔細驗看下,竟發現這連研磨的濃度,都是不可思議的一致。不論是內容,還是字體,都將‘穩’和‘順’字貫徹得淋漓盡致,沒有半點年輕人的輕浮炫耀。——定是位閉門苦讀多年,一朝應舉的老士人吧。楊廬感嘆一聲。他連改這兩份卷后,難得地不愿作片刻躊躇,而是帶著些許自己都未意識到的期待,一鼓作氣地翻開了這位考生的策論卷子。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之前在詩賦上,已稱得上十分出彩的這位‘年長’考生,所出策論,非但沒辜負他隱約的期待,甚至精彩得只讓人剩下拍案叫絕的念頭。跟作規矩甚多的詩賦時,顯出的講究程式的寫法,可半點搭不上邊了——若不是楊廬先讀過這位考生做的詩賦,也自己親眼確定了卷頭的字號,否則怕是完全想不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風,竟會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這位不知名姓的年長考生,明顯更長于寫策作論。其一掃之前的謹慎淳正,盡顯豪騁筆力,洋洋灑灑,共辯策十數條,剛大之氣讓人心悅誠服。他一口氣看下來,已將閱卷的目的給忘之腦后,除大感痛快之余的幾分意猶未盡外,差點一個手癢,親自去查寫這份卷子的人是何人了。還有,這位在五策中最后一策里提出的,‘曾于題壁詩中詳解,此卷中不宜再作贅敘’,那‘詳解’又是怎么回事?這道題并非是楊廬所出,而是副司中的一位所命。他索性在邊上做備注用的白紙上將此事記錄下來,預備批閱完所有試卷后,再自己查去。在戀戀不舍地改完這位“觬”字號的考生的所有卷子后,楊廬漫不經心地直接翻開了下一人的,就被那迎面而來、這幾天里已很是熟悉的鬼涂亂抹,給狠狠地刺了下眼睛:“……”剛細嚼慢咽完一道難得珍饈,誰還能平心靜氣地立馬再用豬食?他默默地將那卷子推開,決定先喝杯茶緩緩再說。二日后。年愈五十的趙穝,已擔任過編排官這一職位不下五次了。他辦事手段十分干練,人也老實,這次自然頗得楊廬看重。因此這次,他手底下還跟了好幾位副編排官,專聽他號令。因為初、覆考官的所有評級結果已出,重活就重新回到他們手里,要對每份卷子所受到的兩次等次,逐個進行仔細比對了。他自是打心底盼著,主司同那幾位副司的評定結果,能是一模一樣的。往年他可不是沒碰到過,那種覆考官同初考官意見完全相左的局面。不但那雙方最后爭得臉紅脖子粗,他們的工作也平白跟著劇增,直讓人叫苦不迭。趙穝雖未求神拜佛,但他心底的這個期盼,倒真得到了實現。當然不至于夸張到所有等次都相同的程度,但絕大多數,都十分接近了。只要非是決定是否落榜、或是前二十的重要等次的話,中間所取的那幾十人,基本都會讓詳定官取個最接近雙方意見的名次,給登記上去。不過,趙穝憑過往的經驗也能猜出,越是靠前的名次,就越是會出現爭議。說到底,每個考官都有不同的偏好,在主司資歷不足的情況下,就看最后是誰擰得過誰了。正因如此,當趙穝尋出被初試官憑為前三的那幾份卷子,揭開封條,顯現出楊廬主司的評級時,才結結實實地愣在了當場。怎么會完全一致?!他直直地瞪著前三甲的卷頭好一會兒,忍不住揉了揉干澀的眼睛,意識到根本不是眼花導致的結果,才恍惚地接受了這幾十年都難得一見的結果。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1.改卷過程如文中所提到的那般,是要走很多道工序的。p4892.在北宋時期,封彌時的編號一般是取自里的字的。譬如?字號就為中卷敵意,玉部第七。觬出自卷第二十六,角部第四百二十。在南宋時候,大概是為了防止泄露,變成三個字組成一個字號,更復雜一些。七之一一第四十七章九月二日辰時,貢院中的一名士子因先前同新友多飲了幾杯茶湯,以至于一宿沒能睡著,還老往茅廁跑。他第三次從茅廁回房時,就見貢院門口有幾道人影一閃而過,不禁好奇地湊了過去。這一看,可不得了。辨認出最頂上那一行字是什么后,他的所有睡意登時一掃而空,徹徹底底地清醒了過來。為了避免引起太大的sao動,楊主司下令,讓吏人在天未亮時就將榜張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