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3
了嗎?”惲知帝露出慘不忍睹的表情,“我記得它們的樣子,但是我不知道該怎么描述?!?/br>他那時候是怎么跟侍衛描述的呢?他說的是:你們去找一種像雞蛋的,圓圓的,土黃色,表皮凹凸不平的東西,這東西是埋在土里的??臼旌罂梢猿?,味道……應該是跟面食差不多,有點糯。當時侍衛們的表情很是一言難盡,他懷疑,如果他不是皇帝,他們可能就不干了。惲知帝:“總之,我讓他們出海找,三年了,現在也沒回來?!?/br>姜星秀把一個橙香的芒果塞到他手里,同情道:“沒事,隨著時間遷移流逝,或許你想要的,未來都有能工巧匠可以弄出來呢?”惲知帝長吁短嘆:“唉,其實我現在最想念現代的水泥路,但是我沒用,都不記得水泥配方了。不然拿去進貢給陛下,陛下一定會要名給名,要利給利?!逼疵凳?。姜星秀抿了一口糖水,“水泥配方你不知道,為什么不效仿始皇帝的‘車同軌’,做個軌道馬車呢?”惲知帝:“???”“……怎么說?”“就是,用枕木直接鋪設在路基上,建軌道,讓馬車輪子在上面滾,這樣子就不會過于顛簸,只要跟著軌道走,還不怕迷路?!?/br>惲知帝:“……”虧了虧了,秦始皇的“車同軌”原來是這個意思嗎?水泥他不會弄,但是這個可以??!人果然該多讀書,不讀書,穿越了也沒用。惲知帝又干巴巴說:“但是,糧食上不去,征農夫去修軌道,誰去種田?”“唔?!苯切慊貞浟艘幌滤闹R儲備,“我也不是學農業的,也沒法像袁隆平爺爺一樣提高畝產,但是,或許可以推廣一下精耕細作?通過提高耕作技術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br>惲知帝琢磨著這話的意思:“你是說,搞個播種機?”他大喜過望:“老鄉,這個你居然能搞出來嗎!”姜星秀無語地看他:“不能?!?/br>惲知帝尷尬地摸了摸鼻子。姜星秀:“但是我記得交叉種植和?;~塘,前者可以保持土地肥力,后者可以解放生產力,讓一戶人家多一種經濟收入?!?/br>提到了?;~塘,惲知帝才隱約想起來,似乎初中還是高中生物課本上就教過,奈何他出社會十幾年了,穿越過來又是幾十年,那些生物知識基本忘光了。沒關系,他忘了也不是什么大問題,這不是有大佬還記得嗎。而且,看樣子,大佬還有很多知識存在腦子里呢!惲知帝用一種撿到寶的目光熾熱地注視著姜星秀,“老鄉……啊不,大佬!以后我就跟你混了!”他親親熱熱地握著姜星秀的手,“我的柏油馬路,我的抽水馬桶,我的席夢思,都靠你了,大佬!”第170章文曲星君科舉路姜星秀在朝堂上的一番話后,京城搞起了試驗田,開始琢磨交叉種植與?;~塘。至于做水泥路,還得等民生略微解放出來,家家戶戶騰得出人手了才能做,否則就會搞得民不聊生。因此,惲知帝也不急著去問老鄉,簡易水泥要怎么調配方。試驗田要一年才見效,姜星秀便先回去考科舉了。惲知帝試探著:“老鄉,其實我可以直接給你一個官做的,科舉太辛苦了?!?/br>姜星秀笑而不語。若是他真打算出現在朝堂上,有個狀元的名頭是很有必要的。正規考進去的,日后出現清算,也不至于史書上一筆“圣上誤信妖言”帶過去。少說,也得來個“狀元郎改革失敗”吧。然后,在試驗田被風風火火搞起來,精心照顧,負責的人一天三次去地里看情況的時候,姜星秀在科舉路上,一路勢如破竹。六月,院試,院案首。八月,鄉試,解元。次年三月,會試,會元。但是,這風光卻與姜家無關。原本是有關的,姜星秀是院案首的時候,旁人來祝賀。姜星秀是解元的時候,便是知府也對姜家恭恭敬敬。姜星秀是會元的時候,姜家商路上遇到的關卡,八成以上,都給姜家開了綠燈,商稅盡量壓低,過路費,只要發現是姜家的人,那就是沒有。確實,狀元三年出一個,算不得多大的談資,但是,九歲的小狀元,三百年都不定出一個。誰也不會覺得姜星秀考不上狀元,學子們皆是感慨,他似乎是天生吃這碗飯的,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每一道題都回答得靈氣十足,每一回名次出來后,考卷都會被貼出來,學子們擠破腦袋也要將那答案抄下來,細細研磨。據聞,還有人搶先抄到答卷后,復抄了幾十卷,反手賣給其他地方的學子,一卷一貫錢,也有人搶著買。但是,相對的,姜家,尤其是姜聞先,在學子間的風評就不那么好了。歸根結底,還是姜聞先那一通關于狀元三年一換的話,太戳人肺管子了。是大實話,可是,太難聽,也太讓人不想接受,傳來傳去,就傳成了姜父看不上狀元,看不上讀書人。姜家六少爺,姜前秀已經不止一次在學堂被人問:“哎,姜六,你爹不是看不上狀元嗎,怎么你還在學堂讀書?讀什么書啊,反正哪怕考上狀元了,也不一定能當高官,費那么大勁做什么,還不如躺著享受家產呢?!?/br>十四歲的少年郎最是意氣用事的時候,被問得面紅耳赤,無法反駁,轉頭就回家質問父親:“爹,你為什么要說那樣過份的話!既然你覺得狀元沒用,為什么要讓我去讀書?小弟那么努力考上了案首,你還打擊他!”他爹一茶杯砸過去:“我怎么生了你這么個烏龜王八蛋!”兒子脫口一句:“我是王八蛋,你是什么?”“滾!”姜小六麻溜地滾了,回了屋后拿出三貫錢買的姜星秀的考卷復刻稿,如癡如醉地讀起來。滿心歡喜:我弟弟可真厲害,寫的文章真好。又有些酸澀。他們本該是親密無間的兄弟,可到頭來搞到這地步,就連文章稿子也要去買才能讀到。心里不免對獨斷專行的父親有了一絲怨言。那本來該是整個姜家的榮耀,卻被親爹作成了毫不相干。姜前秀甚至恐慌著殿試的到來。他不是小妹,被嬌寵得天真無邪,他確信小弟是認真的,他考中狀元后,必然會與姜家脫離關系。不是什么欲迎還拒,也不是小孩子腦子發熱,他那弟弟,最是理智不過了。殿試名次出來后,就是姜家被萬人嘲笑的時候。姜前秀恐懼著那一天的到來,卻有無數人期盼著見證奇跡。九歲的小狀元,都沒有打馬游街的那匹馬高呢。殿試之后,陛下親筆點了姜星秀為狀元