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8
父匯報了。孫母還盤算著如何叫女兒偷偷見上陸辭一面,就得知這一噩耗,當然不依不饒,大鬧了孫父一場。孫父任她亂發脾氣,聽了一陣不耐煩了,干脆躲進書房里,但關乎女兒之事,卻堅決不肯松口的。他隱隱約約覺得,陸辭看著雖隨和孝順,可骨子里,怕不是個好惹的。要真是好拿捏的人,就不可能在這么輕的歲數時,就敢孤身乘船遠下,途中還未出過任何亂子了。孫父暫還不知,自己因一貫的謹慎,而無意間成功避開了被進一步折騰的噩運……下人在打掃清正居,見桌上攤著墨痕干盡的三張紙,也不敢隨意丟了,就拿給了孫父過目。孫父固然上過幾年私塾,背書是不成,吟詩也吟不出,但單是字的話,倒是認得不少的。“單瞧這字,倒是寫得比大郎的漂亮多了?!?/br>他頭個感嘆便是如此。一張寫著‘蕭何韓信’,一張寫著‘君子載物’,還有一張,則是‘南北’。他仔細瞧了又瞧,也摸不著頭腦,等孫靜文回來后,又召了一起看,還是得不出結論。孫靜文生怕孫父又因他答不出所以然來發火,果斷道:“怕不是表弟練字時隨便寫的,根本沒有深意,何必費神研究?”孫父也大概猜是如此,只板著臉訓道:“成日見你瞎逛,念書時也不勤勉,現連你表弟這一手字,都要比你的好上不知多少?!?/br>孫靜文打了個哈哈,搪塞過去了。因這字寫得著實好看的緣故,孫父不自覺地在書房里擺了幾日,最后才著人收拾了。被安排去處理此物的下人,也喜這字,便沒舍得丟掉,便隨意收在家中。直到某日,他那妻子去廟會上支了攤子,賣些雜物時,不慎將它夾帶出來,才被一挑選貨物的士人看見。那士人盯著它琢磨片刻,很快回過味來,忍不住笑了:“你怎連這也拿出來賣?”漢初三杰,唯缺張良;君子載物,所憑厚德;東西南北,唯有南北。不正是罵人缺德少良,不是東西么?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1.這幾句話的靈感來自呂蒙正,也就是北宋初期三登相位的狀元。他少年時期過得窮困潦倒,無比貧苦,寫下這么一副對聯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為“南北”。上、下聯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橫批的意思則是“沒有東西”。2.蔭補:包括父親、祖父,曾祖父等嫡系親屬,以及兄弟,叔伯,母舅等血親,都可以提供蔭補機會。但如果關系比較疏遠,官階也就有著差別。蔭補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當然遠遠比不上科舉考進去的優越,但也還是能算一種助益了。p139第三十五章大中祥符七年五月四日,在諸路州府軍監士人的殷切期盼下,禮部終于降下了貢舉相伴的科詔,許諸路及州軍發解。而在南陽書院中,比消息靈通的小報最快得知此事的,自然就是友人遍天下的那幾位夫子了。聽得這么個值得叫人歡欣雀躍的喜訊,他們頭一個想到的,自然就是陸辭了。由于去年前年貢舉皆停,陸辭沒有得到參考童子科的機會,現已年滿十五,就當同一般士人一樣,參加解試去了。陸辭此時正上著周夫子的算學課,不想李夫子忽然殺到,一臉迫不及待地將他從課堂上帶了出來。李夫子我行我素慣了,根本不管周夫子臉色是否不虞,等把陸辭領回夫子們整理課案用的內室了,就立馬將這大好消息告訴了他。陸辭怔了一怔。自從蘇州回到密州后,他就再沒有出過遠門。一是陸母的身體情況一直不甚穩定,他為就近照料,不好遠行;二是要潛心備考,專心學習的緣故。他除了吟詩作畫,死記硬背外,還特意通過模擬考場的惡劣環境,來訓練各方面的應試能力。畢竟鎖院一鎖幾十天,解試則連考三日,若不提前適應一下這類環境,等真的進到里頭,發揮失??删统源筇澚?。陸辭自想開口,就做好了一旦開舉,哪怕只能考童子科也要下場一試的準備。不想這一等就是兩年。現乍然得到能報考了的消息,陸辭一時間竟不知是釋然居多,斗志居多,還是緊張居多了。他輕輕地吸了口氣,微一躬身,拱手揖禮道:“多謝夫子們專程相告,待放了課,學生就回去準備去官衙請解?!?/br>李夫子點了點頭:“家狀我便不多問了,關于保狀,你可有合適的人選了?”陸辭頷首:“請夫子放心,我將與朱弟,易庶和鐘元結為一保?!?/br>倒不是陸辭故意要落下柳七。柳七這兩年間,雖然都一直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賴在他家未走,也或多或少被朱說這一好榜樣帶得修身養性幾分,不再三天念書,兩天眠花宿柳了。但按照律法,一等得知今年開舉的消息,柳七定得立刻啟程,先回本貫處取解了。否則,不論是籍非本土,還是假戶冒名,都是大罪。李夫子蹙眉:“那豈不是還缺個保頭?”雖然這幾個都是他也知根知底的學生,但保頭通常得由解試合格、參加過省試的舉人來擔任。再不然,也起碼得是參加過解試里,年紀稍大的那位。這保頭固然沒什么值得爭取去當的,李夫子當然也不會建議陸辭做。但少了這么一個有應舉經驗的解人帶路,影響可就不小了。萬一因這四人都是頭回參舉、缺乏經驗,叫自個兒的寶貝學生吃了虧,那可如何是好?不等陸辭再說,李夫子就當機立斷道:“這事兒你也別cao心了,我這幾日內,就幫你找個合適的保頭?!?/br>還是得親自交到他熟悉的小輩手里,才能安心。對這份堪稱及時雨的好意,陸辭當然不會推辭,而是笑著謝過了。他的確沒有合適的保頭人選——要是曾走到殿試這關、又與陸辭朱說結為親密友人的柳七的籍貫也在密州,五人結保同行,以柳七為保頭,那當然是再合適不過了。可惜不是。楊夫子也很是看重自己這位才識品行俱佳的得意門生,被李夫子搶了先,已有些不快,現見有了機會,立馬見縫插針道:“公卷我早替你備了幾份,你且拿回去看看,自己斟酌斟酌,選份最合適的去?!?/br>不等陸辭應答,李夫子已冷冷地哼了一聲。楊夫子不滿道:“你哼什么?”李夫子不接茬,只看似牛頭不對馬嘴地回道:“反正是我的學生,誰也搶不走?!?/br>楊夫子撇了撇嘴,呵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